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方〉腳腕子或手腕子扭傷。
2.
動詞
悄悄地側身移步。
3.
見“蹩腳”。〈方〉質量不好,本領不強。
1.
跛,瘸。
1.出自《六盤山轉餉謠》馬足蹩,車軸折,人蹉跌,山岌嶪,朔雁一聲天雨雪。
2.出自《金甌缺》種師道蹩著右腳(那是在臧底河一戰中被西夏人射傷,以致成為輕微的殘疾),撩起因為拐腳走路,因而顯得不太合身的袍服。
3.出自《聊齋志異·續黃粱》參差蹩躠而行。
2.
扭折;扭轉。
1.出自《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換馬》幼天王馬蹩斷了一條腿,不能跑了。
2.出自《母親》丫頭老媽都忍俊不住,悄悄地蹩著腰。
3.
躲躲閃閃地走動。
1.出自《情變》蹩到爹娘房前,側耳一聽,寂無聲色。
2.出自《吶喊·藥》他便退了幾步,尋到一家關著門的鋪子,蹩進檐下,靠門立住了。
4.
猶憋。克制,忍住。
1.出自《青枝綠葉》滿囤嫂用襖袖擦把汗,剛要說:“從雞叫……”滿囤瞪她一眼,就蹩了回去。
2.出自《只準兩天》邵立本只是呷茶,喉嚨里咳咳,蹩著一肚皮話,就是理不出個頭緒來。
3.出自《致青年公民》談話中夾帶著蹩不住的笑聲。
5.
引申指歪斜。
1.出自《暴風驟雨》正鍋配好灶,歪鍋配蹩灶。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