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制鹽時剩下的黑色汁液,又叫鹽鹵,是氯化鎂、硫酸鎂、溴化鎂及氯化鈉等的混合物,味苦有毒。
2.
名詞
指鹵族元素,即氟、氯、溴、碘、砹五種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
3.
動詞
用鹽水或醬油加調料煮。
4.
名詞
用肉類、雞蛋等做湯加淀粉而成的濃汁,用來澆在面條兒等食物上。
5.
名詞
名飲料的濃汁。
6.
〈書〉同“魯”。
1.
亦作“塷”。
2.
土地磽薄。
1.出自《新唐書·李景略傳》窮塞苦寒,地塉鹵,邊戶勞悴。
2.出自《宋史·食貨志上二》若瘠鹵不毛,及眾所食利山林、陂塘、溝路、墳墓,皆不立稅。
3.
鹽的一種。亦泛指食鹽。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
2.出自《估客樂》小兒販鹽鹵,不入州縣征。
4.
用鹽水加五香等或用醬油對食品進行煮制。
1.出自《明宮史·飲食好尚·十二月》初一日起,家家便買豬腌肉。吃灌腸,吃油渣鹵煮豬頭。
2.出自如:鹵雞;鹵肉。
5.
用肉類、雞蛋等做湯加淀粉而成的濃汁,用來澆在面條等食物上。
1.出自如:打鹵面。
6.
飲料的濃汁。
1.出自《紅樓夢》早有丫鬟捧過漱盂茶鹵來漱了口。
7.
通“櫓”。大盾。
1.出自《戰國策·中山策》大破二國之軍,流血漂鹵。
8.
通“虜”。抄掠,俘獲。
1.出自《史記·吳王濞列傳》燒宗廟,鹵御物。
2.出自《漢書·趙充國傳》鹵馬牛羊十萬余頭,車四千余兩。
3.出自《金史·太祖紀》沿帥水夜行襲之,鹵其妻子。
9.
通“魯”。愚鈍。
1.出自《文選·劉禎〈贈五官中郎將〉詩之四》小臣信頑鹵,僶俯安能追。
10.
姓。漢有鹵公孺。見《史記·游俠列傳》。
1.出自《史記?游俠列傳》太原鹵公孺,臨淮兒長卿,東陽田君孺,雖為俠而逡逡有退讓君子之風。
2.出自《姓觿?麌韻》鹵,昆明族。
3.出自《萬姓統譜?麌韻》鹵,漢鹵公孺,太原人,任俠。
11.
咸水。
1.出自《夢溪筆談·辨證一》蓋巫咸乃濁水,入鹵中。
2.出自《道光洋艘征撫記》開池浸鹵,投以石灰,頃刻湯沸。
3.出自又如:鹽鹵。
12.
謂以鹽水加香料或用醬油煮制食品。
1.出自《駱駝祥子》自從虎妞搬來,什么賣羊頭肉的,熏魚的,硬面餑餑的,鹵煮炸豆腐的,也在門前?喊兩聲。
2.出自如:鹵肉,鹵雞。
13.
鹽堿地。
1.出自《易·說卦》其於地也,為剛鹵。
2.出自《漢書·溝洫志》木皆立枯,鹵不生谷。
3.出自《鹽井》詩鹵中草木白,青者官鹽煙。
14.
化學名詞。參見“鹵素”。
15.
通“虜”。俘虜。打仗時捉住的敵人。
1.出自《王母隋安人墓志銘》吾寧葬江湖中,不肯作俘鹵耳。
16.
通“虜”。古代對少數民族或敵方的蔑稱。
1.出自《新唐書·薛訥傳》殺鹵數萬,禽其酋。
2.出自《罪惟錄·叛逆傳·悖拜》千總汪汝漢,三矢殪三鹵,鹵乃卻。
17.
通“魯”。粗魯,魯莽。參見“鹵人”。
1.出自《紅樓夢》探春道:“再沒見像你這樣鹵人!”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