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對)。
2.
副詞
表示某一行為或事件發生在前。
3.
副詞
暫時。
4.
名詞
祖先;上代。
5.
形容詞
已經死去的(含尊重意)。
6.
名詞
〈口〉先前。
7.
名詞
(Xiān)姓。
1.
謂時間或次序在前。與“後”相對。
1.出自《易·蠱》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出自《莊子·天道》春夏先,秋冬后,四時之序也。
3.出自《楚辭·招魂》與王趨夢兮課后先。
4.出自《送窮文》利居眾后,責在人先。
5.出自《物妖志·狐》鄭子見之驚悅,策其驢,忽先之,忽后之,將挑而未敢。
6.出自《莎菲女士日記·一月十號》這幾天我都見著凌吉士,但我從沒同他多說過幾句話,我是決不先提到補英文事。
2.
前導;前驅。
1.出自《周禮·夏官·大司馬》若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鉞以先,愷樂獻于社。
2.出自《左傳·桓公二十六年》壽子載其旌以先,盜殺之。
3.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大將軍號令明,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
4.出自《后漢書·城陽恭王祉傳》敞因上書謝罪,愿率子弟宗族為士卒先。
3.
超越,居前。
1.出自《左傳·文公二年》禹不先鯀,湯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窟。
2.出自《楚辭·離騷》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
3.出自《蘇主簿挽歌》諸老誰能先賈誼,君王猶未識相如。
4.
尊崇;重視。
1.出自《書·洛誥》作周恭先。
2.出自《呂氏春秋·先己》五帝先道而后德。
3.出自《過秦論》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4.出自《送陸歙州》詩序先一州而后天下,豈吾君與吾相之心哉!
5.
首創;開始。
1.出自《老子》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2.出自《莊子·刻意》不為福先,不為禍始。
6.
教導;倡導。
1.出自《書·盤庚上》乃既先惡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下》公孫弘以宰相,布被,食不重味,為下先。
3.出自《文選·顏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詩〉》妄先國胄,側聞邦教。
7.
謂開放;誘發。
1.出自《詩·小雅·小弁》相彼投兔,尚或先之。
2.出自《祭呂太史文》東南之大,枝起林岫。為英為哲,繼公之后。如雷雨之先物,咸穎發而苕秀。
8.
致意;介紹。
1.出自《莊子·秋水》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p>
2.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生曰:“吾聞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從游,莫為我先?!?/p>
3.出自《感二鳥賦》昔殷之高宗得良弼於宵寐,孰左右者為之先?
9.
猶首要,根本。
1.出自《書·禹貢》中邦錫土姓,祗臺德先,不距朕行。
2.出自《莊子·天道》末學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
3.出自《勸進表》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狹巢由抗矯之節,以社稷為務,不以小行為先。
4.出自《省兵》詩有客語省兵,兵省非所先。
10.
猶上。
1.出自《莊子·大宗師》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
2.出自《呂氏春秋·權勛》故太上先勝。
3.出自《史記·趙世家》襄子行賞,高共為上。張孟同曰:“晉陽之難,唯共無功?!毕遄釉唬骸胺綍x陽急,群臣皆懈,惟共不敢失人臣禮,是以先之?!?/p>
11.
當初;先前。
1.出自《唐語林·補遺四》蓋其先也,欲以方鎮御四夷;而其后也,則以方鎮御方鎮。
2.出自《紅樓夢》寶玉笑道:“好妹妹,你先時候怎么替我梳了呢?”
12.
原來;本來。
1.出自《顏氏家訓·治家》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為補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
2.出自《解悶》詩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可憐先不異枝蔓,此物娟娟長遠生。
3.出自《洞仙歌·元宵》詞先如許風光更元宵,算卻好圖將鳳城夸去。
13.
古時的。參見“先民”。
1.出自《詩·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2.出自《抱樸子·逸民》隱居求志,先民嘉焉。
3.出自《祭呂太史文》暢群儒之異旨,續先民之遺胄。
4.出自《柬黃月山文學》詩詩文確有先民法,游射能言大父行。
14.
先世;祖先。
1.出自《書·盤庚中》予念我先神后之勞爾先。
2.出自《漢書·禮樂志》喪祭之禮廢,則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先者眾。
3.出自《楊仲武誄》伊子之先,弈葉熙隆。
4.出自《河南府同官記》嗣紹家烈,不違其先。
15.
稱呼死者的敬詞。多用于尊者。
1.出自《國語·魯語下》吾聞之先姑曰:“君子能勞,后世有繼?!?/p>
2.出自《為鄭沖勸晉王箋》自先相國以來,世有明德。
3.出自《儒林外史》他說受過先太老爺多少恩德,定要當面叩謝少爺。
16.
指死亡或使死亡。
1.出自《祭十二郎文》維我皇祖,有孫八人。惟兄與我,后死孤存。奈何于今,又棄而先!
2.出自《聊齋志異·布商》君竭貲實非所愿,得毋甘心於我乎?不如先之。
17.
推讓。
1.出自《禮記·儒行》爵位相先也。
2.出自《憎王孫文》[猿]居相愛,食相先。
18.
猶迅速。
1.出自《呂氏春秋·辯土》其耰也植,植者其生也必先。
19.
早。
1.出自《論衡·談天》如審然者,女媧多(以)前,齒為人者,人皇最先。
2.出自《詠端正春樹》詩一樹繁陰先著名,異花奇葉儼天成。
3.出自《師說》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20.
先生的略稱。
1.出自《史記·晁錯列傳》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先所。
2.出自《漢書·梅福傳》夫叔孫先非不忠也。
21.
韻目名稱。
1.出自《志雅堂雜鈔·圖畫碑帖》又有吳彩鸞書《切韻》一卷。其書一先,為二十三先,二十四仙,不可曉,字畫尤古。
22.
姓。春秋時晉有先軫。見《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先氏,晉大夫先輔之后,世為晉卿。
1.指風浪中的船。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3月5,6或7日 。參看〖節氣 〗、〖二十四節氣〗。
1.枕名。能使人睡而保持警覺。驚,通"警"。
1.震驚。
1.因吃驚而發呆。
2.特指做惡夢而受到的驚嚇。
1.驚動驅逐。
1.猶驚視。
1.激烈,猛烈。
1.猶驚恐。
1.猶驚急。
1.受驚而逃。
1.亦作"驚座"。
2.使在座者震驚。
1.見"驚坐"。
1.驚恐恍惚。
1.表彰。
1.褒美。
1.亦作"旍幣"。
2.招求賢士時所饋贈的幣帛。
封建統治者用立牌坊或掛匾額等表揚遵守封建禮教的人。
識別;甄別旌別善惡。
1.古時禮聘賢士所送的束帛。
1.即旌蒲。
1.表彰。
1.表彰尊崇。
1.表彰光大。
1.大旗。亦泛指旗幟。
2.猶尊駕。
1.表彰有德之人。
1.表彰貞烈的匾額。
1.旌旗上的羽飾。
1.見"旌旛"。
1.亦作"旌幡"。
2.泛指旗幟。
1.車馬的飾物。旌﹐車的旗飾;繁﹐馬纓。
1.旌旗和車蓋。
1.見"旌竿"。
1.亦作"旌干"。
2.旗竿。
1.亦作"旍弓"。
2.征聘賢士的旌旗和弓。語本《孟子.萬章下》"﹝招﹞大夫以旌。"
1.古代用以規諫帝王的旌旗和諫鼓。語本《大戴禮記.保傅》"有進善之旍……有敢諫之鼓。"
2.旌旗和戰鼓。
1.旌旗”﹐旗名﹐帝王所用。
①帥旗。用羽裝飾的軍旗,用以指揮軍隊破敵軍奪其旌麾。②借指軍隊或軍旅之事奉辭伐罪,旌麾南指。
1.旌旗與棨戟。用作官員出行的儀仗。
2.借指貴官。
1.褒揚嘉獎。
1.旌旗與鎧甲。
1.表彰鹽。
1.表彰獎賞。
1.花名。葉卵形﹐有鋸齒。春夏之交開花?;ㄐ々o色黃﹐成穗狀的總狀花序。漿果小球形﹐成串﹐可觀賞。
1.告捷的旗子。
1.表彰舉薦。
1.泛指旗幟。
1.褒獎慰勞。
1.亦作"旌斿"。
2.旌旗。
1.表彰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