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柳道傳黃晉卿兩生 其三
盈盈黃菊叢,栽培費時日。
依依五絲瓜,引蔓墻籬出。
于今想新花,于今長秋實。
花實豈不時,灌溉尚期密。
毋令根荄傷,委棄等藜蒺。
盈盈黃菊叢,栽培費時日。
依依五絲瓜,引蔓墻籬出。
于今想新花,于今長秋實。
花實豈不時,灌溉尚期密。
毋令根荄傷,委棄等藜蒺。
黃菊一叢叢姿態美好,栽培它花費了不少時間。五絲瓜輕柔搖曳,藤蔓沿著墻籬攀援而出。如今想必已長出新花,如今也該結出秋日的果實了。花和果實的生長并非不合時令,還需要更精心地灌溉。不要讓它們的根受到損傷,否則就會被像藜蒺一樣丟棄。
盈盈:形容黃菊姿態美好。
引蔓:牽引藤蔓。
荄(gāi):草根。
藜蒺(lí jí):藜和蒺藜,泛指野草。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推測作者可能看到植物生長過程,聯想到人才培養也需精心呵護,從而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強調培育事物需持之以恒、精心照料,避免半途而廢。其特點是以物喻理,生動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觀察和思考。
鑒在機先,妙在轉處。
碧眼胡兒,全無肯路,行一步是一步。
信腳錯踏翻,大地無寸土。
業風吹上乳竇山,來點一杯茶,徐徐向伊道,提鞋去。
趁晴蓋卻屋,捉空種了麥。
安身立命既無憂,只須體究庭前柏。
堅守歲寒,青無變色。
喚作西來直指宗,瞎。
無垢雙趺十四年,
予今恰已一年全。
開窗賸向春風坐,
閉戶閑聽暮雨眠。
白發相尋非偶爾,
青山可對只依然。
蘧廬世事皆如此,
且誦先生庭草篇。
六月苦炎熱,蠟人何似生。
火云烹得解,解后卻完全。
堪笑云門老,杲掣風顛,通身臭汗。
微涼生殿閣,打失鬼精魂。
要會諸佛出身處,馿年馿年。
掩關誰復抱琴來,
靜坐工夫欲換胎。
事到平心方是道,
行希前哲奈非才。
鏡中華發侵尋矣,
松下衰翁矍鑠哉。
畎畝未能忘一飯,
經綸猶愿濟云雷。
晴雨春無定,東風忽轉西。
地肥桑眼大,天暖麥須齊。
食頓尋幽所,舟行畏惡溪。
野禽如避客,飛上半山啼。
正因二字得聞,鼠糞污一釜羹。
乳峰初無個事,飽噇飯了閑行。
松門雨霽,苔徑云橫。
隄防平地上,著腳是深坑。
萬本青松,后人標榜。
臨濟兒孫,當機不讓。
千古清涼樹蔭人,法門梁棟真堪賞。
初莫學黃梅道者,貪傳破缽盂,連累周家女。
無地著渾身空惆悵,叢林難免無根謗。
天振斯文,紫陽木鐸。
博詳反約,是繼絕學。
日月昭炳,揭之以行。
閑居野服,身屈道亨。
老倒南山犯真律
三生鑿破寒巖石
不立名中強立名
弗狼籍處成狼籍
兒孫膝下有黃金
撥草瞻風遠訪尋
三拜起來發一嘆
方知老子錯留心
天真自性佛不管
頑石頭邊討甚椀
費盡鉗錘多破綻
烏藤緊捉從頭看
貧苦芝峰,賞元宵節。
宴樂佳賓,將何鋪設。
明挑海底燈,細剪亭前月。
打拍東山瓦皷歌,掤八剌札,樂有余,清不徹。
趣味森嚴,恰似趙州,曾到未到,吃杯杯茶,洞山生姜不改辣。
啞,不是知心向誰說。
此心難與俗人言,
終日深居養浩然。
學到苦時方見道,
數當厄處不由天。
煙霞約客成三友,
風雨憂時及四邊。
珍重故人相勞苦,
器之元與鐵同堅。
棄萬乘金輪,
棲六年雪嶺。
相從外道游,
不離那伽定。
無奈兇星照命宮,
積世箕裘都喪盡。
雖云自業所招,
且喜因邪打正。
飄零吾道在,安處即為家。
夜雨生蒲葉,秋風到蓼花。
貌添平日瘦,學悟少年差。
白足閑相問,蕉溪一供茶。
越王城北唐朝寺,
千間老屋摧風雨。
塔影凌空落鑒湖,
劫初鈴子丁東語。
久無本色住山人,
愁殺檀門許元度。
剝否窮時復泰來,
選差鐵面頑翁住。
倒攜無柄苕箒樁,
積世狐蹤盡掃去。
就翻鰻井逗曹源,
浩浩湯湯流溢江湖無著處。
豈不勝越人歌來何暮,
平生無襦今五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