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細小。
2.
名詞
指纖維。
1.
亦作“孅”。亦作“纎”。
2.
細紋織物。
1.出自《楚辭·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2.出自《史記·孝文本紀》已下,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釋服。
3.
黑經白緯。指祭服的顏色。
1.出自《禮記·間傳》中月而禫,禫而纖,無所不佩。
4.
古代婦女的一種衣飾。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揚袘?削,蜚纖垂髾。
5.
吝嗇。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周人既纖,而師史尤甚。
6.
指藝術風格上的細巧柔弱。
1.出自《述書賦下》文過於質曰纖。
2.出自《蕙風詞話》真正作手,不愁亦工,不俗故也。不俗之道,第一不纖。
3.出自《畫跋》予觀西村杰作,有唐人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之雄,去其獷;誠為空谷之音也。
7.
小數名。一寸或一兩的千萬分之一稱“纖”。
1.出自《宛署雜記·繇賦》正賦中通共起存銀叁千陸百陸拾捌兩柒錢伍分貳厘陸毫伍絲肆微捌纖陸沙陸塵陸埃壹渺貳漠伍糢。
2.出自《新編直指算法統宗·小數》分、厘、毫、絲、忽、微、纖、沙、塵。
8.
小數名。圓周角度六十分制的小數名。一千二百九十六萬分之一度稱纖。
1.出自《清史稿·時憲志四》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度六十分,秒微纖以下皆以六十遞析。
9.
細小;微細。
1.出自《書·禹貢》厥篚玄纖縞。
2.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論》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3.出自《勵志》詩高以下基,洪由纖起。
4.出自《苦寒》詩啾啾窗間雀,不知己微纖。
10.
通“籤”。用竹木削成一頭尖銳的細小桿子。
1.出自《太平御覽》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齒纖,今以一枚寄兄。
1.見"疵癘"。
1.過失;罪戾。
1.缺點;過失。語本《易.系辭上》"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1.謂見聞淺陋而好非議。
1.吹毛求疵;挑毛揀刺。
1.有疵斑的臉。指晉趙孟。善斷事。因其臉有疵點﹐故稱。
1.差錯;謬誤。
1.缺點﹐失誤。
1.缺點;失誤。
1.錯失﹑過惡。
1.斑點和裂紋。
1.瑕疵和污垢。
1.非議事物。
1.指責;指摘。
2.毛病;缺點。
1.低劣。
1.缺點;過失。
2.嫌隙﹐爭端。
1.指出缺點﹑毛病。
1.非議;指責。
1.災害疫病。
1.發于肩及臑的毒瘡。
1.混雜不純的毛病;缺點。
1.謂指出缺點﹑錯誤。
1.非議政事。
2.有弊病﹑不完善的政令。
1.低劣笨拙。
1.亦作"偨傂"。
2.參差不齊貌。
1.見"偨池"。
1.掩埋尸骸骨殖。
1.聲響眾盛。
1.訴訟的案卷。
1.晾干的生姜塊莖。中藥的一種。
能干的或敢干的人得力~ㄧ一員~。另見gānjiāng。
1.干枯僵死。
1.干燥枯焦。
1.同"干焦"。
1.由新鮮酵母經過干燥而制成。分為面包發酵用及醫藥原料用兩種,前者是以新鮮酵母在低溫(40℃以下)烘干,所得成品含有80%以上活酵母細胞;后者是將新鮮酵母自溶并滅菌后,經較高溫干燥,所得成品除含b族維生素外,還含蛋白質約40%以上。干酵母還可用作飼料。所制成干酵母片可用以防?b族維生素缺乏癥。
含液體少,發硬大便~。
1.謂辦事干練敏捷。
1.枯竭。
1.精光無余。
(~兒)做事的勁頭~兒十足ㄧ鼓足~,力爭上游。
1.謀求仕進。
1.犯禁。
1.旌旗的一種。以五色鳥羽飾旗竿,樹于車后,以為儀仗。《詩.墉風.干旄》"孑孑干旌﹐在浚之城。"朱熹集傳"析羽為旌。干旌﹐蓋析翟羽于旗干之首也。"《詩序》謂《干旄》是贊美"衛文公臣子多好善"之作,后因以"干旌"指好善或好善的顯貴者。
1.干旌。
1.天的精氣。
1.指帝王。
公、檢、法部門中干部和警察的合稱,有時泛指警察。
①沒有塵土、雜質等孩子們都穿得干干凈凈的。②形容說話、動作不拖泥帶水筆下~。③比喻一點兒不剩打掃~ㄧ消滅~。
1.清潔。
2.簡潔。
3.指相貌清秀。
4.清凈;省麻煩。
5.純粹。 6.結束;了結。 7.精光;一點不剩。 8.完全。 9.干脆。 10.猶言敢情。
1.干凈地;寧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