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平庸;無所作為。
2.
形容詞
事務繁雜。
1.
見“碌碌”。多石貌。
1.出自《漢官儀》仰視巖石松樹,郁郁蒼蒼,若在云中。俯視溪谷,碌碌不可見丈尺。
2.出自《握蘭軒隨筆·碌碌》碌碌,多石貌。
2.
見“碌碌”。玉石美好貌。
1.出自《文子·符言》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其文好者皮必剝,其角美者身必殺。
2.出自《后漢書·馮衍傳下》馮子以為夫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3.出自《文心雕龍·總術》落落之玉,或亂乎石;碌碌之石,時似乎玉。
4.出自《雜體》詩碌碌荊山璞,卞和獻君門。
3.
見“碌碌”。指美好的玉石。
1.出自《楓窗小牘》九重歡眷,六宮遜處,乃構椒房,用當金宇,碌碌宜階,瑟瑟為戶。
4.
見“碌碌”。隨眾附和貌;平庸無能貌。
1.出自《史記·酷吏列傳論》九卿碌碌奉其官,救過不贍,何暇論繩墨之外乎!
2.出自《漢紀·宣帝紀一》不肯碌碌,反抱關木。
3.出自《周書·李弼傳》丈夫生世,會須履鋒刃,平寇難,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階資以求榮位乎?
4.出自《左忠毅公逸事》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5.出自《王昭君》這豈是區區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兒女之意哉!
5.
見“碌碌”。煩忙勞苦貌。
1.出自《游報本寺》詩自笑微軀長碌碌,幾時來此學無還。
2.出自《三元記·斷金》紅塵滾滾長安道,鏡中兩鬢蕭然皓,碌碌江湖老。
3.出自《紅樓夢》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
4.出自《書信集·致李秉中》我仍碌碌,但身體尚健,差堪告慰耳。
6.
見“碌碌”。眼珠轉動貌。
1.出自《催糧》眼睛細長,帶黃的小眼珠總是碌碌轉動著,顯得異常狡猾。
7.
見“碌碌”。車輪轉動聲。
1.出自《古意》詩碌碌復碌碌,百年雙轉轂。
2.出自《季秋已寒節令頗正喜而有賦》風色蕭蕭生麥隴;車聲碌碌滿魚塘。
3.出自《邯鄲道上書所見》詩馬瓏瓏;車碌碌,古道茫茫沙撲撲。
8.
見“碌都”。顫動;哆嗦。
1.出自《陳母教子》說的來花甜蜜就,無語低頭。嘴碌都的恰便似跌了彈的斑鳩。
9.
見“碌簌”。 絲綢棉布等織物的殘縷。
1.出自《劉行首》我身穿著百衲袍,腰纏著碌簌絳。
10.
礦物名。參見“碌青”。
1.出自《新唐書·地理志五》﹝江南道宣州宣城郡﹞土貢:黃連、碌青。
1.即匏笙。巢﹐大笙。
1.古代舀酒器。有柄﹐斗似匏瓜之半形。
1.笙和鼓。皆八音之一。借指各種樂器。
1.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比葫蘆大﹐老熟后可剖制成器具。亦指這種植物的果實?!墩撜Z.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后因以喻未得仕用或無所作為的人。
2.星名。
3.喻男子獨處無偶。
1.瓠瓜的別稱。
1.即匏笙。
1.匏制的爵。古人于祭天時用之◇世相承﹐用為郊祀的禮器。
1.樂器名。隋煬帝時由扶南傳入。我國唐時鄰國驃國(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亦有這種琴。
1.匏制的舀酒器。古代常用作祭祀禮器。
1.即笙。因用匏為座﹐故名。
2.泛指樂器。
1.匏制和陶制的酒器。
1.匏指笙竽類樂器﹐土指塤缶類樂器﹐均為八音之一。
1.《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劉寶楠正義"匏瓜以不食﹐得系滯一處。"后以"匏系"謂羈滯。
2.喻不為時用;賦閑。
3.喻指無用之物。
1.匏樽和木罌缻。系兩種酒器﹐古人結扎之用以渡水﹐因以"匏罌"借指舟船。罌﹐同"罌"。
1.笙﹑竽﹑簫﹑笛一類的樂器。
1.亦作"匏樽"。
2.匏制的酒樽。亦泛指飲具。
1.見"匏尊"。
1.一種海生軟體動物。有貝殼﹐似蛤。肉可食﹐為珍味。亦名鮑魚﹑鰒魚﹑石決明。
1.一種精制的形似蚫螺的糕點。
1.即馬表。體育運動比賽用的表。通常只有分針和秒針,按動轉扭可隨時使它走或停。又叫停表。
1.方言。溜冰,滑冰。
1.按照規定姿勢往前跑。
1.謂忙于一些引起爭執的事情。
1.為公家奔走干事。
1.一種供比賽用的車。
2.指在運行的火車﹑汽車上值班工作。
3.開車;車子運行。
1.謂在船上干活謀生。
2.行船。
1.奔走;奔忙。
1.奔走,奔忙。
1.指個人外出往來各地販賣貨物牟取利潤。
1.跑路;走路。
2.跑腿打雜差。
3.運動場中賽跑等用的路;速度滑冰﹑賽車等比賽用的路。
4.供飛機起飛和降落時滑行用的路,一般是用混凝土鋪成的。
1.方言。戰爭時期,聽到敵人行動消息,事先躲到野外去。
1.由于絕緣部分損壞,電流逸出電線或電器的外部。也說漏電。
1.走調。指唱戲﹑唱歌﹑演奏樂器不合調子。
2.指語音不合聲調標準。
1.行動;動彈。
2.快速地走動著。
1.瀉肚子。
1.動腳向前奔走。
2.跑得正來勁兒。
1.舊時指為躲避兵亂或匪患而逃往別處。
1.專門在外探聽消息。
2.漏風;漏氣。
1.方言。逃付錢鈔。
1.專門外出負責采購和推銷商品。
1.舊時的賽狗活動。
1.賽狗場。
1.舊社會里關內(多為山東一帶)無法維持生活的農民逃到關外謀生。
1.謂膠片﹑感光紙等感光材料因封閉不嚴而感光。
1.江湖上切口。謂奔走四方。
2.出海,下海。
1.一種民間舞蹈,扮演女子的人站在用竹片等和布扎成的無底船中間,船舷系在身上。另一人扮演艄公,手持木槳,作劃船狀。兩人合舞,或邊舞邊唱,如船飄浮在水面之上。也叫采蓮船。
1.舊時指說合生意。
1.走運;享有盛譽。
1.舊指為躲避西方侵略軍的殺戮而逃往別處。
1.猶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