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頭)構成地殼的堅硬物質,是由礦物集合而成的。
2.
名詞
指刻有文字或圖畫的石制品或石壁。
3.
名詞
古代用來治病的砭石。
4.
量詞
古代重量單位,一石為一百二十斤。
5.
量詞
古代重量單位,一石為一百二十斤。
6.
名詞
(Shí)姓。
1.
巖石;石頭。構成地殼的礦物硬塊。
1.出自《詩·小雅·漸漸之石》漸漸之石,維其高矣。
2.出自《左傳·成公二年》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
3.出自《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4.出自《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5.出自《祝賀建國十周年》詩群力誰能御?齊心石可穿。
2.
指隕石。
1.出自《公羊傳·僖公十六年》曷為先言??而后言石???石記聞,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
2.出自《隋書·五行志上》開皇十七年,石隕於武安、滏陽間十余。
3.出自《夢溪筆談·神奇》是時火息,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余,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
4.出自《明史·五行志一》修武黑氣入地,化為石,狀如羊首。
3.
指磨刀石。引申為磨平。
1.出自《國語·晉語八》天子之室,斲其椽而礱之,加密石焉。
4.
樂器名。指石磬。古代八音之一。
1.出自《書·舜典》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2.出自《管子·七臣七主》鐘石絲竹之音不絕。
3.出自《韓詩外傳》周公酒肴離於不前,鐘石不解於懸,以輔成王而宇內亦治。
4.出自《宋書·樂志一》八音二曰石。石,磬也。
5.出自《送孟東野序》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
6.出自《真珠船·房庶論樂》宋時蜀人房庶,著書論古樂與今樂不遠。大略云:上古世質,器與聲樸,后世稍變焉。石,磬也,變為方響。
5.
指碑碣。
1.出自《墨子·兼愛下》鏤於金石,琢於盤盂。
2.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從臣誦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
3.出自《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鉆石埋辭,以列幽墟。
4.出自《游靈巖記》余回視寺左右立石,多宋以來人刻字。
5.出自《清中議大夫彭君墓志銘》故殉石九幽,以作知音。
6.
指礦物類藥物。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2.出自《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掘草烹石,以私其筋骨而日以益愚。
7.
指砭石。古時治病用的石針。
1.出自《戰國策·秦策二》扁鵲怒而投其石。
2.出自《韓詩外傳》扁鵲入,砥針礪石。
3.出自《吊屈原文》何先生之凜凜兮,厲針石而從之?
4.出自《素問·腹中論》灸之則瘖,石之則狂。
8.
引申為針砭,用石針治病。
1.出自《鄆州溪堂詩》吹之喣之,摩手拊之,箴之石之,膊而磔之。
9.
結石的省稱。
1.出自如:膽石。
10.
堅固;堅硬。
1.出自《素問·示從容論》沉而石者,是腎氣內著也。
2.出自《史記·蘇秦列傳》此所謂棄仇讎而得石交者也。
11.
形容聲音重濁、不響亮。
1.出自《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
2.出自《周禮·考工記·鳧氏》鐘已厚則石。
12.
投擲。
1.出自《新書·連語》民之觀者搴帷而入,提石之者猶未肯止。
13.
通“碩”。大。參見“石師”、“石畫”等。
1.出自《訄書·訂禮俗》夫禮以文質異時而制,制衡律者必本于石師。
2.出自《漢書·匈奴傳下》時奇譎之士,石畫之臣甚眾。
3.出自《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廟謨資石畫,兵略倚珠鈐。
4.出自《答曾石塘總制書》之三然以吾丈老成持重,深謀石畫,則於建議之初,凡今日之所以攻,后日之所以守,固已得萬全之算久矣。
5.出自《慎鸞交·卻媒》言言石畫,字字金??,施之何患無功,用之惟恨不早。
14.
古地名。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北賈種代。種代,石北也。
15.
古西域國名。
1.出自《新唐書·西域傳下·康》石,或曰柘支,曰柘折,曰赭時,漢大宛北鄙也。去京師九千里。東北距西突厥,西北波臘,南二百里所抵俱戰提,西南五百里康也。圓千余里,右涯素葉河。王姓石,治柘折城,故康居小王窳匿城地。
16.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石氏,姬姓,靖伯之孫石碏有大功於衛,世為衛大夫。齊有石之紛如。楚有石奢、石乞。鄭有石申父……五代石氏建國號晉。又烏石蘭氏改為石氏。
17.
指道教用礦石煉的所謂長生的藥。參見“石藥”。
1.出自《太平廣記》后魏孝文帝時,諸王及貴臣多服石藥……非富貴者亦云服石發熱,時人多嫌其詐作富貴體。
2.出自《嗟哉行》張生服石為石奴,下潦上乾如渴烏。
3.出自《醒世姻緣傳》買了參、蓍、金、石,按了佐、使、君、臣,修合?咀丸散,拿去治那病癥,還是一些不效。
18.
量詞。(今讀dàn)。計算容量的單位。十斗為一石。
1.出自《管子·揆度》其人力同而宮室美者,良萌也,力作者也,脯二束,酒一石,以賜之。
2.出自《史記·伍子胥列傳》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
3.出自《雜說》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4.出自《巢林筆談·災年米價》順治四年丁亥……是歲大饑,米石價四兩,八年辛卯,大水,米石價四兩二錢。
5.出自《暴風驟雨》他撂下鞭子去開荒,開了五坰地。到老秋,收五十多石苞米,兩個苞米樓子盛不下。
19.
量詞。(今讀dàn)。計算重量的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1.出自《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王府則有。
2.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3.出自《漢書·貨殖傳》素木鐵器若卮茜千石。
4.出自《云麓漫鈔》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20.
量詞。(今讀dàn)。官俸的計量單位。秦漢以為官位的品級,如萬石、二千石等。
1.出自《商君書·境內》千石之令,短兵百人。
2.出自《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唐 顏師古 題解漢制:三公號稱萬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其稱中二千石者月各百八十斛,二千石者百二十斛,比二千石者百斛,千石者九十斛。
21.
量詞。(今讀dàn)。計算弓弩強度的單位。
1.出自《荀子·議兵》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
2.出自《新唐書·張弘靖傳》天下無事,而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3.出自《義卒行》佩刀三尺余,挽弓三石強。
22.
量詞。(今讀dàn)。方言。計算農田畝分的單位。
1.出自《山鄉巨變》在王家村,有兩石田,一個瓦屋,還有一座茶子山。
1.謂古代元帥或主帥進入中軍帳聽取軍情,發號施令◇多比喻升到主導地位。
1.升旗。
1.升登;攀登。
2.升遷;提升。
1.古帝王祭天上告成功。《禮記.禮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鄭玄注"升,上也。中,猶成也。謂巡守至于方獄,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后以"升中"指祭天。
1.上飛。猶騰達。
1.量糧食的器具,容量為一升。
又稱舉阻比”、空氣動力效率”。飛機飛行中,在同一迎角的升力與阻力的比值。其值隨迎角的變化而變化,此值愈大愈好,低速和亞聲速飛機可達17~18,跨聲速飛機可達10~12,馬赫數為2的超聲速飛機約為4~8。
1.見"升座"。
1.謂帝王登基。
1.亦作"升坐"。
2.登上座位。
1.同"生魄"。
1.生出光明?!肚f子.人間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陸德明釋文"崔云'白者,日光所照也。'司馬云'室比喻心。心能空虛則純白獨生也。'"唐白居易《奉和李大夫題新詩.忘筌亭》"只開新戶牖,不改舊風煙。虛室閑生白,高情淡入玄。"一說,謂產生純潔的道心。
1.機械地搬用別人的經驗﹑方法等。
1.佛教謂來生受報應。三種因果報應之一。
1.為活人立的碑。
1.生命的根本。
1.謂萌生貪鄙之心。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周子居常云'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1.有效的紙幣。
1.生僻,生澀。
1.發生變化或變故。
2.作亂,反叛。
1.謂生生別離。
1.難以再見的離別。
1.生力軍。
2.番兵。
1.同"生各支"。
1.同"生各支"。
1.同"生各支"。
1.猶稟賦。
1.發生疾病。
1.活活把皮剝掉。
2.生吞活剝。謂剽竊。
1.未經漂煮的絲織物。
1.生取,活捉。
1.活捉。
1.猶言生不逢時。
1.見"生不逢時"。
1.謂生得不是時候。常作時運不濟之嘆。語出《詩.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1.猶活生生。
1.化育人才。
2.猶天才;英才。
1.養植竹木。亦用以比喻培植人材。
2.新采伐的材木。
3.指資質。
1.增加財富;發財。
2.舊時指商店等所用的家具雜物。
1.鮮菜;青菜。亦特指不烹煮而生吃的蔬菜。常用有萵苣﹑芹菜﹑香菜等。
1.虎口。喻危境。因避諱而改。
2.獸形香爐出煙之口。
1.哺乳動物的通稱。
1.獸形的香爐。
1.野獸的眼睛。
2.茶的一種名品。
1.謂野獸陷于絕境必然進行搏噬反撲。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會竭力反擊。
1.獸變馴良。
1.《周禮》官名。掌管有關狩獵和供獻獸物的官。
1.比喻暗中蓄謀,待機而動。
1.泛指猛獸。
1.做成獸形的炭。亦泛指炭或炭火?!稌x書.外戚傳.羊琹》"琹性豪侈﹐費用無復齊限﹐而屑炭和作獸形以溫酒﹐洛下豪貴咸競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