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啊”。
1.
嘆詞。表示反詰或驚訝。
1.出自《五燈會元·黃檗運禪師法嗣·臨濟義玄禪師》師曰:“大善知識,豈無方便?”光瞪目曰:“嗄!”
2.出自《邯鄲記·生寤》嗄!好怪,好怪,連我白須胡子那里去了?
3.出自《說岳全傳》嗄!難道這里是沒有地方官的么?
4.出自《通俗編·語辭》龐婆走田中,告其子龐大曰:“汝父死矣。”龐大曰:“嗄!”停??脫去。
2.
嘆詞。表示省悟。
1.出自《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周太祖聽得使者傳示王峻這話,豁然省悟,將手自提其耳,言曰:“嗄!幾敗乃事!”
2.出自《長生殿·覓魂》貧道楊通幽,為許上皇尋覓楊妃魂魄,特出元神,到處遍求。如今先到那里去者?[思科]嗄,有了,且慢自叫閶闔,輕干玉殿,索先去赴幽冥,大索黃泉。
1.北京故宮三大殿之一。在太和殿后,蓖殿前。明初建,原名華蓋殿,后改名中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重建,改名中和殿。為帝王舉行大典時演習禮儀之地。
1.唐德宗貞元五年,下詔廢除正月晦日之節,以二月初一為中和節。是日民間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種互相贈送,稱為獻生子。里閭釀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求豐年。百官進農書,表示務本。見《新唐書.李泌傳》。
1.唐樂曲名。
1.唐樂舞名。
1.明清兩代大樂,用于祭祀和大朝會﹑大宴饗。
1.河的中央;河中。
2.指黃河中游。
1.同"中和"。
1.古代臣子上賀表,例有"誠慶誠賀,頓首頓首"或"誠歡誠慶,頓首頓首"一類的套語,表示棕◇人編印文集時,每將其省略,夾注"中賀"二字代之。宋人文集中所載賀表,多有其例。
1.指中等資產的人家。
1.古代華夏族多建都于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皆稱中華,亦稱中國。
2.指中原。
3.古時對華夏族﹑漢族的稱謂。
袁世凱恢復帝制時的國號。詳洪憲帝制”(560頁)。
簡稱民國”。1912-1949年中國國家的名稱。1911年武昌起義后,各省響應。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結束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政權,稱中華民國。此后,政權先后落入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軍閥手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的領導下,于1949年推翻了代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國民黨政府,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各民族的總稱。現有五十六個民族,總人口約113億(1990年),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有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共同開發遼闊的疆域,留下了優秀的文化遺產。各民族之間互相依存,共同為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作貢獻。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族人民友好往來,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維護民族尊嚴,以嶄新的面貌參與國際事務,建設現代化國家。
簡稱全國僑聯”。全國歸國華僑和僑眷的群眾團體。1956年10月在北京成立。主要任務是,維護歸僑、僑眷和僑胞的合法權益,團結他們積極為祖國服務,為改革開放和促進祖國統一多作貢獻。
全國性的群眾體育組織。1949年10月由原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改組而成。實行團體會員制,在各省(自治區)、市、縣建立地方體育分會。各項全國性運動協會和各產業、系統體育協會均為其團體會員。
簡稱全國學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高等和中等學校學生會的聯合組織。全國青聯的團體會員。1949年成立,前身為中華民國學生聯合總會。
簡稱中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在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側。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人口113億(1990年)。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族約占總人口93%。通行漢語。全國劃分為四個直轄市、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在我國恢復行使主權后設特別行政區。首都北京。地勢西高東低,形成三個階梯。山地占三分之二,平原占三分之一。地跨熱、亞熱、溫三帶。煤、石油等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悠久,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即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1990年頒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也是中國最高行政機關。組成人員有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若干人,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每屆任期五年。行使憲法賦予的領導全國行政工作的職權。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同日公布,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九章一百五十六條。規定基本原則、公民(自然人)、法人、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民事權利、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等。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同日公布施行。共四編二十九章二百七十條。第一編總則,規定民訴法的任務、適用范圍和原則,管轄,審判組織,回避,訴訟參加人,證據,期間和送達,調解,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訴訟費用;第二編審判程序;第三編執行程序;第四編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
中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選出的代表組成。每屆任期五年。第一屆從1954年開始,到1997年已歷八屆。選出常務委員會為其常設機關。行使憲法賦予的立法權等一系列職權。
1991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同日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共七章五十六條。規定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對未成年人有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
我國的根本法。從1954年至1982年,我國共頒布了四部憲法。現行憲法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于1982年12月4日通過,有序言和四章一百三十八條。憲法把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總的指導思想,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要求所有公民和社會組織都以憲法作為根本的活動準則,承擔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責任。1988年和1993年全國人大又分別對1982年憲法作了兩次修正。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6日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共二編十三章一百九十二條。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修訂,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共二編十五章和附則,四百五十二條。第一編總則,規定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犯罪,刑罰,刑罰的具體運用等;第二編分則,規定桅國家安全罪,桅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桅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7日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共四編十七章一百六十四條。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作了修訂,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設四編十七章和附則,計二百二十五條。第一編總則,規定任務和基本原則、管轄、回避、辯護與代理、證據、強制措施、附帶民事訴訟、期間、送達等;第二編規定立案、偵查和提起公訴;第三編規定審判;第四編規定執行。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同日公布,自7月1日起施行。共十八條。規定義務教育的性質、入學年齡、學制、教育方針、實施步驟、經費、辦學條件、師資等。
簡稱全國運動會”。始于1959年,每四年舉行一次。前四屆在北京舉行,第五、六屆分別在上海、廣州舉行,第七屆在北京和成都舉行,第八屆在上海舉行。以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特別行政區、解放軍以及產業系統體育協會為參賽單位。有各種項目的比賽和表演,是中國最盛大的體育賽會。
1979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的自然科學最高獎。獎勵自然科學領域中重大的科研成果。規定每年由國家科委頒發,分四個獎勵等級,分別頒發獎金、獎章和證書。
中國研制成的微型計算機。以6502微處理器作為中央處理機,并配有漢字系統和其他軟件。與appleⅱ計算機系統兼容。適于中、小學生及家庭使用。
1.中止。
1.內心。
2.猶五中。指內臟。
1.宦官。
1.亦作"中澣"。
2.古時官吏中旬的休沐日。
3.泛指每月中旬。
1.荒野之中。
2.中途落空。
1.傳說中的山名。
1.亦稱"中黃伯"。古勇士名。
2.泛指勇士。
3.指中黃子。傳說中的仙人。見晉葛洪《抱樸子.地真》。
4.指黃帝。
5.黃石脂。 6.中央。 7.指黃道。 8.帝王府庫名。 9.中營。 10.古指人體的橫膈膜。 11.泛指腹中。
1.見"中黃"。
1.漢代府庫名。
1.中藥麻黃的別名。
1.在宮廷服役的太監。
1.七弦琴琴面十三個指示音節的標志叫"徽"。居中的一個叫做"中徽"。
1.見"中廄"。
1.中途反悔;后悔。
1.語出《莊子.養生主》"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會,指節奏◇以"中會"謂措置得當。
1.途中午休用飯。
2.中官。古官名。
1.供旅客途中用午飯的處所。
1.同"中火"。
1.中等程度的饑荒。
1.王畿,京都管轄的地區。
2.泛指中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