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跟“南”相對。
2.
動詞
〈書〉〈文〉打敗仗,失敗。
3.
名詞
北部地區,在我國通常指黃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地區。
4.
名詞
(Běi)姓。
5.
名詞
〈書〉敗逃者。
1.
方位名。與“南”相對。清晨面對太陽時左手的一邊。
1.出自《詩·鄘風·桑中》爰采麥矣,沫之北矣。
2.出自《白馬篇》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3.出自《說京師翠微山》不居正北,居西北,為傘蓋,不為枕障也。
2.
敗;敗逃。
1.出自《左傳·桓公九年》斗廉衡陳其師於巴師之中,以戰,而北。
2.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
3.出自《隴關游奕使任令則碑》胡虜久摧,戎羌屢北。
3.
指敗逃者。
1.出自《莊子·則陽》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2.出自《后漢書·臧宮傳》自是乘勝追北,降者以十萬數。
4.
指向北去;向北。
1.出自《墨子·貴義》子墨子北之齊,遇日者,日者曰:“……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聽,遂北。
2.出自《贈張童子序》[八月,]及洛師,北過大河之陽。
3.出自《左傳·成公十五年》楚將北師,子囊曰:“新與晉盟而背之,無乃不可乎?”
5.
指科舉考試失利而落第。
1.出自《聊齋志異·雷曹》樂文思日進,由是名并著。而潦倒場屋,戰輒北。
1.勇健輕捷貌。
1.謂冠纓飄動。指在朝為官。
1.謂佩印的綬帶飄動。指在朝為官。
1.除去纖維材料﹑紡織品等物中所含色質,使之變白的過程。
2.說明,表白。
由氯和熟石灰作用制成的白色粉狀物質。主要成分為次氯酸鈣。有刺激性氯氣臭味,易分解、吸濕。是有效的消毒劑、殺菌劑和漂白劑,需密封保存。
1.漂浮億。
①隨流水漂蕩、停泊漁船在江面上漂泊。②比喻為生活所迫到處奔走,居無定所漂泊異鄉|漂泊無依|漂泊西南天地間。
1.猶漂泊。
1.漂白的棉布。
1.亦作"漂沈"。
2.漂泊沉淪。
3.沉埋;淹沒。
4.升沉。
1.浮起舂杵。形容惡戰流血之多。
①隨波浮動漂蕩釣魚船|化作浮萍,漂蕩隨流水。②漂泊緣情慰漂蕩,抱疾屢遷移。③飄揚清明雨漂蕩。
1.浮沉。
1.釣魚的浮標。
1.猶毫發,細微。漂,通"秒"。
1.漂流;漂浮。
2.謂明顯表現。
1.飄動;飄流。
也作飄浮”。①在液體表面浮動靜靜的河面上漂浮著幾片落┮叮小船漂浮在湖面上。②漂泊漂浮在外|沉淪漂浮。③比喻工作不深入、不踏實他工作時不深入實際,總是漂浮在上面。
1.漂流淹沒。
1.即鴉片。
1.皺眉。
1.憂愁嘆息。
1.古代美女西施病心而捧心皺眉,其里丑女以為美而效之。見《莊子.天運》◇因以"顰效"形容丑拙之人強學美女之法﹐弄巧反成拙。
1.皺眉和歡笑。
2.借指厭惡和喜歡。
1.謂分別不同品類。
1.方言。貼補。
1.評定;鑒別。
1.品評茶味;飲茶。
1.古代御廚中專司品嘗食物的官員。
1.眾臣子。
1.品流。
1.舊稱詞類為"品詞"。
1.位列;品級。
1.正從。指古代官吏的正品與從品。常泛指官吏的品級。
1.謂按品類等級搭配。
1.玩賞笛聲。
1.品格。
1.品格。
2.各種曲調。
1.鑒別評定。
1.標準,法度。
2.品格。
1.官服。品級不同,服色﹑樣式亦殊,故稱。
1.品格;氣節。
①品行風格品格高尚|品格清于竹。②指文藝作品的質量和風格與二三客論畫品格。
1.各種供品。
1.風骨;格調。
1.唐代稱宦官為"品官"。
2.泛指古代有品級的官員。古代官有九品。
1.評論;品評。
1.猶品評。
1.比大紅略淺的紅色。
1.謂以花草等自然景物為題材吟詩作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