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害怕;畏懼。
2.
動詞
使害怕。
3.
副詞
恐怕,表示疑慮不定或推測,有“大概”的意思。
4.
名詞
(Kǒng)姓。
1.
畏懼;害怕。
1.出自《素問·藏氣法時論》善恐,如人將捕之。
2.出自《報任少卿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
3.出自《鄆州溪堂詩序》若防之制水,恃以無恐。
4.出自《九箴·本孝》未言而畏,不怒而恐。
5.出自《哀貧民》佃民見于田主,戰栗惟恐。
2.
恫嚇,使之害怕。
1.出自《墨子·迎敵祠》其出入為流言,驚駭恐吏民。
2.出自《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張博﹞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書為大人乞骸骨去。
3.出自《魏書·楊大眼傳》傳言淮、泗、荊、沔之間有童兒啼者,恐之云“楊大眼至”,無不即止。
4.出自《舊五代史·晉書·吳蠻傳》其子殺人,以重賂償之,其事方解,尋為州吏所恐,又悉財以彌其口。
3.
擔心,恐怕。
1.出自《書·盤庚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
2.出自《上林賦》夫以諸侯之細,而樂萬乘之侈,仆恐百姓被其尤也。
3.出自《后出塞》詩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4.出自《紅樓夢》不嚴不能成器,過嚴恐生不虞。
5.出自《秀露集·讀〈蒲柳人家〉》恐不符合實際之處甚多。
4.
使人畏懼之事。
1.出自《山海經·北山經》﹝景山﹞有鳥焉,其狀如蛇……見則其邑有恐。
2.出自《淮南子·時則》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國有大恐。
5.
方言。同意;許可。
1.出自《敦煌變文集·韓擒虎話本》賀若弼才請軍之次,有一個人不恐。
6.
方言。能;會。
1.出自《敦煌變文集·韓擒虎話本》回睹此陣,虎無爪牙(牙),爭恐猛利!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