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把地上的東西拿起來;撿起。
2.
動詞
收拾。
3.
數(shù)詞
“十”的大寫。多用于票據(jù)、賬目。
1.
撿取。
1.出自《荀子·正名》是君子之所棄,而愚者拾以為己寶。
2.出自《上疏陳事》拾暴秦之敝,追亡周之鹿。
3.出自《文心雕龍·辨騷》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
4.出自《老學庵筆記》雨霽,行灘上,得一蚌頗大。偶拾視之,其中有龍蟠之跡宛然,鱗鬣爪角悉具。
5.出自《野草·風箏》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后園拾枯竹。
2.
抓;捉。
1.出自《新論·觀量》俯而拾虱,視不見地。
2.出自《儒林外史》這班光棍正奸得好,被快手拾著了,來報了官。
3.
收斂;收拾。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老子·道經(jīng)》將欲拾之,必古(固)張之。
2.出自《云溪友議》灌夫乃拾其過,而出妻,令歸二浙。
3.出自《新唐書·卓行傳·陽城》前刺史坐罪下獄,吏有幸於刺史者,拾不法事告城,欲自脫,城輒榜殺之。
4.
整治;懲治。參見“拾掇”。
1.出自《對玉梳》休假溫存絮叨叨取撮,佯問候熱剌剌念合,更怕我不趲你那冷氣虛心廝拾掇。
2.出自《海嘯》半夜里,我派人去要拾掇他。
3.出自《新兒女英雄傳》呂司令給發(fā)了好幾打“插鎖盒子”,誰要反對抗日,就把誰拾掇了!
5.
射鞲。古代射箭時用的皮制護袖。
1.出自《禮記·曲禮下》野外軍中無摯,以纓、拾、矢可也。
2.出自《天香樓偶得·捍、拾、遂》凡射用韜左臂以利弦者,韋為之,一謂之捍,一謂之拾,一謂之遂,一物而三名也。
6.
鉆;撞。
1.出自《金瓶梅詞話》〔宋惠蓮〕一頭拾到屋里,直睡到日沈西。
2.出自《醒世姻緣傳》季春江出其不意,望著晁思才心坎上一頭拾將去,把個晁思才拾了個仰百叉。
3.出自《兒女英雄傳》〔何玉鳳〕把太太的腰胯抱住,果然一頭拾在懷里,叫了聲:“我那嫡嫡親親的娘啊!”
7.
數(shù)詞。“十”的大寫。
1.出自《論行營狀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卻守本界事》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柒捌萬貫。
8.
見“拾襲”。重重包裹。
1.出自《謝收復燕云進馬賜詔書表》愿加拾襲之藏,更殞百身之報。
2.出自《墨歌寄林明叔》詩昔我得之於異人,使我拾襲藏為珍。
9.
謂吸引。參見“拾芥”。
1.出自《群物奇制》磁石引針,琥珀拾芥。
1.舊時替企業(yè)或有錢人家管理收支賬目的人。又稱管賬先生﹑賬房先生。
經(jīng)過觀察,感覺合意看得中ㄧ看不中ㄧ你~哪個就買哪個。
1.把紅的看成綠的。形容眼花不辨五色。
1.晉王徽之愛竹,曾過吳中,見一士大夫家有好竹,肩輿徑造竹下,諷嘯良久,遂欲出門。主人令左右閉門不聽出,乃留坐,盡歡而去。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因以"看竹"為名士不拘禮法的典故。
1.舊時盜賊中的黑話。指打家劫舍時在屋上望風。
1.亦作"看桌"。
2.指有果盤的上等酒席。
1.見"看卓"。
1.眼看著。謂轉(zhuǎn)瞬間。
2.酌情;看情形。
1.舊時戲園里茶役的俗稱。
1.使客人娛樂。
1.見"衎爾"。
1.亦作"衎而"。
2.和適自得貌。
1.即衎蝞。
1.剛直。
1.和樂貌。
2.剛直從容貌。
1.安樂。
1.一種圓薄能飛的小蟲。味辛辣而臭。《爾雅.釋蟲》"蜚,衎蝞。"郭璞注"蝞,即負盤,臭蟲。"郝懿行義疏"此蟲氣如廉姜,故名飛廉;圓薄如盤,故名負盤。今俗人呼之殠般蟲。其大如錢,輕薄如黃葉色,解飛,其氣殠惡。"王國維《觀堂集林.爾雅草木蟲魚鳥獸名釋例下》"案蘆萹﹑衎蝞乃苻婁﹑蒲盧之倒語,亦圓意也。蘆萹根大而圓,蜚形亦橢圓如蘆萹,故謂之衎蝞,后世謂之負盤,亦以此矣。"一說指臭蟲。見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詩話.蜚衎即臭蟲》。
1.安定貌。
2.剛直貌。
1.剛毅正直。
1.大聲喝叫。
1.吼叫。
1.勇猛貌。
1.吼叫。
1.據(jù)《太平御覽》卷三九八引三國吳謝承《會稽先賢傳》載,闞澤十三歲時,夢見自己的名字懸在月中,后遂升進◇即以"闞月"比喻人才名著稱于世。
1.居高視下。
1.俯視,近看。
1.俯視。
1.岸。
1.窺伺對方空隙。
1.激昂;憤激。
2.感慨。
1.感慨。
1.意氣憤激貌。
1.意氣激昂,胸襟開闊。
1.慷慨爽直。
1.慷慨率直。
1.太平。
1.葡萄牙語comprador的譯音。即買辦。
聯(lián)合機。特指聯(lián)合收割機。[英combine]
1.指后漢隱士韓康。康字伯休,常采藥名山,賣于長安市,口不二價者三十余年。長安市婦孺皆知,后遁入霸陵山中隱居。見《后漢書.逸民傳.韓康》。
2.豆豉的一種。
1.漢鄭玄之字。
1.杜康和儀狄的并稱。二人皆傳說中古之善釀酒者。
1.安樂富庶。
2.謂使之安樂富庶。
恢復健康病體 ~。
1.安樂富裕。
1.見"康哉之歌"。
1.平整道路之事。
1.平安。
2.安寧和順。
1.即周武王弟姬封,初封于康,故稱。
1.安定維護。
1.空壺,破瓦壺。多用以喻庸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