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把事物擺出來或指出來使人知道;表示。
2.
名詞
〈書〉〈敬〉尊稱別人寫來的信件或指示文字。
1.
顯現(xiàn);表示。
1.出自《禮記·禮運》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2.出自《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詩臨當(dāng)背面時,裁詩示繾綣。
3.出自《宣和遺事》師成(梁師成)外示恭謹(jǐn),中存險詐,假忠行佞,借賢濟(jì)奸,盜我儒名,高自標(biāo)榜。
2.
把事物擺出來或指出來給人看。
1.出自《書·武成》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2.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3.出自《吹網(wǎng)錄·〈劫灰錄補(bǔ)注〉跋并撰人辨》昆山李香引文學(xué)蓀,以所輯《劫灰錄補(bǔ)注》示我。
4.出自《集外集拾遺·英譯本〈短篇小說選集〉自序》原意其實只不過想將這示給讀者,提出一些問題而已。
3.
告示。
1.出自《圣武記》自十五日至二十日,王與總督猜嫌益甚,闔城人無不料其相并。制府出示安民,謂朝廷慮海疆多事,靖南王免撤,今方同心共事,爾民毋得驚疑。王府出示亦如之。
4.
告訴;告知。
1.出自《楚辭·九章·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2.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醫(y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
5.
教導(dǎo)。
1.出自《禮記·檀弓下》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
2.出自《鹽鐵論·本議》夫?qū)褚缘拢瑒t民歸厚;示民以利,則民俗薄。
6.
通“視”??创?/p>
1.出自《太平經(jīng)·六罪十治訣》帝王待之若明(朋)友,比鄰示之若父母。
7.
用于對他人信函、告白、批答等的敬語。
1.出自《書信集·致陳君涵》稿本應(yīng)否寄回,候來示照辦。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wǎng)簾。
1.帝王的威嚴(yán)。
1.帝王的儀仗﹑侍衛(wèi)。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yán)。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nèi)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fēng)。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dāng)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guān)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