

1.
動詞
羨慕,因喜愛而希望得到。
2.
形容詞
〈書〉多余。
3.
名詞
(Xiàn)姓。
1.
同“羨”。亦作“羨”。
2.
因喜愛而希望得到;羨慕。
1.出自《詩·大雅·皇矣》無然歆羨,無然畔援。
2.出自《文選·張衡〈思玄賦〉》羨上都之赫戲兮,何迷故而不忘。
3.出自《前赤壁賦》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4.出自《瓶》詩我羨你青年臉上的紅霞,我羨你沉醉春風的桃花。
3.
有馀;剩馀。
1.出自《詩·小雅·十月之交》四方有羨。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以羨補不足,則農有余粟,女有余布。
3.出自《御史中丞馬公墓志銘》公則第三人,長八尺有羨。
4.出自《先考梅溪公行狀》有羨金五千,以詣吳公。
4.
超過。
1.出自《慎子·威德》上無羨賞,下無羨財。
2.出自《上林賦》德隆于三皇,功羨於五帝。
3.出自《朱公叔議》夫萬類莫貴乎人,百行莫羨乎忠。
5.
滿;豐裕。參見“羨溢”。
1.出自《新唐書·食貨志三》牛仙客為相,有彭果者獻策,廣關輔之糴,京師糧稟益羨,自是玄宗不復幸東都。
6.
喪失。
1.出自《淮南子·精神訓》無天下不虧其性,有天下不羨其和。
2.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淮南子二》此言“有天下不失其和”與上句“無天下不虧其性”,文正相對。
7.
邪,不正。
1.出自《太玄·羨》羨于微,克復可以為儀。
8.
長。
1.出自《周禮·春官·典瑞》璧羨以起度。
9.
指璧的邊緣。
1.出自《鐵圍山叢談》白璧大盈赤,縷文甚美,而璧羨外復起飛云,行龍馬。
10.
姓。
1.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有羨門。
1.古跡名。唐賀知章舊宅。在浙江省紹興縣東北。原名千秋觀。參見"千秋觀"。
1.唐玄宗的生日。據《舊唐書.玄宗紀》載﹐開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誕日﹐燕百僚于花萼樓下。百僚表請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天寶七年"秋八月己亥朔﹐改千秋節為天長節"。唐王維有《奉和圣制天長節賜宰臣歌應制》詩。
1.時間長﹐日子久。
1.天的常道。常指封建的綱常倫理。
1.朝廷的尊稱。
2.封建王朝對外亦自稱"天朝"。
3.太平天國自稱"天朝"。
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1853年太平天國建都天京(今南京)后頒布。主要內容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規定了農民平分土地的原則;在農村設立兵農合一的鄉官制度;廢除封建買賣婚姻。綱領主張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具有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精神,但帶有濃厚的絕對平均主義的空想,實際上并沒有實行。
1.神話傳說中羲和載日之車。
2.指天子所乘之車。
3.高麗國對中國使者之稱。
4.星名。即北斗星。或曰軫星為天車。
5.裝在廠房的梁上﹐可以移動的起重機械。 6.引江河水上岸灌溉的一種大型水車。
1.天然出產的珍寶。
1.見"天陣"。
1.謂合于自然。
2.不假人工﹐自然而成。
1.比喻萬事安排妥帖﹐天下太平。
1.衡器。即天平。
1.對好吃的人的戲稱。
1.海。
2.天上仙界之池。
3.指山頂之池。
4.星名。
5.穴位名。即承漿。參見"承漿"。
1.帝王宮殿的臺階。
1.《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漢韋曲杜曲皆三輔地﹐為貴族豪門聚居地◇遂以"天尺五"極言與宮廷相近。
2.謂離天甚近。極言其高。
延伸地球赤道面與天球相交的大圓。
1.星名。
1.上天的恩寵。
2.皇帝的寵幸。
1.形容極度悲哀的氣氛或情狀。
1.指國仇。
1.天帝殿前的階級。
1.見"天廚"。
1.南方民間節日。
1.舊稱天花。
1.亦作"天?"。亦作"天牕"。亦作"天牎"。
2.設在屋頂上用以透光和通風的窗子。
3.指山崖﹑洞窟頂部透光的縫隙。
4.比喻報紙版面局部刪除后留下的成塊空白。
1.見"天窗"。
1.見"天窗"。
1.猶天際。
1.天邊。
1.古兵器名。
1.皇帝的慈愛。
1.上天賜與。
2.天子的賞賜。
1.見"天縱"。
1.謂事情的發展恰如所望。
1.上天賦予人的聽力。
2.對天子聽聞的美稱。
1.猶天步。指時運。
1.天之精粹。
2.謂天然純粹。
1.謂受天罰。多用于發誓或詛咒。
1.如天之大。謂極大。
1.《書.泰誓上》"亶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蔡沈集傳"亶﹐誠實無妄之謂。言聰明出于天性然也。"后因謂帝王的天性為"天亶"。
1.猶天理﹐天意。
2.指自然界變化規律。
3.指顯示征兆的天象。
4.氣候﹐天氣。
5.時光﹐時候。 6.局勢﹐形勢。 7.佛教所說六道之一。
1.《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后以天道循環﹑報應不爽為"天道好還"。
1.謂天道福善懲惡之說難以憑信。
1.謂天道公正﹐無偏無私。
1.謂得之于天﹐天然具備。
1.天的德性。
1.舊時新年前后﹐民間有在高處懸掛燈盞之俗﹐此燈徹夜通明﹐謂之"天燈"。
2.舊時寺廟﹑商店門前常年懸掛的燈盞。
1.天然的仇敵。自然界中某種動物生性捕食或桅另一種動物﹐前者就是后者的天敵。如貓是鼠的天敵﹐寄生蜂是某些作物害蟲的天敵。
1.猶言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