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在山上行走。
2.
名詞
(篇)文體的一種。一般寫在書籍、文章、書畫等的后面,內容多為評述、考證、鑒賞之類。
3.
名詞
(Bá)姓。
1.
跌倒。
1.出自《說文·足部》跋,蹎也。
2.
火炬或燭燃盡殘余的部分。
1.出自《禮記·曲禮上》燭不見跋。
2.出自《自勉》詩余年尚努力,勿待燭見跋。
3.出自《火花》詩夜庭一霎聊供笑,坐客休將見跋猜。
4.出自《聊齋志異·邵女》柴益喜,燭盡見跋,遂止宿焉。
3.
謂燭燃盡。
1.出自《送葉尚書》詩羽扇臨清流,華觴跋紅燭。
2.出自《青玉案·宦況》詞酒闌燭跋,漏寒風起,多少雄心退!
3.出自《冷眼觀》我笑道:“只恐狗尾續貂罷了。”說著已是酒殘燭跋。
4.
跋文。寫在書籍、文章、字畫、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內容大多屬于評介、鑒定、考釋、記述之類。
1.出自《夢溪筆談·樂律一》此辭墨本猶在陜州一佛寺中,紙札甚草草,予頃年過陜,曾一見之。后人題跋多盈巨軸矣。
2.出自《橋西雜記·藏書求善本》偶憶李生甫先生跋盧氏抱經堂所校《法言》云:“冷淡生活,勝於征歌選舞多矣。”嘆為至言。
3.出自《探索集·灌輸和宣傳》我的唯一辦法就是在自己的作品書前寫序、寫小引、寫前記,書后寫后記、寫附記、寫跋。
5.
評說;評論。
1.出自《端正好·自序》套曲一枕夢魂驚,千載風云過,將古來英俊評跋。
2.出自《蟾宮曲·雪》曲一個凍騎驢野店溪橋,你自評跋,那個清高,那個粗豪。
6.
踩;踏。
1.出自《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躓其尾。
2.出自《堅瓠六集·田家樂》有時車田跋小溇,烏背鯽魚大小有。
7.
跋涉。參見“跋涉”。
1.出自《樂府》詩寶馬跋塵光,雙馳照路旁。
2.出自《記賀龍》在行軍當中,我們不時總看見他急馳著從行列側面飛奔過去,或者挾著黑皮大氅,和同志們交談著,一面不知疲倦地跋著山道。
8.
倒翻;翻轉。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拖蒼豨,跋犀牦,蹶浮糜。
2.出自《意林》強梁者亡,掘強者折,大健者跋,大利者缺。
3.出自《戒庵老人漫筆·今古方言大略》轉謂之跋。
9.
用腳撥。
1.出自《漢書·夏侯嬰傳》常??兩兒棄之
10.
用同“潑”。灑,散。
1.出自《水經注·渭水一》武都故道縣有怒特祠,云神本南山大梓也。昔秦文公二十七年伐之,樹瘡,隨合。秦文公乃遣四十人持斧斫之,猶不斷。疲士一人,傷足,不能去,臥樹下。聞鬼相與言曰:“勞攻戰乎?”其一曰:“足為勞矣。”又曰:“秦公必持不休。”答曰:“其如我何?”又曰:“赤灰跋于子何如?”乃默無言。臥者以告,令士皆赤衣,隨所斫,以灰跋;樹斷,化為牛,入水,故秦為立祠。
11.
跋扈;暴橫。參見“跋扈”。
1.出自《新唐書·房玄齡傳》初,將軍丘師利等皆怙跋攘袂,或指畫自陳說,見神通愧屈,乃曰:“陛下至不私其親,吾屬可妄訴邪!”
12.
通“拔”。超越。參見“跋越”。
1.出自《大言賦》并吞四夷,飲枯河海,跋越九州,無所容止。
2.出自《啟顏錄·命群臣為大言》臣跋越九州,間不容趾,并吞天下,欲枯四海。
13.
姓。五代有跋異。見宋劉道醇《五代名畫補遺·人物·妙品》。
1.出自《清稗類鈔?姓名類》僻姓……脫、跋、殺、察……
14.
借指柱根。
1.出自《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金楹齊列,玉舄承跋。
15.
通“拔”。舉,盡。參見“跋朝”、“跋隊斬”。
1.出自《晚秋郾城夜會聯句》跋朝賀書飛,塞路歸鞍躍。
2.出自《資治通鑒·后梁太祖開平元年》初,帝在藩鎮,用法嚴,將校有戰沒者,所部兵悉斬之,謂之跋隊斬,士卒失主將者,多亡逸不敢歸。
16.
通“拔”。迅疾。參見“跋來報往”。
1.出自《情變》一眾鄉人,跋來報往的來領吃。
17.
通“拔”。擺脫、排除。參見“跋滯”。
1.出自《入回紇使下軍將官吏夏侯仕戡等四十人授卿監賓客諮議衛佐同制》敕:某官夏侯仕戡等:前命鄭歡之入回紇也,爾等參護使車,用祗王命,悉心盡力,有恪恭跋滯之勤焉。
1.玉制的釵。由兩股合成,燕形。
2.指美女。
1.蟬鬢的美稱。
2.首飾。
3.指冠飾。即貂蟬。
4.植物名。即石蟬花。以其花似蟬,故名。
1.見"玉蟾蜍"。
1.亦省稱"玉蟾"。
2.玉雕的蟾蜍。盛水容器。多作更漏與文具之用。
3.月亮的別名。
4.指傳說中月宮里的蟾蜍。
1.本指月宮◇稱科考中式為入玉蟾宮。
1.古代祭祀用的以圭為柄的灌酒器。
1.以玉為飾的帝王之車。
2.指仙人乘坐之車。
1.仙人之號。
2.道觀名。
1.玉輅。帝王所乘的車。
1.玉制的尺。
2.借指鹽人才和評價詩文的標準。
3.尺的美稱。
4.比喻魚。
1.中藥地榆的別名。
1.天帝的命令。
1.喻燈花。
2.喻燈火。
3.蟲狀的玉雕首飾。
1.玉雕的蟾蜍。
2.神話中的月中蟾蜍。
3.月亮的別稱。
1.玉制的舂杵,亦用作舂杵的美稱。
2.唐裴铏《傳奇.裴航》載,裴航以玉杵臼為聘禮,娶云英仙去◇因以玉杵指求婚之聘禮。
3.傳說月中有白兔持杵搗藥,因以玉杵指月亮。
4.山藥之別名。
1.玉制的杵和臼。唐裴铏《傳奇·裴航》載,唐長慶中,秀才裴航經藍橋驛,遇一老嫗,有孫女名云英,艷麗殊絕,欲娶之。嫗索玉杵臼為聘禮,航后以重價訪得,更為嫗搗藥百日,然后與女成婚,終成上仙◇以"玉杵臼"喻難得之物。
1.柱腳石的美稱。
1.玉琢的楮葉。意謂雖然工巧,但不實用。語本《列子.說符》"宋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三年而成,鋒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中而不可別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國。子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玉,《韓非子·喻老》作"象",象牙。
2.紙的美稱。
1.唐詩人盧仝的號。
1.玉制的手鐲。
1.見"玉窗"。
1.見"玉窗"。
1.玉制或飾玉的床。
2.指天床星。古代以為此星主帝位。星傾則天子不安,失位。見《星經》卷上。
3.指朱砂礦床。
1.管樂器的美稱。
1.玉飾的車帷。常指傳說中仙人所乘的車。
1.猶玉簡。
2.名帖的美稱。
1.喻美人的手指。
2.植物名。俗稱洋蔥。
1.指竹林。
1.像玉一樣的純美。
1.古代腰帶上所嵌的裝飾玉版。
1.宋文天祥所用硯名。
1.玉飾的椽頭。
2.玉制的耳飾。
3.借指女子。
4.貴官的冠飾。
1.謂酒醉。
1.馬鐙之美稱。
2.借指馬。
1.玉制的笛子。
2.笛子的美稱。
3.指笛聲。
1.富麗的住宅。
2.天子的行宮。
1.見"玉抵鵲"。
1.亦作"玉抵禽"。
2.用玉石投擲禽鳥。意謂物多則賤。語本漢桓寬《鹽鐵論.崇禮》"中國所鮮,外國賤之。故南越以孔雀珥門戶;昆山之旁,以玉璞抵鳥鵲。"
3.轉喻肆意揮霍。
1.玉制的花朵形的首飾。
2.喻潔白如玉的花朵。
1.詞牌名。即《一剪梅》。宋李清照《一剪梅》詞有"紅藕香殘玉簟秋"句,故名。
1.蝴蝶的美稱。
2.喻雪花。
3.指玉蝶梅。
1.酒杯名。宋黃庭堅《次韻吉老十小詩》之六"佳人斗南北,美酒玉東西。"史容注"酒杯名。"宋王炎《和堯章九日送菊》之一"對花懶舉玉東西,孤負金錢緑滿枝。"宋周紫芝《南柯子》詞"殷勤猶勸玉東西。不道使君,腸斷已多時。"一說指酒。
中國畫。明代仇英作。絹本立軸。設色。畫面峰巒嵯峨,樓閣掩映,蒼松挺秀,白云成團,山麓溶洞軒敞,溪水瀠洄;士人彈琴于岸邊,童子烹茶于蔭下,宛如世外桃源。為作者青綠山水畫風的典型作品。
1.玉飾的禮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1.石洞的美稱。
2.指仙人所居的洞府。
1.玉匣。
1.玉簡。
1.典則;法度。
2.嫻雅優美的儀態﹑風度。
1.古代盟誓時歃血的器皿。
1.精美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