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道路,往來通行的地方。
2.
名詞
路程;道路的遠近。
3.
名詞
(~兒)途徑;門路。
4.
名詞
條理;紋理。
5.
名詞
方面,地區。
6.
名詞
路線。
7.
名詞
種類;等次。
8.
量詞
用于隊伍的行列,相當于“排”、“行”。
9.
名詞
(Lù)姓。
10.
名詞
宋元時行政區劃名,相當于現在的省。
1.
道路;路途。
1.出自《易·說卦》《艮》為山,為徑路。
2.出自《雨中寄張籍》詩放朝還不報,半路蹋泥歸。
3.出自《官場現形記》在路早行夜泊,非止一日。
4.出自《吶喊·故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
路程。
1.出自《滿江紅》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出自《西游記》這些路,若論二位賢弟,便十來日也可到。
3.出自《將軍集·將軍》路不算遠,可是他每晚總要在咖啡店里坐到時候很遲才走。
3.
途徑;門路。
1.出自《楚辭·九章·惜誦》固煩言不可結詒兮,愿陳志而無路。
2.出自《封氏聞見記·典籍》漢承秦滅學,武帝開獻書之路,置寫書之官。
3.出自《小城春秋》書茵時時刻刻想逃,但找不到路。
4.
正道;合乎常理的事情。
1.出自《書·洪范》無有作惡,遵王之路。
2.出自《百官箴·司空箴》王路斯荒,孰不傾覆。
3.出自《中說·事君》六代之季,仁義盡矣。何則?導人者,非其路也。
4.出自《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舟人貪了賞賜,果然乘月仙下船,遠遠撐去。月仙見不是路,喝他住舡,那舟人那里肯依?
5.出自《李有才板話》﹝老楊同志同意小保提出的意見﹞你想得很是路,咱們現在預備就是要預備這些。
5.
比喻仕途,權位。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2.出自《云溪友議》且渤海高公,三榜一百二十人,多平人得路。
3.出自《奏乞除在外宮觀札子》臣至愚極陋,豈可久濫兵權,以妨豪杰之路。
6.
途經;經過。
1.出自《楚辭·離騷》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
2.出自《述行賦》降虎牢之曲陰兮,路丘墟以盤縈。
7.
大。
1.出自《詩·大雅·生民》實覃實??,厥聲載路。
2.出自《復李眉生書》古人用字,不主故常,初無定例,要之各有精意運乎其間。且如高平曰阜,大道曰路,土之高者,曰冢,曰墳,皆實字也。然以其有高廣之意,故《爾雅》《毛傳》於此四字,均訓為大。
8.
地區;方面;路線。
1.出自《上寧宗皇帝札子二》此誠一路之急政,不可忽也。
2.出自《三國演義》﹝曹操﹞次日,分兵五路來襲濡須:操自領中路;左一路張遼,二路李典;右一路徐晃,二路龐德。每路各帶一萬人馬,殺奔江邊來。
3.出自《金戒指》﹝司令員﹞再派了幾個騎兵偵察員去接應各路。
9.
種類;類型。
1.出自《官場現形記》但是過於精明的人,就不免流於刻薄一路。
2.出自《負曝閑談》幸喜幕中一位老夫子,是個通品,無論哪一路文章,他都識貨。
3.出自《趙子曰》就是小說家也常犯這路“勢力眼”的毛病。
10.
指器官。
1.出自《墨子·經下》知而不以五路,說在久。
11.
古代圍棋術語。
1.出自《古今譚概·機警·賈玄》待詔賈玄侍宋太宗棋,饒玄三子,常輸一路。
2.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故宋元國手,至明已差一路,今則差一路半矣。然古之國手,極敗不過一路耳;今之國手,或敗至兩路、三路。
3.出自《茶香室續鈔·八歲女善棋》得路逢師笑,輸機怕父嗔。
12.
宋元時行政區域名。宋時的路,猶明清的省;元時的路,猶明清的府。
1.出自《吳居厚京東轉運副使呂孝廉轉運判官制》朕進拔能吏,以督視一路。
2.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佑元年》大害莫如青苗、免役之法,陰困生民,茶鹽之法,流毒數路。
3.出自《十駕齋養新錄·元初十路》世祖中統元年,立十路宣撫司,燕京、益都濟南、河南、北京、平陽太原、真定、東平、大名彰德、西京、京兆。
13.
比喻正題,談話的中心。
1.出自《挖塘》義民覺得大家說得也對,如果把他追回來,又得一陣嚷嚷說不到路上,于是就不去追他,同大家討論挖塘的具體作法。
14.
輅。指君王所乘之車。
1.出自《儀禮·覲禮》路先設西上,路下四亞之。
2.出自《釋名·釋車》天子所乘曰路,路亦車也,謂之路者,言行於道路也。
3.出自《履齋示兒編·雜記·人物通稱》車亦得稱路。襄公二十六年,享子展,賜之先路,賜子產大路,皆車之總名。
15.
量詞。套。
1.出自《孟母三移》俺二人做一對,打一路拳。
2.出自《西游記》悟空跳下來,接在手中,使了一路,放下道:“輕!輕!輕!”
3.出自《歡迎會》﹝趙國光先生﹞平常只教過十二路潭腿,一套青龍拳。
16.
量詞。排。
1.出自《三俠五義》張三只得隨著進來,到了屋內,只見一路一路的盆子堆的不少。
2.出自《冷眼觀》內中有個年齒稍長的婦人,指著炕邊靠的一路椅子道:“好孩子坐下來,有話慢慢講。”
3.出自《圍城》我開了一路窗。
17.
通“露”。衰敗;疲敝。
1.出自《管子·四時》不知五谷之故,國家乃路。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18.
通“露”。裸露。
1.出自《太平廣記》但知報道金釵落,仿佛還應路指尖。
19.
姓。
1.出自《廣韻·暮韻》路,姓。本自帝摯之后。出陽平、襄城、陳留、安定、東陽、河南等六望。
1.寵愛,喜愛。
2.指寵愛的人。多指愛妾。
(~的)像是理睬又不理睬,形容對人冷淡、怠慢別人同她說話,她~的。也說愛理不理。
敬愛并且擁護~領袖。
意大利亞米契斯著。1886年出版。分十卷。全書以日記的形式,描述一個小學生安利柯的學型家庭生活,頌揚愛國主義的思想,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和師生之間、兒童之間的友愛。
1.愛好與厭惡。
1.恩愛。
西北歐島國。在大西洋上。面積703平方千米。人口357萬(1994年)。首都都柏林。中部為平原,沿海山地環列。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有較發達的工業。活牛、牛肉和乳制品大量出口。旅游業重要。
歐洲第三大島。面積84萬平方千米。中部為平原,四周為濱海山地。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大部分面積為愛爾蘭國土,只有東北部屬于英國,稱北愛爾蘭。
自稱蓋爾人”。愛爾蘭的主體民族。其余分布在英國的北愛爾蘭和美國等地。約760萬人(1985年)。講蓋爾語,使用英語。多信天主教。主要從事農牧業、旅游業,部分從事食品工業。
1.愛戴順服;心悅誠服。
疼愛撫慰~的眼神 ㄧ母親~地為女兒梳理頭發。
1.愛欲。佛教以愛欲為煩惱之根本,故稱。
2.金俗妻以之稱夫。
1.猶關注。
熱愛自己的國家~心ㄧ~人士。
1.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后,我國人民抵制帝國主義國家布匹的傾銷,提倡服用自產土布,稱之為愛國布。
中國以實現四個現代化為中心任務的新的歷史時期中的統一戰線。它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組成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
指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的思想。
德育內容之一。愛國主義教育主要培養受教育者熱愛祖國的觀點、情感和維護祖國尊嚴的意志。國際主義教育主要培養受教育者堅持和維護同全世界無產階級、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及一切愛好和平、主持正義的組織和人士的團結,支持和援助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人民的革命斗爭。
1.佛教語。謂愛欲之果報。
1.佛教用以稱情。,極言其深。
〈方〉(~兒)顧惜體面,喜歡打扮她從小就~,總是穿得整整齊齊的ㄧ我這么大歲數了,還愛什么好兒。
指愛情(佛教認為愛情像河流一樣,人沉溺其中,就不能自拔)。
愛惜并保護~公物ㄧ~年輕一代。
1.慈愛仁惠。
1.惜火。
2.佛教語。喻情愛。
1.愛敬父母的行為表現。
1.嫵媚可愛。
1.愛惜,吝惜。
1.愛,通"曖"⊥煦的陽光。
2.愛,通"曖"。昏暗的光色。
1.親愛恭敬。
2.指親愛恭敬之心。
3.喜愛敬重。
波長很短的電磁波,有很大穿透能力,能使照相膠片感光,使某些物質發熒光,并能使氣體游離,對機體細胞有很強的破壞作用。廣泛應用于科學技術和醫療方面。是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的,所以又叫倫琴射線。也叫愛克斯光。通常寫作x射線。
1.謂說話慎重。
1.怕羞不肯開口。
1.愛慕之情。
1.敬愛老人。
2.木槿的異名。
1.愛悅,喜愛。
1.《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后以"愛禮存羊"比喻為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儀節。
1.愛惜人力物力。
2.吸引力,團結力。
3.友愛精神。
法國總統的住處和辦公處。在巴黎市內。建于1718年,當時稱戴佛羅大廈。1788年改稱愛麗舍大廈。曾多次作為法國王宮。1873年起為法國總統所用,由此成為法國總統的代名詞。
1.謂愛護﹑加惠于他人。
浙江吳興(今湖州)人。陳果夫之弟。早年赴美國留學。1926年任蔣介石機要秘書。1928年參與組織復興社◇與陳果夫組織中央俱樂部(即cc”),長期主持中央調查統計局(即中統”)。1933年與陳果夫建立中國農民銀行。抗日戰爭爆發后,鼓吹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曾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立法院副院長。1949年去臺灣,1950年旅居美國。1969年回臺灣,從事文化研究。
1.久存的糧食﹐隔年的糧食。
1.陳設排列。
2.引申為排列的次序。
3.列舉﹔列敘。
1.陳設供展覽的物品。
1.陳列展覽品的房間。
1.《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軍國書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典略》﹕"琳作諸書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讀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數加厚賜。"后因以"陳琳檄"泛指檄文。
1.唐格輔元等八人﹐均為陳留人﹐以辭學擅名﹐時號"陳留八俊"。
1.陳述表露。
1.獻納謀慮。
1.陳事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