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巴結,奉承。諂媚。
1.
亦作“讇”。
2.
奉承;獻媚。
1.出自《禮記·少儀》頌而無諂,諫而無驕。
2.出自《論語·學而》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3.出自《與鳳翔邢尚書書》是故布衣之士雖甚賤而不諂,王公大人雖甚貴而不驕。
4.出自《古今小說·晏平仲二桃殺三士》三士帶劍立於殿下,昂昂自若。晏子進退揖讓,并不諂於三士。
5.出自《二心集·〈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譯者附記》驕和諂相糾結的,是沒落的古國人民的精神的特色。
3.
引申為極力滿足。參見“諂口”、“諂心”。
1.出自《梓州兜率寺文冢銘》慎無堅為金鐵,以作貨起爭。慎無潏為醴泉,以味乎諂口。慎無禱為城社,以狐鼠憑妖。
2.出自《管子·五輔》耳目之所好諂心,心之所好傷民。民傷而身不危者,未之嘗聞也。
4.
見“諂頭”。即孱頭。懦弱不中用的人。
1.出自《海上花列傳》俚哚也自家諂頭,撥來沈小紅白打仔一頓。
1.熱而潮濕。
1.饅頭﹑包子等蒸熟了吃的面食的總稱。
2.蒸熟了吃。
1.形容盛暑天氣悶熱。
1.民眾;百姓。
1.猶熏染;熏陶。
1.氣體上升。
水分通過植物體表(主要是葉子),以氣體狀態蒸發散失到體外的一種生理現象。按發生部位,可分氣孔蒸騰、角質層蒸騰、周皮蒸騰。能促使根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降低植物體內的溫度。
1.眾人;百姓。
1.蒸熟的小豬。
1.木柴。
2.燒柴火。
1.形容氣候悶熱。
1.祭祀。
1.謂熱氣郁勃上升。
2.亦作"蒸欝"。悶熱。
1.見"蒸郁"。
1.純一寬厚貌。
2.孝順。
3.上升貌。
4.興盛貌。
1.見"蒸蒸日上"。
形容事業等迅速發展,天天向上我們的國家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1.見"蒸蒸日上"。
1.古指以麻苧﹑竹木等制成的火炬。
1.舊時專賣蒸食的點心店。
1.騰跳踴躍。
2.形容跳躍前進。
1.毛發蓬亂貌。
2.謂草叢蓬亂貌。
3.猙獰,兇惡可憎貌。
1.見"抍捄"。
1.亦作"抍救"。
2.拯救。
1.從困境中拯救或解脫。
1.救濟安撫。
1.救護。
1.救助;救濟。
1.挽救;救濟。
1.救援溺水的人。引申指解救危難。
1.救濟。
1.援救贖取。
1.猶濟世。
1.亦作"拯恤"。
2.援助;救濟。
1.救援。
1.猶整頓。
1.拯拔。
1.救助溺水者。
1.亦作"整辨"。
2.整治,辦理。
1.打扮整齊。
1.準備。
1.謂有計劃﹑有條理﹑全面。
1.整理排比。
1.猶警蹕。指帝王出行時警戒﹑清道。
1.整頓改編。多用于軍隊等組織。
1.整冠。
1.見"整辦"。
1.整飭軍隊。
1.整修,修補。
1.調整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