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規范;法則;標準。
2.
名詞
可以作為標準、典范的書籍。
3.
名詞
典故,詩文里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
4.
名詞
典禮;儀式。
5.
動詞
〈書〉主持;主管。
6.
名詞
(Diǎn)姓。
7.
動詞
一方把土地、房屋等押給另一方使用,換取一筆錢,不付利息,議定期限,到期還款,收回原物。
8.
形容詞
古樸,不俗。
1.
亦作“敟”。
2.
常道,準則。參見“典常”。
1.出自《書·皋陶謨》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敦哉!
2.出自《儀禮·士昏禮》致命曰:某敢納征。對曰:吾子順先典,貺某重禮,某不敢辭,敢不承命。
3.
制度;法規;法律。
1.出自《國語·晉語四》陽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師旅,樊仲之官守焉。
2.出自《周禮·天官·大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3.出自《集異記·王維》后由此事,皆從寬典;至于貶黜,亦獲善地。
4.出自《甕牖余談·記伊興額戰績》〔都統〕約束士旅,極為嚴肅,有妄取民間一物者,立置重典,雖所親愛,法不少屈。
4.
典禮,儀節。
1.出自《國語·周語下》若啟先王之遺訓,省其典圖刑法,而觀其廢興者,皆可知也。
2.出自《宋書·蔡廓傳》時中書令傅亮任寄隆重,學冠當時,朝廷儀典,皆取定於亮。
5.
典故。
1.出自《左傳·昭公十五年》王曰:“籍父其無后乎,數典而忘其祖!”
2.出自《芥隱筆記·殺之三宥之三》曹孟德問孔北海: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出何典?
6.
典雅。
1.出自《西京雜記》司馬長卿賦,時人皆稱典而麗。
2.出自《答玄圃園講頌啟令》辭典文艷,既溫且雅。
3.出自《送浮屠令縱西游序》令縱從而為之歌頌。典而不諛,麗而不淫,其有中古之遺風。
7.
經常從事。參見“典學”。
1.出自《〈楝亭集〉序》以絕人之姿,加典學之力,及其成就,豈有量際哉!
8.
掌管;主持;任職。
1.出自《書·多方》克堪用德,惟典神天。
2.出自《論衡·程材》典一曹之吏,學一經之業,一歲不能立也。
3.出自《南史·毛喜傳》及帝即位,除給事黃門侍郎,兼中書舍人,典軍國機密。
4.出自《漢武帝用宦者典尚書議》武帝以游宴后庭,公卿不得入,改用宦者典尚書之官。
5.出自《蘇騏驥墓碣銘》以公素善武事,加習邊務,遂改供備庫副使,知威勝軍事,繼典嵐、莫、石、鳳、夔五州,皆著聲績。
6.出自《儒林外史》這位老先生……到后典了三年學差回來,再會見何老先生。
9.
抵押;典當。
1.出自《曲江》詩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2.出自《五侯宴》你既不肯嫁人,便典與人家,或是三年,或是五年。
3.出自《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袁死后才和家里通信。只記到借人手寫信來典田還賬。
10.
姓。三國時魏有典韋。見《三國志·魏志》本傳。
1.出自《廣韻?銑韻》典,姓。魏志有典韋。
11.
簡冊,指可以作為典范的重要書籍。
1.出自《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
2.出自《潛夫論·贊學》是故索物於夜室者,莫良於火;索道於當世者,莫良於典。典者,經也,先圣之所制。
3.出自《文心雕龍·原道》玄圣創典,素王述訓。
12.
指當鋪。
1.出自《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有個矯大戶家,積年開典獲利,感謝天地,欲建典壇齋醮酬答。
1.見"守樸"。
1.猶言保持生氣。
2.謂保持勇氣。
3.謂保持高尚氣質。
4.道教語。謂含陰陽生化之氣。
1.守護國家的重器。器,指象征君權的器物,如祭器﹑車服等。
2.指所守護的重器。
3.封建時代太子主宗廟之器,因借指太子。
4.謂保持本來的器質。
1.保持謙遜的態度。
1.猶言守錢奴。
1.守財奴。
1.堅持索求。
1.守護宅舍的狗,看家的狗。
1.亦作"守闕抱殘"。
2.守住殘缺的東西不放。比喻泥古守舊,不思變革。
1.守候于宮門。
2.官員等候補缺。
1.見"守缺抱殘"。
1.謂持守柔弱之道。
1.安于卑辱的地位。語本《老子》"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
1.防守邊塞。
1.守服喪事。
1.堅守善道。
1.供守衛用的廬舍。
2.為看護莊稼而設置的廬舍。
3.看守門戶;看家。
1.保持品德和節操。
2.保持童貞。
1.鱉的別稱。
1.保持慎重的態度;慎守持重。
1.守候接生。
1.以守取勝。
1.適時;按時。
1.所從事的公務。
2.奉行公事。
1.看護;守衛。
2.猶注視。
1.守顧家室。
1.居于正妻地位。指嫡配﹑正夫人。
1.指諸侯國所用的卜蓍。
1.戍守,防守保衛。
1.恪守法規。
2.所掌握的技術。
1.職責,職守。
2.監守。
1.堅持到死而不改變。
2.誓死守衛。
3.謂執意。
1.守宗廟﹑祀社稷山川的人。借指國君。
1.保持素志。
1.夜間值勤。
1.陰歷除夕終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謂之守歲。
1.謂觀測天文現象。
1.古官名。掌守先王先公的祖廟。
2.謂家族中的宗祠祖廟。
1.守衛疆土。亦指地方官掌治其所轄區域。
2.指地方官。
3.晉代為受封而未到所封之國的王侯設置的護衛部隊。
4.猶居住。
1.語出南朝宋鮑照《擬古詩》"南國有儒生,迷方獨淪誤。伐木清江湄,設羋守毚兔。"后因以"守兔"喻指懷志以待時。
1.猶值夜。
1.看守瞭望。
2.等待盼望。
1.謂相互共同防御。
1.謂保持著如處危境的小心謹慎。
1.守護著屯積的財物。
1.防守;保衛。
2.擔任守衛的人。
1.保持地位或職位。
1.郡守和郡尉。
1.本謂遵循文王法度◇泛指遵循先王法度。
2.墨守舊說;恪守成規。
1.謂堅持研習而不旁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