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在別人面前說陷害某人的壞話。
2.
名詞
陷害別人的話。
3.
名詞
說別人壞話的人。
1.
說別人的壞話,說陷害人的話。
1.出自《莊子·漁父》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好言人之惡,謂之讒。
2.出自《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3.出自《湯媼傳》公子奇其效,欲留侍終身,諸姬患之,相與讒于公子。
4.出自《銅墻鐵壁》他在仔細玩味著他們讒胡匪排長的話,發(fā)現(xiàn)敵人的官兵中間的確有矛盾。
2.
指說壞話的人。
1.出自《管子·君臣下》中外不通,讒匿不生。
2.出自《論衡·答佞》讒與佞,俱小人也。
3.
奸邪,奸詐。
1.出自《左傳·襄公四年》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
4.
指奸邪之人。
1.出自《國語·晉語四》管仲歿矣,多讒在側。
5.
陷害別人的壞話;毀謗的話。
1.出自《詩·小雅·小弁》君子信讒,如或酬之。
2.出自《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公聽并觀而不蔽於讒。
1.安于卑辱的地位。語本《老子》"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
1.防守邊塞。
1.守服喪事。
1.堅守善道。
1.供守衛(wèi)用的廬舍。
2.為看護莊稼而設置的廬舍。
3.看守門戶;看家。
1.保持品德和節(jié)操。
2.保持童貞。
1.鱉的別稱。
1.保持慎重的態(tài)度;慎守持重。
1.守候接生。
1.以守取勝。
1.適時;按時。
1.所從事的公務。
2.奉行公事。
1.看護;守衛(wèi)。
2.猶注視。
1.守顧家室。
1.居于正妻地位。指嫡配﹑正夫人。
1.指諸侯國所用的卜蓍。
1.戍守,防守保衛(wèi)。
1.恪守法規(guī)。
2.所掌握的技術。
1.職責,職守。
2.監(jiān)守。
1.堅持到死而不改變。
2.誓死守衛(wèi)。
3.謂執(zhí)意。
1.守宗廟﹑祀社稷山川的人。借指國君。
1.保持素志。
1.夜間值勤。
1.陰歷除夕終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謂之守歲。
1.謂觀測天文現(xiàn)象。
1.古官名。掌守先王先公的祖廟。
2.謂家族中的宗祠祖廟。
1.守衛(wèi)疆土。亦指地方官掌治其所轄區(qū)域。
2.指地方官。
3.晉代為受封而未到所封之國的王侯設置的護衛(wèi)部隊。
4.猶居住。
1.語出南朝宋鮑照《擬古詩》"南國有儒生,迷方獨淪誤。伐木清江湄,設羋守毚兔。"后因以"守兔"喻指懷志以待時。
1.猶值夜。
1.看守瞭望。
2.等待盼望。
1.謂相互共同防御。
1.謂保持著如處危境的小心謹慎。
1.守護著屯積的財物。
1.防守;保衛(wèi)。
2.擔任守衛(wèi)的人。
1.保持地位或職位。
1.郡守和郡尉。
1.本謂遵循文王法度◇泛指遵循先王法度。
2.墨守舊說;恪守成規(guī)。
1.謂堅持研習而不旁騖。
1.接生。
1.接生婆,舊時為產婦接生的婦女。
1.猶繼往開來;承先啟后。
1.據守險要之地。
1.代理丞相。
2.郡守和諸侯王之相。
3.謂為相而居守者。
1.尊親死后,服滿以前,居住在家,斷絕娛樂和交際,以示哀思,稱"守孝"。
1.用于防御的器械。
1.堅守節(jié)操之心。
2.指守志不移。
3.防御的決心;防守的意圖。
4.猶耐性。
1.保持誠信;遵守信約。
1.保持好的品行。
1.專注于形體。
1.保持虛靜。
2.謂心力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