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在雙方都需要的情況下,把好處或方便給別人。
2.
動詞
請人接受款待。
3.
動詞
索取一定代價,把東西給人。
4.
動詞
指使;容許;聽任。
5.
動詞
避開;躲閃。
6.
介詞
介詞,被。
7.
介詞
跟“看、說”搭配使用,表示主觀看法,相當于“依”或“照”。
8.
名詞
(Ràng)姓。
9.
動詞
亞于;不如(用于否定式)。
10.
動詞
跟“我們”連用,表示祈使。
11.
動詞
用于號召,表示意愿。
1.
責備;責問。
1.出自《左傳·桓公八年》夏,楚子合諸侯於沈鹿。黃隨不會。使?章讓黃。
2.出自《南史·劉劭傳》多有過失,屢為上所讓,憂懼,乃與劭共為巫蠱。
3.出自《聊齋志異·恒娘》朱堅臥不起,洪始去。次夕復然。明日,洪讓之。
2.
謙讓;推辭。
1.出自《書·堯典》允恭克讓。
2.出自《楚辭·九章·懷沙》知死不可讓,愿勿愛兮。
3.出自《上劉右相書》江海不讓纖流,所以存其廣。
3.
指把好處讓給別人。
1.出自《呂氏春秋·行論》堯以天下讓舜。
2.出自《鳳翔隴州節度使李公墓志銘》太傅薨,公兄弟讓嗣,公竟棄其家自歸京師。
4.
出讓;轉讓。
1.出自《兒女英雄傳》住不了許多房間,又不肯輕棄祖業,倒把房子讓給遠房幾家族人來住。
2.出自《茶館》您愛嗎?就讓給您!
5.
避開;退讓。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威王問》威王問:“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用之奈何?”孫子曰:“命曰讓威。”
2.出自《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
3.出自《張來興》他認理真得很,自己有理的事,連一句話也不讓。
4.出自《東方》我忍耐著又向旁邊讓了讓。
6.
推,推舉。
1.出自《還牢末》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之后,眾兄弟讓我為頭領。
2.出自《水滸傳》弟兄兩個,都使渾鐵點鋼釵,有一身驚人的武藝。當州里的獵戶們都讓他第一。
7.
舉手與心平。古禮儀式的一種。
1.出自《儀禮·聘禮》賓入門,皇;升堂,讓。
8.
遜色;不及。
1.出自《神童劉少逸與時賢聯句》詩逮十一歲,成三百篇,求之古人曾不多讓。
2.出自《酌中志·逆賢亂政紀略》較藩王止欠一爪,比御服僅讓柘黃。
3.出自京劇《楊門女將》穆桂英不讓當年。
9.
請,邀請。
1.出自《紅樓夢》寶玉忙迎出來,笑說:“我方才到鳳姐姐門上,回進去,說不能見我;我又打發人進去讓姐姐來看。”
2.出自《古城的憂郁·災禍》剛讓進會客室,他第一句話就沖著主人問。
10.
用酒食之類款待;請人接受招待。參見“讓煙”。
1.出自《左傳·成公十二年》若讓之以一矢,禍之大者,其何福之為?
2.出自《紅樓夢》﹝薛蟠﹞左一壺,右一壺,并不用人讓,自己就吃了又吃,不覺酒有八九分了。
11.
請安。
1.出自《紅樓夢》寶釵起來梳洗了,鶯兒、襲人等跟著先到賈母那里行了禮,便到王夫人那邊起,至鳳姐,都讓過了。
12.
聽任;容許。
1.出自《春雪題興善寺廣宣上人竹院》詩竹風催淅瀝,花雨讓飄飖。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不然,就讓我在你房里搜一搜!
3.出自《銅墻鐵壁》銀鳳調過臉來,難為情地不讓說下去。
13.
便秘而后又腹瀉。
1.出自《急就篇》消渴歐逆欬懣讓。
14.
介詞。猶被。
1.出自《空山靈雨·笑》我從遠地冒著雨回來,因為我妻子心愛的一樣東西讓我找著了。
2.出自《仇恨》這男子可沒死,讓滿坑滿谷的螞蟻啃著。
3.出自《西游記》眾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個弼馬溫,不敢阻當,讓他打出天門去了。
15.
通“攘”。竊奪。
1.出自《管子·君臣下》治斧鉞者,不敢讓刑;治軒冕者,不敢讓賞。
2.出自《諸子平議·管子三》讓當讀為攘,《禮記·曲禮篇》:“左右攘辟。”鄭注曰:“攘,古讓字。”是攘、讓古字通也。此文兩讓字,并當為攘竊之攘,“不敢讓刑”、“不敢讓賞”,謂不敢攘竊刑賞之權也。
16.
通“攘”。擾攘。
1.出自《荀子·榮辱》巨涂則讓,小涂則殆。
2.出自《諸子平議·荀子一》讓當讀為擾攘之攘……巨涂人所共行,故擾攘而不止。
17.
通“釀”。
1.出自《墨子·經說下》無讓者酒,未讓始也,不可讓也。
18.
水名。亦名遜水,廉水的支流。在陜西省勉縣西南。
1.出自《南史·范柏年傳》帝言次及廣州貪泉,因問柏年:“卿州復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鄉、廉泉、讓水。”
2.出自《讀史方輿紀要·陜西五·漢中府》讓水,在縣(褒城縣)西南百三十里。一名遜水。志云:遜水承廉水下流溉田之余,東南流至古廉水城側。范柏年謂宋明帝“臣鄉有廉泉、讓水”是也。
19.
姓。明有讓師。見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僻姓》。
1.見"清靜無為"。
1.清凈;清靜。
1.指天氣晴朗寧靜。
2.指心性純正恬靜。
3.不煩擾。多指為政清簡,無為而治。
4.安靜,不嘈雜。
5.猶安定,太平。
1.明鏡。
1.亦作"清逈"。清明曠遠。
2.清越而有回聲。
1.見"清迥"。
1.古代祭祀用的清潔的酒。
2.清醇的酒。
1.清白狷潔。
①清新雋永其詩辭甚清雋|在小船上更覺清雋。②清新秀美后面站著個清雋的后生。
清雅超絕景色清絕|姿尤清絕。
1.形容美妙至極。
2.凄清至極。
3.清雅至極。
1.見"清雋"。
1.廉潔高尚。
2.清遠高聳貌。
3.簡約嚴明。
4.公正剛直。
1.清高超拔。
1.清正刻己。克,通"刻"。
1.清嚴苛刻。
過去在有錢人家幫閑湊趣的文人請了一班清客相公評品詩┪模眾清客都笑道老世翁過謙了。”
1.票友,非職業的戲曲演員。
1.舊時依附于官僚富貴人家幫閑湊趣的文人。
1.廉潔恭謹。
1.明朗的天空。
2.猶潔凈。
3.謂中無所有。
4.空靈神韻。謂攝取事物的神理而遺其外貌。特指詞的境界。
1.清靜空寂。
1.清涼爽快。
2.清新舒暢。
3.清而流暢的水。
1.清雅的生活景況。
1.猶澄清,肅清。
1.猶清響。
1.北齊尚書郎袁聿修,因其清廉,故稱。《北史.袁聿修傳》"初﹐聿修為尚書郎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遺。尚書邢邵與聿修舊款﹐每省中語戲﹐臭聿修為清郎。"后用以指清廉的郎中。
①清晰明亮清朗的月光。②清楚響亮音韻清朗|清朗的笑聲。③清新爽朗神氣清朗。
1.清新而老練。
1.即清商樂。
2.指清雅的音樂。
3.佛經偈頌和笙笛唱之,謂之佛曲,亦稱清樂。
1.清瘦羸弱。
1.全體會議的簡稱。
1.完美與敗壞。
1.完整;渾然一體。
1.保全,救活。
2.謂盡天年而終。
3.整個活計。如理發師以剪發﹑洗發﹑刮臉等合稱為"全活"。
1.指一群人的全體。
1.全部著作。
2.指一個作者,有時是兩個或幾個有關的作者,全部著作編在一起的書。
1.保全,救活。
1.整個家庭;全家人。
1.佛教用語。佛徒跏趺坐法中,交叉兩足并分置兩膝上稱全跏趺坐。參見"跏趺"。
1.指全部披甲的士兵。
1.指商品不打折扣的價格。
1.謂全部徹底地殲滅敵人。
1.指一式兩份的書簡。
1.謂保全﹑維護交誼或友情。
1.保全氣節。
2.謂婦女保全貞操。
1.徹底推究。
1.完美,純潔。謂品德高尚,有操守。
1.指秦始皇焚書之前未經散亂的儒家經書。
2.指儒家所有的經典。
1.道家語。謂保持精神,不使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