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天廚"。
1.官署;官衙。
1.逐節纏束。
1.指節度使。
1.節日和朔日。亦泛指節日。
1.守節義而死。
1.四季節令和年節。
2.指經年。
1.省儉減少。
1.節儉緊縮。多指節約支出。
1.唐宋時節度使收藏旌節的廳堂。
2.指商議機密重事的廳堂。
1."節度推官"的略稱。為節度使屬官﹐掌勘問刑獄。
1.節減威強﹐復用文理。
1.謂制定禮儀﹐使行之有度。
2.禮節;儀式。
3.減省文字。
1.作為;行事。
2.各個季節的風物景色。
3.應節的物品。
1.有節操的俠士。
指節日或接近節日的日子。
1.節約限制。
1.逢節日向帝王敬獻貢物。
1.貞節和孝順。
1.舊時封建統治階級旌表節孝婦女的祠堂。清代在各省﹑府﹑州﹑縣各建節孝祠一所﹐祠外建大坊﹐凡節孝婦女由官府奏準旌表的都入祀其中﹐春秋致祭。見《清會典.禮部十.祠祭清吏司二》。
1.舊時旌表節孝婦女的牌坊。
1.符節。節為信物﹐故稱。
2.節操信義。
1.節操品行。
1.謂節制性情。
1.節令﹐節氣;節令的順序。
1.猶節序。
1.指或裁制或布散以調適之﹐使氣不散漫﹐不壅閉。
2.節制宣泄。
1.自奉儉省。
1.從整本書或整篇文字中所摘錄下來的重要部分。
1.指年夜。年節的夜晩。
2.江南舊俗稱冬至夜為節夜。
1.指符節的外套。
1.猶言節衣縮食。
省吃省穿,泛指節儉。
1.節日禮物。
1.亦作"節誼"。
2.謂節操與義行。
1.見"節義"。
1.指少飲酒。
1.符節和印信。
1.節省費用。
2.節錄采用。
3.謂按時節利用。
1.節止憂愁。
①因節約而剩下每月能~三五十元。②指節余的錢或東西把全部~捐給了災區。
1.亦作"節欲"。
2.克制欲念;節制性欲。
1.偶然的機遇。
1.唐代節度使官衙的庭院。
節?。ǘ嘤糜谳^大的范圍)增產~ㄧ~時間。
1.符節和斧鉞。古代授予將帥﹐作為加重權力的標志。
1.墨家提出的薄葬主張。戰國時﹐墨子深以儒家厚葬為非﹐認為"桐棺三寸﹐足以朽體;衣衾三領﹐足以覆惡;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壟若參耕之畝則止矣。"參閱《墨子.節葬下》。
1.謂使者持節宣召。
1.指節度使。
2.設置節度使的重鎮。
3.泛指駐有軍事統帥的要塞。
1.堅貞和嚴正。
1.納入正軌﹐使合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