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溾涹”。渨涹。污穢。
1.出自《廣雅·釋詁》淟涊、溾涹……濁也。
2.出自《茶香室三鈔·正月晦送窮故事》其(陳惟岳)畫窮女,形露泄溇,作玲玎態。
2.
水名。在今湖北省京山縣境內。
1.出自《水經注·沔水二》沔水又東與力口合,有溾水出竟陵郡新陽縣西南池河山,東流徑新陽縣南。溾水又東南流注宵城縣南大湖,又南入於沔水,是曰力口。
1.見"離叛"。
1.見"離披"。
1.指成對的鹿皮。古代用為聘問﹑酬謝或定婚的禮物。
1.分離的配偶。
不平常;出人意料情節~ㄧ~古怪ㄧ~的故事。
1.十分奇特少見。
1.踮起腳跟。形容用力的樣子。《莊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赤恌蛘壑]﹐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離跂攘臂乎桎梏之間。"成玄^疏﹕"離跂﹐用力貌也。圣跡為害物之具﹐而儒﹑墨方復攘臂分外﹐用力于桎梏之間﹐執跡封教﹐救當世之弊。"《淮南子.俶真訓》﹕"于是萬民乃始慲觟離跂﹐各欲行其知偽﹐以求鑿枘于世﹐而錯擇名利。"一說謂離世獨立﹐超出凡俗。參見"利跂"。
1.鸞旗。
1.分離和變化。
1.離棄并遣還。
1.謂與親屬相分離。
2.離間親屬關系。
離別的情懷~別緒。
1.離別的情緒。
1.古樂器名。由一系列音頻不同的磬組成﹐按一定次序懸掛在架子上﹐供打擊演奏。
1.離歌。
1.猶分離。
1.猶離開。
1.離開眾人。
2.超群。
1.遭受干擾。
1.謂超脫人世。
2.離別的人﹔離開家園﹑親人的人。
1.離開所擔任的職務。
1.古代我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
1.臨別時之面容。
1.刻鏤貌?!段倪x.王褒》﹕"鎪鏤離灑﹐絳唇錯雜。"李善注﹕"《爾雅》曰﹕'離灑﹐鎪鏤之貌。'"呂向注﹕"離灑﹐文貌。"一說花紋散布貌。參見朱珔《文選集釋》卷十五。
分散不能團聚(多指親屬)家人~。
《楚辭》篇名。戰國楚人屈原作。共二千四百余字。離騷”之意,一般認為是遭憂”或牢騷”。前半部分表達作者的理想抱負,以及遭受奸黨攻擊而寧死不改的執著意志;后半部分具有浪漫色彩,寫作者神游天地,甘愿以死相殉。篇中將歷史、神話、現實交織在一起,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喻,辭采瑰麗,結構宏大,是中國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作。
1.亦作"離褷"。亦作"離蓰"。亦作"離纚"。亦作"離縰"。
2.濡濕貌。
3.毛羽始生貌。
4.濃密貌。
1.比喻用計謀調動對方離開原地。
1.受傷。
2.因離別引起傷感。
3.指因離別引起的傷感。
1.離杯。
1.背離君上。
1.離開身體。
2.傳說中之國名。
1.別離的聲音。
1.見"離簁"。
1.背離真實。
1.超脫世俗。
2.去世﹐死亡。
1.超脫世俗﹐回避君上。
1.猶言離世異俗。
1.超脫世俗。
1.客居之室。
1.古代脫離夫婦關系的文書。也稱休書。
1.離開蔬食﹐脫去木屐(一說為草鞋)。比喻脫離清苦生活﹐入身仕官。
1.見"離蔬釋躤"。
1.《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仿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后遂以"離黍"為慨嘆亡國之典。
1.離開職守。
1.謂歷代相承﹐經歷久長。
1.離別后的思緒。
1.避開俗世。謂隱居。
2.超出凡俗。
1.見"離逖"。
1.餞別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