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平之地;陸地。
1.出自《易·漸》鴻漸于陸。
2.出自《登樓賦》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
3.出自《送區冊序》陽山,天下之窮處也。陸有丘陵之險,虎豹之虞。
4.出自《淮北初戰殲蔣軍九十二旅》詩陸攻空炸天地窄,燒殺搶掠雞犬亡。
2.
大土山。參見“陸夷”。
1.出自《詩·衛風·考槃》考盤在陸,碩人之軸。
2.出自《曾婦詩》河廣無舟梁,道近隔丘陸。
3.
道路。指陸上通道。
1.出自《墨子·節用上》其為舟車何?以為車,以行陵陸,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利。
2.出自《潮州刺史謝上表》即日奔馳上道,經涉嶺海,水陸萬里。
3.出自《痛史》文虎領了大兵,水陸并下,不日便到。
4.
特指樓與樓之間的復道。
1.出自《西京賦》復陸重閣,轉石成雷。
5.
物體運行的軌道。
1.出自《左傳·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覿而出之。
2.出自《文選·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日躔胃維,月軌青陸。
6.
草名。即商陸。參見“商陸”。
1.出自《易·夬》莧陸夬夬,中行無咎。
7.
跳躍。
1.出自《莊子·馬蹄》龁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2.出自《????》????野駿,產自北域。交頸相摩,分背翹陸。雖有孫陽,終不能服。
3.出自《畫記》馬大者九匹;於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牽者,涉者,陸者,翹者,顧者,鳴者,寢者。
8.
通“睦”。
1.出自《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耽經史兮履仁義,內和陸兮外奔赴。
2.出自《隸釋·漢北軍中侯郭仲奇碑》崇和陸,垂以仁,赫斯嚴,威若神。
9.
用同“碌”。參見“陸陸”。
1.出自《后漢書·馬援傳》季孟(隗囂字)嘗折愧子陽(公孫述字)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陸陸,欲往附之,將難為顏乎?
2.出自《山堂陸先生墓志銘》象山晚為朝士,陸陸百寮底,旋復斥死。
3.出自《漫興》詩陸陸將誰附,蒼蒼迥不迷。
4.出自《太玄·法》繘陸陸,瓶窴腹,井潢洋,終不得食。
10.
用同“擄”。參見“陸掠”。
1.出自《宋書·天文志三》﹝太元﹞十五年翟遼陸掠司兗,眾軍累討,弗克。
2.出自《后漢書·應劭傳》裁以軍令,則忿戾作亂;制御小緩,則陸掠殘害。
3.出自《后漢書·袁紹傳》會公孫瓚師旅南馳,陸掠北境。
11.
姓。
1.出自《廣韻?屋韻》陸,姓。出吳郡河南二望,本自古天子陸終后。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