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居
無垢雙趺十四年,
予今恰已一年全。
開窗賸向春風坐,
閉戶閑聽暮雨眠。
白發相尋非偶爾,
青山可對只依然。
蘧廬世事皆如此,
且誦先生庭草篇。
無垢雙趺十四年,
予今恰已一年全。
開窗賸向春風坐,
閉戶閑聽暮雨眠。
白發相尋非偶爾,
青山可對只依然。
蘧廬世事皆如此,
且誦先生庭草篇。
清凈無染地雙足趺坐修行十四年,我如今謫居恰好已滿一年。開窗更對著春風靜坐,閉戶閑聽暮雨安眠。白發悄然爬上鬢角并非偶然,對面的青山依舊未改容顏。世事如同旅舍般無常,且來誦讀先生的《庭草篇》。
無垢:清凈無染,指心境澄明。
雙趺(fū):雙足交疊而坐,常為禪坐或靜修姿勢。
賸(shèng):同“剩”,此處意為“更”“還”。
蘧(qú)廬:旅舍,《莊子·天運》有“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將復取而盛以篋衍,巾以文繡,游居寢臥其下,彼不得夢,必且數瞇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陳芻狗,聚弟子游居寢臥其下。故伐樹于宋,削跡于衛,窮于商周,是非其夢邪?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死生相與鄰,是非其瞇邪?夫水行莫如用舟,陸行莫如用車。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陸,則沒世不行尋常。古今非水陸與?周魯非舟車與?今蘄行周于魯,是猶推舟于陸也,勞而無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無方之傳,應物而不窮者也。且子獨不見夫桔槔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其猶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嚙挽裂,盡去而后慊。觀古今之異,猶猨狙之異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窮哉!”,后以“蘧廬”比喻世事如寄、短暫無常。
先生庭草篇:可能化用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句意,代指自然閑適的詩作。
此詩當為作者謫居期間所作。詩中“予今恰已一年全”點明謫居已滿一年,或創作于謫居一周年之際。作者在貶謫的孤寂中,通過靜坐、聽風、觀山等日常,調適心境,借“蘧廬世事”的哲思與“庭草篇”的詩意,排遣愁緒,展現了貶謫文人特有的精神自守。
全詩以謫居生活為中心,由靜修往事切入,鋪陳日常閑趣,轉而感慨歲月與自然,最終以達觀之語收束,既體現謫居的清苦,更突出作者面對困境時的平和與超脫,是一首典型的謫居抒懷之作。
塞路飛沙沒馬黃,
解鞍投宿贊公房。
主人何事歸來晚,
滿院落花春草長。
端居俟時命,日暮寡所歡。眷言寫憂思,散步游西園。
西園一何麗,薜荔交崇垣。飛甍帶層閣,曲榭臨回軒。
丹霞吐巖岫,白云冠林巒。灼灼芙蓉披,瀼瀼白露漙。
游魚躍清波,好鳥鳴樹端。感茲動植情,悟彼節候遷。
百年亦瞬息,金石疇能堅。念當命我友,肅駕開華筵。
悠然遲心賞,寓目雙飛翰。嘉賓既咸集,徒御何輝煌。
逶迤度飛觀,置酒臨回塘。長渠激芳流,曲岸披叢篁。
齊瑟列前楹,秦箏鳴后堂。燕姬發皓齒,越女呈紅妝。
清音振林木,妙舞協宮商。觥籌互交錯,四座咸慨慷。
夜闌更秉燭,雕輦隨風翔。明月出云間,列宿正縱橫。
四序忽若馳,行樂安可長。申章紀良晤,無為歌太康。
半幅生綃里,分明見遠山。斷橋分瀑溜,古木隱巖巒。野色煙中沒,孤云鳥外還。幽棲如此得,何必市朝間。
山水無窮趣,看圖憶勝游。葉藏云外塔,風穩□□舟。巖際隱遙月,藤陰下碧流。從茲得佳賞,何日去瀛洲。
山水愜幽盟,蕭蕭薜荔情。天邊孤嶂遠,鳥外白云橫。野衲聞猿坐,山人伴鹿耕。看圖應不厭,疑是輞川行。
秦漢河山勝國樓,蒼茫云物望中收。
提封五管無交趾,入夢三刀有益州。
吾輩且為文字飲,此行休負武鄉侯。
眼看到海牂牁水,憑仗清尊寫別愁。
塵界何人悟太空,飛鴻回首影匆匆。
三千歸路愁吟里,九十春光客夢中。
黯淡黃沙昏落照,蕭騷綠葦戰遙風。
閒亭借此聊清睡,一任回來鬢發蓬。
關北關南氣候分,
雪飛不過古來云。
若非曾發看山愿,
老大何因入瘴云。
駁霞滿天天色紫,五云臺閣天中起。
繼以海市虛無間,蜃樓復在空明里。
凌霄萬匯天機懸,火布水錦風輪旋。
珊瑚玳瑁萬家飾,虹棧星房九氣鮮。
江光爛漫群龍戲,乃是千舟萬舟至。
叆叇三湘七澤天,繽紛四海五湖地。
漢陽、武昌夾岸長,東西南北控中央。
安得江神一起鞭石梁,聯絡二十二省成一疆,朝軼大秦、暮扶桑!
嗚呼我歌未罷開曙光,天蒼蒼兮江茫茫。
愿乘槎兮出大荒!
離家百務止,動息頗無礙。
力作漸不稀,近寺鶩僧輩。
睹此眾人勞,省躬日至再。
新麥僅兩畦,信至勸歸刈。
喜霽昨意真,身動如一債。
汗漫理不飽,一往有微賴。
穰穰非我情,崩迫亦時有。
自此數旬內,安閑庶無負。
湖中鳥若帆,恍惚過眼后。
寓目盡冥曠,日得計所受。
自知關福力,無福焉敢狃。
惟有常忍饑,不為神所咎。
淫雨苦不止,山溪溜決堤。
夏苗渾在水,秋稼總成泥。
洪范推災異,衡門□杖藜。
有懷多抱病,無計學雞棲。
不愿蠃峰疊石龕,真成先見我癡憨。青山處處可埋骨,何必區區向廣南。
千古人無背后情,當時感激為身名。若教八萬四千歲,地角天涯好弟兄。
山中云霞古,山外草樹腥。
出山猿鶴寂,還山夢魂清。
流水斷復續,空谷幽而明。
坐我石榻穩,著我羅衣輕。
眼中何所見,太古苔痕青。
耳中何所聞,絕頂波濤聲。
吾心既已洗,誰博浮埃名。
無求安有悔,遺身自忘情。
豈必三山去,即此凌青冥。
桃李山僧手自栽,
不應容易向人開。
綠苔滿院重門鎖,
為問東風底處來。
鵝鴨相呼初出田,
昏昏云日澹平川。
寒云數簇山南北,
不見人家空見煙。
宦游記汝懸弧日,一瞬滄桑十八年。
早歲負薪廉吏后,重來衣葛故人前。
出門含淚離慈母,長路沖寒值雪天。
好認荒祠拜先子,江郎橋畔古壇邊。
先君無恙日,居士得游從。
酒盞花前月,茶甌石上松。
有時連款段,勝槩每從容。
指點佳城處,相聞道院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