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告狀,告發罪惡。
2.
動詞
節制,駕馭。
3.
動詞
使身體或身體的一部分懸空或處于失去支撐的狀態。
4.
動詞
使容器口兒(或人的頭)朝下,讓里邊的液體慢慢流出。
1.
引弓;開弓。
1.出自《西都賦》弦不再控,矢不單殺。
2.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2.
駕馭;控制。
1.出自《詩·鄭風·大叔于田》抑磬控忌,抑縱送忌。
2.出自《穀梁傳·僖公五年》桓控大國,扶小國,統諸侯,不能以朝天子。
3.出自《禹廟》詩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
4.出自《馬氏日抄·異騾》道士控群騾日行巷陌,間以芻豆為由,緣化錢物。
5.出自《三千里江山》武震喝道:“住嘴!”他控不住火了,下了鋪避開就走。
3.
走告。
1.出自《詩·鄘風·載馳》我行其野,芃芃其麥??赜诖蟀?,誰因誰極。
2.出自《上湖南李中丞干廩食啟》伏惟覽子陽孟子之說,以垂德惠,無使惶惶然控於他邦,重為董生所笑。
3.出自《古今小說·裴晉公義還原配》唐璧那一時真個是控天無路,訴地無門。
4.
指告狀,申訴。
1.出自《官場現形記》張太太心不服,又到省里上控。
2.出自《書信集·致許壽裳》欽文之事,在一星期前,聞雖眷屬亦不準接見,而死者之姐,且控其謀財害命,殊可笑。
5.
頓挫;停頓而折返。
1.出自《管子·度地》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滿則后推前;地下則平行,地高即控。
6.
投,跌落。
1.出自《莊子·逍遙游》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2.出自《寄李季章參政》詩??飛雖地控,龍臥常天升。
3.出自《喜讀主席詞》可笑蓬間雀,稱霸欲吞天。倏爾控於地,仙閣化為煙。
7.
懸;垂掛。
1.出自《符金錠》二月江南鶯亂啼,繞花蔭雙燕飛,則見那秋千閑控玉人歸。
2.出自《脫布衫帶小梁州·四景為儲公子賦·冬》曲魚游錦重衾密擁,駝絨氈軟簾低控。
3.出自《綠野仙蹤》床架上鮫綃帳幔,斜控著一對玳瑁鉤兒。
8.
彎曲;下垂。
1.出自《西游記》兩班官控背躬身,不敢仰視。
2.出自《紅樓夢》才吃了飯,這么控著頭,一會子又頭疼了。
3.出自《人之一生》控著頭做得腰酸了,找一只叫花儂的小白貓作伴。
9.
貫通。
1.出自《長安古意》詩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
10.
將容器出口朝下,讓里邊的液體慢慢流出。亦指將人頭部放低,吐出食物、水等。
1.出自《把一切獻給黨·童年》老陶把我放倒在地上,一手頂著我的肚子,一手把我的頭往下按,控出了許多黃水。
2.出自又如:把瓶底的油控一控,還可以炒一次菜。
11.
見“控總”。倥傯。紛繁迫促。
1.出自《梁書·賀琛傳》郡不堪州之控總,縣不堪郡之裒削,更相呼擾,莫得治其政術,惟以應赴征斂為事。
2.出自《兩般秋雨庵隨筆·字音假借》他如“倥傯”可作“控總”,“著雍”可作“祝犁”,“矯飾”可作“橋飾”……諸如此類,不可勝數,蓋古音多假借也。
1.亦作"幽敝"。
2.深暗。
1.陰暗的墻壁。
1.隱微的變化。
1.幽靜的本性。
1.幽州和并州的并稱。約當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內蒙古﹑遼寧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氣任俠。因借指豪俠之氣。
1.古代幽并二州多豪俠之士,故用以喻俠客。語出三國魏曹植《白馬篇》"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1.謂茂草叢生之處。
1.閑步。
1.隱逸不仕的操守。
1.幽深地方的草叢。
1.隱僻鄙陋之處。
1.幽靜寬敞。
1.見"幽沈"。
1.棺材。
1.猶幽府。
1.憂愁;暗愁。
1.隱藏在內心的感情。
1.深綠。指蔥蘢的草木。
1.猶孤獨。
1.素凈淡雅。
2.見"幽澹"。
1.微動的水波。
2.幽靜,靜寂。
1.幽靜地欣賞。
1.北方之地。
2.謂陰間都府。
1.靜寂孤獨。亦指靜寂孤獨的人。
2.獨處。
1.猶隱逸。
1.猶困厄,災難。
1.清香。亦指香花。
2.比喻高潔的德行。
1.深暗的房間。
2.墓穴。
1.幽禁放逐。
1.幽禁廢黜。
1.昏亂不明。
1.清香。
2.比喻盛德美名。
1.郁結的怨憤。
1.困厄。
1.猶隱伏。
1.陰間地府。
1.微妙的感應。
2.深沉的感慨。
1.遠隔。
2.引申指人死入陰間,與世隔絕。
1.象聲詞。
1.深宮。
2.謂墳墓。
1.幽深的山谷。
1.幽靈怪物。
2.神秘奇怪。
1.深邃的關隘;緊閉的關門。
2.道家謂兩腎之間。
3.猶玄關。指入道之門。
1.潛隱的光輝。常用以指人的品德。
2.微弱的光。
1.深閨。多指女子的臥室。
1.陰私奸詐。
1.政治昏暗的國家。
1.深閨。指舊時女子的臥房。
1.謂幽居貧困之士。
1.深谷;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