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輛,部)有輪子的陸上交通運輸工具
2.
名詞
利用輪軸旋轉(zhuǎn)傳動的器具。
3.
名詞
機器;機床。
4.
動詞
用旋床旋東西。
5.
動詞
用水車取水。
6.
動詞
(吳語)轉(zhuǎn)動(身體或身體的某一部分)。
7.
名詞
(Chē)姓。
8.
動詞
(吳語)用車搬運。
1.
車子,陸地上有輪子的交通運輸工具。
1.出自《詩·秦風·車鄰》有車鄰鄰,有馬白顛。
2.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上就車,召釋之參乘,徐行,問釋之秦之敝。
3.出自《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4.出自《水滸傳》楊志趕來看時,只見松林里一字兒擺著七輛江州車兒。
5.出自《送董老出席舊金山會議即日出洋》詩萬國車一軌,寰球書可同。
2.
指推動船體前進的葉輪。
1.出自《與呂安老提刑書》江南戰(zhàn)艦自十五車以下,已制造得十余只,海鰍、棹船之類二十余只。
2.出自《水滸傳》先教一半去各船上學踏車,著一半學放弩箭。
3.出自《中國通史》此后起義軍又打造了多種樣式的車船。每船可載兵千人,用人踏車,可進可退。
3.
車士,駕車的人。
1.出自《左傳·哀公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叔孫氏之車子??商獲麟。
2.出自《國語·晉語五》韓厥必不沒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車,其誰安之!
3.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
4.
泛指用輪軸旋轉(zhuǎn)的工具。
1.出自《后漢書·宦者傳·張讓》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2.出自《菽園雜記》今觀凡器之運轉(zhuǎn)者皆謂之車,則車字有轉(zhuǎn)運之義。如桔槔汲水曰車水轆轤,挽舟過堰曰車壩,紡紗具曰紡車,飏谷具曰風車,繅絲具曰繅車,圬者斂繩具曰線車,漆工漉漆具曰漆車,規(guī)工曰車旋,皆以其有機軸能運轉(zhuǎn)也。
3.出自《把一切獻給黨·我們的平射炮》工廠的院子里,搭起了兩丈多高的支架,上面架上滑車,拴上一個一百多斤重的生鐵疙瘩,算是“大汽錘”。
5.
加工切削物件。今多指用車床切削東西。
1.出自《松漠紀聞·補遺》麋角與鹿角不同,麋角如駝骨,通身可車,卻無紋。
2.出自《瀛涯勝覽·柯枝國》其珊瑚枝梗,其哲地論斤重買下,顧請匠人剪斷,車旋成珠,洗磨光凈。
3.出自《把一切獻給黨·新任務》在引信的加工方法上,一向是沿襲著老法子,先將碎銅熔化,鑄成銅棍,再用車床來車。
6.
用水車戽水。
1.出自《春日田園雜興》詩草地雨長應易墾,秧田水足不須車。參見“車水”。
2.出自《后水滸傳》因見一眾農(nóng)夫,在那里腳踏車輪,灌水入田,車起的水在溝渠中急流迅逸。
3.出自《揚鞭集·老?!?/span>只要我車下的水,平穩(wěn)流動,浸潤著我一片可愛的秧田。
4.出自《秋收》任憑多多頭力大如牛,也車不起水來。
7.
用車子裝運。
1.出自《火》自己傷亡的七八個人用涼床抬起來,谷子車著。
2.出自《老年突擊隊》阿慶呀,車回去吧,再放進來裝配間要壓煞啦!
8.
旋轉(zhuǎn);側(cè)轉(zhuǎn)。
1.出自《秋》“大少爺,要不要把燈‘車’?。俊薄昂?,你把亮‘車’小點”,覺新點頭同意地說。
2.出自《兇手》他的兄弟也立刻認出了他,但只狠狠地盯了他一眼,便把臉車開了。
3.出自《大波》鐘刀兒匠的老婆好像也聽見了,便車過身子,沖著大眾旋磕頭,旋哭訴。
9.
牙床。
1.出自《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2.出自《與崔群書》近者尤衰憊,左車第二牙無故動搖脫去。
3.出自《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詩憂來唯覺衰,可驗唯齒牙。動搖有三四,妨咀連左車。
4.出自《陳士慶傳》士慶為斷一俘之頰車,以合其(祁三鼎)齦,一日夜而飲食言笑無異。
10.
量詞。計算一車所載的容量單位。
1.出自《儀禮·聘禮》門外米禾皆二十車,薪芻倍禾。
2.出自《水調(diào)歌頭·和趙景明知縣韻》詞五車書,千石飲,百篇才。
3.出自《張家口》詩披風沐雨的張家口,時代寫就你多美的容顏:車車毛皮,車車山貨,堆堆鋼管,堆堆青磚。
11.
姓。漢有車千秋。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車氏,尺遮切,媯姓。漢武帝時,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詔乘小車,出于省中,時號車丞相,子孫因氏焉。又,后魏疎屬曰車裩氏,改為車氏。
12.
特指兵車。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13.
指用機器縫紉。
1.出自《三家巷》他悄悄地拿眼睛瞅了一下坐在縫紉機后面車皮鞋面子的三姨區(qū)楊氏。
1.猶旅顏。
1.旅人思鄉(xiāng)之夢。
1.眾人共用的大型幕帳。
1.眾農(nóng)。指田農(nóng)﹑山農(nóng)﹑澤農(nóng)等。
1.同伴。
1.旅途休息。
1.羈旅者的思緒﹑情懷。
1.指護照。
1.官名。掌管割烹之事。
2.客居在外的人。
3.旅行在途的人;奔走在外的人。
4.眾人﹐庶民百姓。
1.猶旅館。
2.成列成片的民居。
1.猶旅館。
1.成群升上。
2.猶旅進。
1.野生﹐不種而生。
1.官名。掌征集﹑頒發(fā)谷類作物。
1.謂當門道立屏。
1.《周禮》官名。統(tǒng)一旅之眾。
2.古代州郡地方軍事散官名。
3.太平天國官名。既管軍政亦管民政﹐位在師帥之下﹐卒長之上。
1.羈旅的愁思。
1.旅途夜宿。
2.旅舍。
1.旅居困頓。語出《易.旅》"旅瑣瑣﹐斯其所取災。"王弼注"寄旅不得所安﹐而為斯賤之役﹐所取致災﹐志窮且困。"
1.謂路邊供旅人暫時休息的處所。
1.見"旅途"。
1.亦作"旅涂"。
2.旅行途中。
3.喻人生的歷程。
1.見"旅進旅退"。
1.猶旅居。
1.羈旅者登高望遠。
1.群棲。
1.群行;結(jié)伴而行。
2.遠行;去外地辦事﹑謀生或游覽。
3.遠行的人。
1.一種專門辦理旅行業(yè)務﹐為旅客安排旅行日程﹐提供交通工具﹑食宿﹑導游等項服務的機構(gòu)。
1.旅人困頓愁苦的面色。
1.餞行的宴席。
1.指南飛或北歸的雁群。
1.歸燕。燕為候鳥﹐故云。
1.眾人一同謁見。
1.行裝;旅途中穿的服裝。
1.眾人一起作揖。
1.謂為客而放逸。
1.猶旅葬。
1.旅途吟詠。
1.謂鄉(xiāng)里眾人聚飲。
1.眾多的楹柱。
旅游者旅行、游覽集結(jié)的目的地,是構(gòu)成旅游區(qū)的基本單元。其數(shù)量、質(zhì)量、規(guī)模、分布、性質(zhì)是影響客源的主要因素,開發(fā)、建設和保護旅游點是發(fā)展旅游業(yè)的關(guān)鍵。
旅游服務機構(gòu)為旅游者設計的旅游活動路線。旅游路線劃分的種類很多。如按游覽日數(shù)分為一日游、二日游路線等;按旅游活動的內(nèi)容和性質(zhì)分為觀光旅游、專題旅游和科學考察旅游路線等;按所乘交通工具分為徒步旅游、自行車旅游和船舶旅游路線等。
旅游時戴用的帽子??钍蕉鄻印O募韭糜蚊?,前帽檐多為有色塑料硬片,帽頂透空或用稀薄材料制成,具有通風、透涼、降溫的功能。春、秋季旅游帽,多為斜紋組織的布料制成,帽頂呈流線般圓弧型,飾有對比色的裝飾線條,帽檐很長。
由若干旅游點以及通過旅游路線連接而成的旅游地域單元。比風景區(qū)范圍大,一般將旅游資源相對集中,與鄰區(qū)有顯著差異,在區(qū)內(nèi)政治、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較為密切的地區(qū)劃入一個旅游區(qū)。如中國的北京旅游區(qū)等。
指為旅游者(旅游主體)提供游覽、觀賞、度假、療養(yǎng)、娛樂、休息、探險、考察、交際等活動的客體和勞務。旅游資源的客體分為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其勞務包括導游和各種服務。
1.旅居。
2.指旅居的館舍。
1.謂客死葬于他鄉(xiāng)。
1.謂與眾人共同占卜?!秲x禮.士喪禮》"反之東面旅占。"鄭玄注"反與其屬共占之。"一說﹐依其長幼之序而占之。
1.旅途夜臥。
1.謂客死他鄉(xiāng)者之墓。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