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圍高而中間低(跟“凸”相對)。
1.
周圍高,中間低。與“凸”相對。
1.出自《藝林伐山》山脅漫衍無垤凹,湖面平滿無高低。
2.出自《生金閣》似這等人心無厭足,則怕天也填不的許多凹。
3.出自《西樓記·私契》兩片嘴唇闊又趬,眼大眉粗面又凹,只落得彎話騷。
4.出自《日出》陳白露(對方達生):這高的是鼻子,凹的是嘴,這一片是頭發。
1.祝愿人長壽;棕生辰。
1.即祝融。
1.《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后因以"祝網"為帝王施行仁德之典。
1.指成湯。
1.祝愿和盼望。
1.《論語.雍也》"不有祝鮠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于今之世矣。"祝鮠,春秋衛人,能言善辯,或謂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為佞人的典型。
1.古代祭祀神鬼或祖先的文辭。
1.一種以符咒變物的巫術。
電影演員。江西南昌人。女。上海戲劇學院畢業。歷任上海青年話劇團演員、中國影協廣東分會副主席、深圳電視藝術中心主任。曾因主演《紅色娘子軍》獲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
1.明亮。
1.謂鉆木取火。
1.謂酷熱為虐,令人煩躁不安。
1.即墨刑。刺刻面額,再涂上墨。
1.明顯貌。
2.焦急貌。
3.囂張貌。
4.晉代舉試科目名,為九品中正的第二品。
1.熾熱。
2.猶激烈。
3.焦急。
4.猶煎迫。
1.昭明顯赫貌。
1.猶焚燒。
1.亦作"灼爚"。
2.鮮明貌;光彩貌。
1.古之酷刑。燒灼身體。
1.照亮天空。
1.焦慮貌。
1.熱貌。
1.亦作"灼耀"。
2.明亮耀眼。
1.照亮黑夜。
1.見"灼爍"。
1.明白了解。
①明亮的樣子目光灼灼。②鮮明的樣子灼灼其華。
1.明亮熾盛。
1.灼龜之鉆木。鉆木取生荊枝或生堅木為之。燒熱鉆木灼龜甲以占卜。
1.古代用火燒灸龜甲,視其裂紋以測吉兇。
1.肥壯。
1.猶茂盛。
1.扎實;健壯結實。
1.發芽。
1.據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載,歐陽修主試,舉子劉幾好為怪險之語,曰"天地軋,萬物茁,圣人發。"修斥之◇以謂文詞怪異生澀。
1.草木初生貌。
1.謂削去樹皮使露出白色的木質。語本《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乃斫大樹白而書之。"
1.破壞;敗壞。
語本《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焙笠皂奖恰北扔骷妓嚦墒旄叱?。
1.鏟除。
1.砍擊刺殺。
2.比喻中傷。
1.剁切草料。
1.砍地。表示憤激。
2.鋤地。
1.亦作"斫雕為樸"。
2.見"斫雕為樸"。
1.砍斷;截斷。
1.指技藝高超的人。
1.砍伐。
1.書畫用筆中啄磔之類的技法。
1.螳螂的別名。
1.割取敵人的左耳。古代戰爭中以此計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