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車輪上輻條的內端集中到轂上。
2.
動詞
〈書〉聚集。
1.
車輪的輻條內端聚集于轂上。參見“輻輳”。
1.出自《文子·微明》志大者,兼包萬國,一齊殊俗,是非輻輳,中為之轂也。
2.出自《文心雕龍·事類》眾美輻輳,表里發揮。
3.出自《祭妹文》三載之間,禍患輻輳。
4.出自《謁浮山禹廟次昌黎石鼓韻作歌》烝民乃粒玉帛會,萬國輻輳車書和。
5.出自《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及戰國之末,諸侯游士,輻輳走集,秦一一揖而入之。
2.
聚集。
1.出自《明皇雜錄·補遺》甑生(孫甑生)善輳石累卵,折草為人馬,乘之東西馳走。
2.出自《山坡羊·閑情》曲山和水,水和山,廝環廝輳。
3.出自《說居庸關》出昌平州,山東西遠相望,俄然而相輳相赴,以至相蹙。
3.
通“湊”。接近,靠。
1.出自《水滸傳》那人便把舡略攏來,輳在岸邊,一手把竹篙點定了船,口里大罵著。
4.
通“湊”。碰。
1.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話說的張二官當時見他殷勤,已自生疑七八分了,今日輳個滿懷,輳成十分。
1.[英mini]微型,小型。
迷你,英文mini的譯音。一種比普通裙要短的裙子。具有風格明快、隨便自如、展現女性曲線、充滿青春活力等特點。高彈力面料的出現,可使其隨身體的活動而伸縮,短而不露,充滿魅力。
1.迷惑逆亂。
1.迷惑沉溺。
因狂風等氣候驟變或隨船舶飛行,離開棲息地或偏離正常的遷徙路線,飄零至異地的鳥類。這是針對這一地區而言的。
1.迷惑作弄。
1.方言。眼睛微合成縫的樣子。亦指近視眼。迷,用同"瞇"。
1.迷戀某種事物的習氣。
1.猶言迷失心智。
1.迷戀沉溺。
2.指迷戀世情俗念的人。
1.猶迷齊眼。迷,用同"瞇"。
1.迷失,失掉。
1.沉湎于某項愛好或某種事物的人。
2.俗人;糊涂人。
3.迷惑人;使人分辨不清。
4.使人昏迷。
5.使人迷戀;使人陶醉。
1.謂迷惑別人視線,使人分辨不清。
1.糊涂,不開竅。
2.猶迷失。
1.在山林中迷失方向﹑道路。
1.見"迷下蔡"。
1.誘惑勾引。
1.弄不清方向,走錯道路。
2.丟失;喪失。
1.迷謬的識見。
1.見"迷澌"。
1.亦作"迷廝"。
2.謂神思恍惚散亂。
1.猶昏死。
1.即迷魂湯。
1.方言。指迷惑人的甜言蜜語。
1.迷惘煩惱。
1.迷,通"彌"。形容極大。
2.迷,通"彌"。迷漫天空;滿天。
1.見"迷空步障"。
1.極大的謊話。迷,通"彌"。
1.極大的罪惡。迷,通"彌"。
1.走失的兒童。
1.謂頭腦糊涂而分辨不清是非。
1.迷失正道的人。
1.見"迷途知反"。
①迷失道路迷途知返|一路尋訪,不覺迷途。②錯誤的道路引入迷途|陷于迷途。
1.迷路后知道回來。比喻犯了錯誤能改正。
1.見"迷途知反"。
1.謎團;疑團。迷,用同"謎"。
1.執迷而頑固。
1.迷茫。
1.喻事物惑人如羅網。
2.指煙霧﹑水氣等迷茫如網。
1.迷惑失措。
2.指蠱惑,使迷惑。
3.謂神經錯亂失常。
1.暗于事理;虛誕荒謬。
1.亦作"迷悮"。
2.迷惑謬誤。
3.使迷惑;貽誤。
1.迷惑與覺悟。
1.見"迷誤"。
1.見"迷瞀"。
1.亦作"迷稀"。亦作"迷奚"。
2.眼睛半閉貌;迷離,朦朧。
3.謂以微笑媚人。
1.見"迷希"。
1.見"迷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