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中止;停止。
1.
中途停止;中斷。
1.出自《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耰而不輟。
2.出自《太平廣記》樂山乃閉戶屏人,丁丁不輟。
3.出自《〈朝花夕拾〉小引》文體大概很雜亂,因為是或作或輟,經了九個月之多。
2.
廢止。
1.出自《荀子·天論》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
3.
舍棄;離開。
1.出自《祭十二郎文》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4.
撤銷;撤除。
1.出自《舊唐書·良吏傳下·倪若水》卿達識周材,義方敬直,故輟綱轄之重,委以方面之權。
2.出自《錢氏私志》宴罷,月將西沉,上命輟金蓮燭。
5.
讓,讓出。
1.出自《唐國史補》堯山令樊澤,將赴制舉,驢劣不能進。執易乃輟所乘馬,并囊中縑帛,悉與澤,以遂其往。
2.出自《劇談錄·韋顓梟鳴》有韋光者,待以宗黨,輟居所外舍館之。
6.
通“掇”。取。參見“輟俸”。
1.出自《老學庵筆記》卿輟由俸祿,恭備貢輸,遙陳稱賀之誠,知乃盡忠之節。
7.
通“綴”。參見“輟卷”。展開書卷。
1.出自《陶征士誄》晨煙暮藹,春煦秋陰,陳書輟卷,置酒弦琴。
8.
通“惙”。參見“輟輟”。憂郁貌。
1.出自《東周列國志》心輟輟兮若割,淚泫泫兮雙懸!
1.歧路。
1.跂,通"蛅"。指蟲豸之類。
2.跂,通"蛅"。謂奔走得氣喘吁吁。
1.企望,想望。
1.仰慕,向往。
1.同"跂行喙息"。
1.欽仰;想慕。
1.謂不正之道。
1.踮起腳跟。
1.踮起腳跟。形容盼望或仰慕之切。
2.舉足。比喻頃刻。
3.企求達到。
4.傳說中的鳥名。
5.傳說中的國名。 6.指邊遠化外之地或化外之人。
1.猶跂望。
駿馬乘騏驥以馳騁兮。
1.猶言驥伏鹽車。
1.良馬。
1.亦作"騏麟"。
2.傳說中的獸名。即麒麟。
3.良馬。
1.藥名。又名血竭。麒麟竭木的樹脂,狀如干血,色黃而赤,味微咸甘,似梔子氣??裳凶鞣?,入丸散中用。
1.見"騏驎"。
1.亦作"騏駵"。
2.青身驪文而黑鬣的馬。
3.泛指駿馬。
1.馬名。
1.身有青黑斑紋而左足白的馬。
1.戰馬掀起的塵埃。喻戰爭氣氛。
1.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常騎白鹿或乘白鹿所駕之車。見晉葛洪《神仙傳.衛叔卿》﹑《魯女生》◇因以"騎白鹿"指仙人行空之術。
1.謂跨坐在巖石上向前移動。
1.指騎兵訓練。
1.指騎曹參軍一類的小官。
1.《晉書.王徽之傳》載"徽之字子猷。性卓犖不羈,為大司馬桓溫參軍,蓬首散帶,不綜府事。又為車騎桓沖騎兵參軍,沖問'卿署何曹?'對曰'似是馬曹。'又問'管幾馬?'曰'不知馬,何由如數!'又問'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后以"騎曹不記馬"指有名士習氣,不理事務。
1.騎兵長官之一。
1.見"騎鯨"。
1.騎馬駕車。
2.騎馬或其它動物。
1.騎馬奔馳。
1.典出漢劉向《列仙傳.琴高》"琴高者,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之間二百余年◇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曰'皆潔赍待于水傍﹐設祠。'果乘赤鯉來,出坐祠中,且有萬人觀之,留一月余,復入水去。"后因以"騎赤鯉"為詠仙術的典故。
1.猶騎置。
1.古代軍中的一種騎在馬上演奏的器樂合奏。
1.騎馬跟從。
1.騎馬前導。
1.騎馬作戰。
1.指督率騎兵的軍官。
1.加蓋在騎縫處的印。
1.指弄玉﹑簫史乘鳳事。傳說春秋時秦有簫史善吹簫,穆公女弄玉慕之,穆公遂以女妻之。史教玉吹簫作鳳凰聲,后鳳凰飛止其家,夫妻俱乘鳳凰飛去。見漢劉向《列仙傳》。
1.馬夫。
1.指騎兵和長柄兵器。
1.宮中值夜警衛。
2.星宿名。
1.謂仙家﹑道士乘鶴云游。
2.猶言騎鶴上揚州。
1.同"騎鶴上揚州"。
1.同"騎鶴上揚州"。
1.同"騎鶴上揚州"。
1.同"騎鶴上揚州"。
1.同"騎鶴上揚州"。
1.同"騎鶴上揚州"。
1.喻做危險事。語出《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
1.猶言騎虎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