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心意)真實。
2.
副詞
文言副詞,實在,的確。
3.
連詞
〈書〉如果;果真。
4.
名詞
(Chéng)姓。
1.
誠實;真誠;忠誠。
1.出自《易·乾》閑邪存其誠。
2.出自《禮記·學記》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
3.出自《水經注·漸江水》文種誠於越,而伏劍於山陰。越人哀之,葬於重山。
4.出自《為裴相公讓官表》陛下知其孤立,賞其微誠,獨斷不謀,獎待逾量。
5.出自《論中國的法西斯主義——新專制主義》他強調誠,但他是最不誠的。
2.
真實。
1.出自《韓非子·顯學》皆自謂真堯舜,堯舜不復生,將誰使定儒、墨之誠乎?
3.
實情;真情。
1.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今齊王以毀廢之,其心怨,必背齊;背齊入秦,則齊國之情,人事之誠,盡委之秦,齊地可得也,豈直為雄也!
2.出自《晉書·戴若思傳》﹝王敦﹞曰:“吾此舉動,天下以為如何?”若思曰:“見形者謂之逆,體誠者謂之忠。”
3.出自《多麗》詞細追思,深誠密意,黯然一晌銷魂。
4.
心志專一;專一的心志。
1.出自《呂氏春秋·精通》伯樂學相馬,所見無非馬者,誠乎馬也。
2.出自《新書·道術》志操精果謂之誠,反之為殆。
3.出自《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詩鳥有償冤者,終年抱寸誠。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難見,區區命已輕。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
5.
真正;確實。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2.出自《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3.出自《朝議大夫蔣公墓志銘》以臣所見,誠有窘迫之縣,曾無窘迫之州。
4.出自《書信集·致許壽裳》語堂為提倡語錄體,在此幾成眾矢之的,然此公亦誠太淺陋也。
5.出自《猛虎行》當今貴人誠險嚱,食祿受爵忌恩私。
6.
假如。
1.出自《管子·幼官》舉機誠要,則敵不量。
2.出自《代空城雀》誠不及青鳥,遠食玉山禾;猶勝吳宮燕,無罪得焚窠。
3.出自《上皇帝萬言書》陛下有恭儉之德,有聰明睿智之才,有仁民愛物之意,誠加之意,則何為而不成,何欲而不得?
7.
通“請”。
1.出自《晏子春秋·雜上二四》嬰聞之,省行者不引其過,察實者不譏其辭,嬰可以辭而無棄乎!嬰誠革之。
2.出自《戰國策·趙策三》王曰:“誠聽子割矣。子能必來年秦之不復攻我乎?”
3.出自《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子貢曰〕:且夫畏越如此,臣誠東見越王,使出師以從下吏。
8.
謂使之專誠;使之真誠。
1.出自《孔子家語·哀公問政》誠之者,人之道也。
2.出自《大學首章約義》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1.成臺階狀或斜坡狀的河岸。
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
1.哺乳動物。體肥胖,后肢發達,毛長而密。穴居森林地區河邊,善游泳,以樹皮及草木植物為食。雄性能分泌河貍香。主要分布在蘇聯和北美洲,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蒙古人民共和國邊境地區亦產。毛皮與河貍香均極為珍貴。
1.比喻眼看親人受苦而無法搭救的痛苦。
1.見"河溓海夷"。
1.謂送別。
1.神話傳說中的黃河水神巨靈。亦泛指河川之精靈。
地球表面較大的天然水流(如江、河等)的統稱。
1.即檉柳。
見[饸饹]
1.河道,水路。
1.見"河涸海干"。
即鰻鱺”(1234頁)。
1.見"河滿子"。
河兩岸由洪水帶來的泥沙淤積而成的可耕平地。
1.控制河流水勢的閘門。
1.上下眶平正而長的眼睛,大而深的口。古以為圣賢相貌。
1.古指公侯外貌。
越南首都和最大的內河港。人口350萬(1992年)。因被環抱在紅河大堤之內而得名。重要的交通樞紐。工業有機器、建材、紡織等。有科研機構、博物館和河內大學等高校,還有還浸、獨柱寺、巴亭廣場等名勝古跡。
豫劇
曲藝墜的通稱。
1.即織女。
1.即《河女》之章。
1.河邊,沿河的高地。
1.河患平復。多特指黃河水患而言。
1.指護城河。
1.表示夜將盡。
1.治河的士兵。
1.黃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難得遇到的事情。
1.見"河清海晏"。
1.《左傳.襄公八年》"子駟曰《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杜預注"逸詩也。言人壽促而河清遲。喻晉之不可待。"后以"河清難俟"比喻時久難待。
1.古時傳說黃河水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人壽"極言人之長壽。
1.《宋書.鮑照傳》"元嘉中,河濟俱清,當時以為美瑞,照為《河清頌》,其序甚工。"后以"河清頌"泛指歌頌時世升平的作品。
1.治河的士兵。
河流彎曲的地方。
1.見"河壖"。
1.謂恩澤及人,如河水之滋潤土地。
2.指沿河濕潤之地;河流沿岸。
1.河道阻塞。
1.恒河沙數。佛教以為佛世界如恒河沙數,多至不可勝數。見《金剛經.一體同觀分》。唐黃滔《丈六金身碑》"謂之為有﹐則河沙﹑芥子之說﹐虛誕難測;謂之為無﹐則應現感通之事﹐尋常立驗。"后用以形容數量多得無法計算。
指國家的疆土錦繡~丨大好~。
1.《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1.黃河邊。
2.即河上公。
中國畫。清代朱耷作。紙本長卷。水墨。畫面為河塘中嶙峋怪石間的一組盛開的荷花。用大寫意畫法寫成,以繁復密集出之。葉面有濃有淡,葉柄有直有斜,花則或藏或露,交錯掩映,充滿生氣。
1.指宋代開封城南到汴河之間的沿河市區,為樂舞諧戲藝人聚集的地方。
2.指河市樂。唐已有之。
1.宋代河市唱戲的藝人◇泛指以樂舞作諧戲的藝人。
1.河道總督的別稱。
1.比喻互不干犯。
1.比喻為避免惹事,雖彼此相關而不去過問。
1.《初學記》卷三引三國魏曹丕《典論》"大駕都許,使光祿大夫劉松北鎮袁紹軍,與紹子弟日共宴飲,常以三伏之際,晝夜酣飲,極醉,至于無知。云以避一時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飲。"后因以"河朔飲"指夏日避暑之飲或酣飲。
河邊水深時淹沒、水淺時露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