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天干的第三位。也用來表示順序的第三。
2.
名詞
〈書〉丙丁。指火。
3.
名詞
(Bǐng)姓。
1.
天干的第三位。古代與地支相配用以紀日或紀年。亦用作第三的代稱。參見“丙夜”、“丙科”。
1.出自《書·召誥》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朏。
2.出自《陳太丘碑文》中平三年八月丙午,遭疾而終,臨沒顧命,留葬所卒。
3.出自《陶庵夢憶·紹興琴派》丙辰,學琴于王侶鵝。
2.
古代以十干配五方,丙為南方之位,因以指南方。參見“丙向”。
1.出自《說文·丙部》丙,位南方。
2.出自《緯略》《周地圖記》曰:“順治郡丙穴,以其口向丙,因以為名。”
3.
五行中丙丁屬火,因以為火的代稱。丙為陽火,丁為陰火。參見“丙丁”。
1.出自《素問·藏氣法時論》心主夏,其日丙丁。
2.出自《霞外捃屑·玉雨淙釋諺·閱后付丙》今人於密札要事,末一行書閱后付丙,知宋時已然。
4.
丙字金文,狀如魚尾,故為魚尾的代稱。
1.出自《爾雅·釋魚》魚尾謂之丙。
5.
漢代考試科目名。參見“丙科”。
1.出自《史記·張丞相列傳》〔匡衡〕才下,數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
2.出自《漢書·儒林傳序》平帝時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業如弟子,勿以為員,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云。
6.
丙舍的省稱。指墓堂。參見“丙舍”。
1.出自《季父通直郎陳君墓銘》君無子……葬於彭城呂柵,祔先兆之丙。
7.
通“炳”。見“丙丙”光明貌。
1.出自《灌畦暇語》卒其所以師焉,丙丙如丹夫,是之謂善學。
8.
姓。漢代有丙吉。見《漢書·丙吉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邴氏,亦作丙。
9.
通“炳”。見“丙明”。光耀炳然。
1.出自《太玄·從中至增》盛哉日乎,丙明離章,五色淳光。
10.
用作第三的代稱。參見“丙夜”、“丙科”。
1.出自《南史·梁紀中》祀南郊……先是一日丙夜,南郊令解滌之等到郊所履行,忽聞異香三隨風至。
2.出自《書雨》詩仲冬候始寒,丙夜天正黑。
3.出自《嘯亭續錄·鮑雙五侍郎》余邸既遭回祿,公每勸宜急修葺,以存國體,至丙夜修書,洋洋數千語以責之。
4.出自《謝賜出身啟》明廷錫對,晨趨甲帳之嚴;親札疏恩,暮拜丙科之寵。
1.高遠。
1.對人生辰干支的敬稱。造﹐舊時星命術語﹐即生辰干支。
1.亦作"尊嫜"。
2.舅姑。對丈夫父母或對人公婆的敬稱。
1.見"尊章"。
1.稱輩分或地位高的人。
2.佛教語。梵語"阿梨耶"(ārya)意譯為尊者﹑圣者。亦泛指具有較高的德行﹑智慧的僧人。
1.尊敬。
2.對人妻的敬稱。
1.猶尊意。
1.泛指酒器。參見"尊譚"。
1.酒樽中的弩影『應劭《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見怪》"予之祖父郴﹐為汲令﹐以夏至日詣見主簿杜宣﹐賜酒﹐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其日便得胸腹痛切……攻治萬端﹐不為愈◇郴因事過至宣家﹐窺視﹐問其變故﹐云'畏此蛇﹐蚮入腹中。'郴還聽事﹐思維良久﹐顧見懸弩﹐必是也。則使門下史將鈴下侍徐扶輦載宣﹐于故處設酒﹐杯中故復有蛇﹐因謂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它怪。'宣遂解﹐甚夷懌﹐由是瘳平。"后以"尊中弩"謂因疑慮而引起恐懼和疾病。
1.謂有慧根的高僧。
①尊崇而敬重尊重權利|尊重他的意見。②莊重放尊重些,不要過分放縱。
1.尊崇君主﹐澤惠生民。
1.輩分高的親屬。
1.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尊﹐盛酒器;俎﹐置肉之幾。
2.常用為宴席的代稱。
1.語本《晏子春秋.雜上十八》"仲尼聞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間﹐而折沖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謂也。'"后以"尊俎折沖"喻在宴席談判中制勝對方。
1.山石尖銳重疊。
1.高峻陡峭。
1.遵照辦理。
1.猶言遵照稟承。
1.猶遵照,遵從。
1.謂遵照皇帝的詔令。
1.敬重;崇敬。
1.遵照并服從。
1.遵照實行。
1.遵循正道。亦以比喻遵循法度。
1.猶言遵守道義。
1.猶言尊崇道德。
1.亦作"遵循"。
2.逡巡。卻退貌。
1.遵循效法。
2.遵守法紀。
1.遵循并恢復。
1.沿著海岸。
1.指順渚而飛的鴻雁。語出《詩.豳風.九羘》"鴻飛遵渚"。
1.遵照等候。
1.退居以待時機。
1.謂遵循先人的往跡。
2.指遵照。
1.遵守教導。
1.謂遵守法度。
1.遵守禁令。
1.猶尊敬。
1.依照舊法。
1.遵守禮法。
1.遵循情理。
1.依照成例。
1.沿著陸路;走陸路。
1.謂遵循道路前進。
2.猶出發。
1.遵循履行。
1.亦作"遵帥"。
2.猶服從,遵從。
1.謂遵照上級或對方的囑咐辦事。
1.遵照;依憑。
1.遵守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