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量詞
古代以三十年為一世。
2.
名詞
人的一輩子;一生。
3.
名詞
一輩一輩相傳的。
4.
名詞
有血統(tǒng)關系的人相傳而成的輩分。
5.
名詞
指從先輩起就有交往、友誼的。
6.
名詞
一個時代。
7.
名詞
世界;社會。
8.
名詞
人世間的。
9.
名詞
(Shì)姓。
1.
亦作“丗”。亦作“卋”。
2.
父子相承為世。因以指一代。
1.出自《周禮·秋官·大行人》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2.出自《禮記·大傳》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
3.出自《新唐書·文藝傳上·袁朗》自滂至朗凡十二世,其間位司徒、司空者四世。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景城西偏,有數(shù)荒蒙,將平矣,小時過之,老仆施祥指曰:“是即周某子孫以一善延三世者也。”
3.
一生;一輩子。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不可以當吾世而失諸侯,必伐鄭。
2.出自《龍川別志》終質(zhì)之世,太后、少主皆無恙。
3.出自《西游記》悟空,你是那世修來的緣?
4.出自《家》只求你下一世依舊不離開我。
4.
世代;累代。
1.出自《漢紀·武帝紀五》二年春正月戊申,丞相石慶薨。慶即奮之小子,世以淳厚為行。
2.出自《顏氏家訓·止足》汝家書生門戶,世無富貴。
3.出自《唐故監(jiān)察御史衛(wèi)府君墓志銘》家世習儒學詞章。昆弟三人,俱傳父祖業(yè)。
5.
朝代。
1.出自《詩·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2.出自《后漢書·逸民傳·陳留父老》桓帝世,黨錮事起,守外黃令陳留張升去官歸鄉(xiāng)里。
3.出自《文心雕龍·詮賦》秦世不文,頗有雜賦。
4.出自《少室山房筆叢·甲部·經(jīng)籍會通一》歷朝墳籍,畜聚之多,亡如隋世。
6.
時代。
1.出自《法言·問道》鴻荒之世,圣人惡之,是以法始乎伏犧而成乎堯。
2.出自《文心雕龍·正緯》世歷二漢,朱紫騰沸。
3.出自《茶香室叢鈔·先進於禮樂蘇子瞻說》孔子之世,其諸侯卿大夫視先王之禮樂,猶方圓冰炭之不相入。
7.
歲;年。
1.出自《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
2.出自《晏子春秋·雜下二六》以世之不足也,免粟之食飽。
3.出自《漢書·食貨志上》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
8.
天下;世間。
1.出自《左傳·成公十二年》世之治也,諸侯間於天子之事,則相朝也。
2.出自《雜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3.出自《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得此,則黃白有種,無借於世矣。
4.出自《四世同堂》假若,他想,牛教授出了院而不肯就職,日本人便白費了心機,而牛教授的清白也就可以大昭于世。
9.
世俗。
1.出自《易·乾》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
2.出自《老翁井》詩改顏易服與世同,無使世人知有翁。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按世稱龍能致雨,而宋儒謂雨為天地之氣,不由於龍。
10.
后嗣;后人。
1.出自《書·呂刑》遏絕苗民,無世在下。
2.出自《漢書·張湯傳》光由是賢千秋,以禹為不材,嘆曰:“霍氏世衰,張氏興矣。”
3.出自《大人先生傳》李牧功而身死,伯宗忠而世絕。
4.出自《明史·壽王佑搘傳》正德元年以岐王世絕,改就岐邸於德安。
11.
家世。
1.出自《書·泰誓上》罪人以族,官人以世。
2.出自《荀子·君子》以族論罪,以世舉賢,雖欲無亂,得乎哉!
3.出自《漢書·敘傳》陵不引決,忝世滅姓。
12.
繼承。
1.出自《穀梁傳·僖公五年》天子世子世天下也。
2.出自《漢書·賈誼傳》賈嘉最好學,世其家。
3.出自《思軒詩序》君之大父水部君,當太宗時,實通判是州。今六十余年,而君來世其官。
4.出自《甕牖余談·英國才女法克斯》祖父皆以詩禮世其家。
13.
生長。
1.出自《逸周書·本典》帝鄉(xiāng)在地,曰本,本生萬物,曰世。
2.出自《列子·天瑞》損盈成虧,隨世隨死。
14.
副詞。猶從,終。
1.出自《柳毅傳書》是則是海藏龍宮曾共逐,世不曾似水如魚。
2.出自《合同文字》這搭兒里重完聚,一家兒世不分居。
3.出自《忍字記》你端的便不疲乏世不害心嘈。
15.
漢京房《易》學術語。指世爻。參見“世爻”。
1.出自《京氏易傳·小畜》初九元士居世。
16.
通“大”。
1.出自《易·乾》善世而不伐者,德博而化。
2.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jīng)·前道》身載于前,主上用之,長利國家社稷,世利萬夫百生(姓)
17.
姓。周有世碩,見《論衡·本性》。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世氏,戰(zhàn)國時有秦大夫世鈞,漢有九江尉世寵。
2.出自《論衡?本性》周人世碩以為人性有善有惡。
18.
副詞。既然,已經(jīng)。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diào)》賢不是九伯與風魔,世言了怎改抹?
2.出自《青衫淚》小子世來你家,大姐不要說閑話。
3.出自《西廂記》世有、便休、罷手,大恩人怎做敵頭?
19.
三十年。
1.出自《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出自《歸田園居》詩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3.出自《癸辛雜識別集·必世后仁》子曰:“必世而后仁。”蓋言天下大亂,人失其性,兇惡不可告詔。三十年后,此輩老死殆盡,后生可教而漸成美俗也。
1.清亮美好。
1.依法公開處刑。
1.明智。知,通"智"。
1.明明知道,卻故意問人家。
1.對帝王旨意的美稱。
1.表明心志。
1.清明的法制。
1.修明政事。
2.日本天皇睦仁的年號(公元1868-1912年)。
日本從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資產(chǎn)階級改革運動。19世紀中期,由于外國勢力的入侵,日本封建統(tǒng)治出現(xiàn)危機。西南各藩下級武士發(fā)動擁護天皇、驅逐洋人的尊王攘夷”運動,不久發(fā)展成為要求推翻江戶幕府的倒幕”運動。1867年倒幕派以天皇名義迫使將軍交權,建立新政府。1868年幕府制度被推翻后,天皇改年號為明治。此后,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府廢除封建制度,發(fā)展經(jīng)濟,建立新軍,并于1889年頒布《明治憲法》,使日本逐步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1.明信,誠信。
通達事理,有遠見明智的選擇。
1.明燭中天。極言首飾之閃爍光華。
2.通曉星象歷法。中,指中星。
1.光澤晶瑩的珍珠。
2.比喻忠良的人。
3.比喻可寶貴的事物。
4.道教謂眼睛。
比喻有才能的人沒得到好的使用,或珍貴之物落到不識貨的人手里可惜你懷才不遇,只落得明珠暗投|那是一只宋瓷花瓶,這一班蠢物如何識得,真是明珠暗投。
1.比喻得不償失或使用不當。語出漢揚雄《太玄.唐》"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測曰明珠彈肉,費不當也。"范望注"飛肉,禽鳥也。"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黃金滿笥﹐不以投j;明珠徑寸﹐豈勞彈雀。"
1.見"明珠暗投"。
1.古時祭祀用的燭。
2.明亮的燭。
3.明亮地照耀。
4.引申為明察。
1.賢明的君主。
1.清亮婉轉。
1.亦作"明紁"。
2.明麗的妝飾。
1.明確的準則﹑規(guī)矩。
1.祭祀用的清酒。
1.鮮明顯著。
2.宣揚。
3.明白著錄。
1.明艷的姿態(tài)。
1.唐代官府手工業(yè)中出資雇用的有精湛技藝的工匠。其中尤為特殊的,又稱巧兒匠。
1.亦稱"明齯"。亦稱"明齊"。
2.古代祭祀所用的谷物。
1.松明。
1.唐代科舉取士的科目名稱。主要考試關于書學的知識。參見"明法"。
1.發(fā)出悲哀的鳴叫聲。
1.大聲鳴叫。
1.猶悲鳴。
1.謂古代帝王出行時扈從喝道開路。
1.謂在壁根鳴叫。
1.敲擊鞞鼓。
1.謂揮鞭。揮鞭策馬,動則有聲,故稱。
2.指揮鞭打人。
3.古代皇帝儀仗中的一種,鞭形,揮動發(fā)出響聲,使人肅靜,故又稱靜鞭。
1.謂在風中鳴響。
1.猶言葉落歸根。
1.木制的馬。
2."木牛流馬"的省稱。
3.指加馬鞍的獨輪車。
4.冰上滑行的工具。
5.建筑工地上用的木架子,形似高腳長凳。 6.體操運動器械。有兩種背上安雙環(huán)的叫鞍馬,沒有環(huán)的叫跳馬。 7.兒童游戲器械,形狀象馬,可以坐在上面前后搖動。
即特洛伊木馬”。希臘神話故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得愛神阿佛洛狄忒之助,誘走斯巴達王后海倫,因而引起特洛伊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第十年,希臘英雄奧德修斯獻計,將一批精兵埋伏在城外的一匹大木馬腹內(nèi),佯作退兵。特洛伊人以為敵兵已撤,將木馬移入城內(nèi)。夜間伏兵跳出,打開城門,希臘兵一涌而入攻下特洛伊城。
1.木制馬桶。
2.軍中防御用具。上面一橫木,下置三足(或四足),高三尺,長六尺,縱橫布置營陣之外,以阻敵騎。
1.葉脈。
1.木蓮的別名。
1.古代一種裝有木板作掩護的攻城車。
1.木制的捕鼠器。
1.植物名。懸鉤子的別稱。
1.木魅。
1.舊指老樹變成的妖魅。
1.木制的門。
2.春秋晉國邑名。
3.谷名。在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
1.蟲名。幼蟲初出如白蛆,成蟲形如蠅而較大,夏秋間群飛,吮牛馬血。因寄生于木葉,故稱。
1.枳椇的別名。
2.蜜香的別名。
3.棗子的別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