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轆轤”。①(架)裝在井上絞動繩索汲水的工具。②指機械上的絞盤。
1.
見“轠轤”。連屬貌。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繽紛往來,轠轤不絕。
2.出自《明兩浙鹽運司轉運使劉公行狀》車馬往來,轠轤不絕。
2.
見“轆轤”。利用輪軸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裝置。
1.出自《世說新語·排調》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
2.出自《齊民要術·種葵》井別作桔橰、轆轤。
3.出自《念奴嬌·中秋月》詞參橫斗轉,轆轤聲斷金井。
4.出自《青春之歌》在井臺上,她又碰見了鄭傻子。他正搖著轆轤在打水。
3.
見“轆轤”。機械上的絞盤。
1.出自《六韜·軍用》渡溝壍,飛橋一間,廣一丈五尺,長二丈以上,著轉關轆轤八具,以環利通索張之。
2.出自《馀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記》南堰挽舟設轆轤,北堰則徒手舉之,故其舟尤小也。
4.
見“轆轤”。車輪。
1.出自《隴頭水》詩人言此水聲聲別,盡是征夫眼中血,萬古千秋共嗚咽。嗚咽聲,流未已;轆轤聲,行不止。
5.
見“轆轤”。比喻如轆轤般圓轉。
1.出自《文心雕龍·聲律》沉則響發而斷,飛則聲飏不還,并轆轤交往,逆鱗相比。
2.出自《鴛鴦牒》李秀蘭、徐月英談諧歌笑,機捷轆轤。
6.
見“轆轤”。指轆轤劍。參見“轆轤劍”。
1.出自《張公子行》俠客白云中,腰間懸轆轤。
2.出自《邊思》詩漢將邊方背轆轤,受降城北是單于。
3.出自《上都行送張伯玉》詩寶此金轆轤,去去延平津。
7.
見“轆轤”。喻心中情思如轆轤般反復上下。
1.出自《潮嘉風月記·麗品》然以學使尊嚴,何敢遽為毛遂,轆轤於中,莫可排解者累日矣。
8.
見“轆轤”。詩格名稱之一。參見“轆轤體”。
1.出自《通雅·釋詁》八病之外,又有折腰、聯句、轆轤,又有退韻、回文、反覆、扇對、探題,詩格固多。
9.
見“轆轤”。佛教語。即轆轤劫。參見“轆轤刼”。
1.出自《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中》積二十轆轤,共三萬三千六百萬年,為一成劫。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