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倥傯”。①(事情)急迫;急忙。②困苦;窘迫。
1.
見“倥傯”。困苦窘迫。
1.出自《楚辭·劉向〈九嘆·思古〉》悲余生之無歡兮,愁倥傯於山陸。
2.出自《后漢書·張衡傳》誠所謂將隆大位,必先倥傯之也。
3.出自《人日城南登高》詩人生本坦蕩,誰使妄倥傯。
4.出自《江左小辨序》使倥傯拮據,朝野騷然之世,聞其逸事而慕之,覽其片楮而芳香悱惻。
2.
見“倥傯”。事情紛繁迫促。
1.出自《后漢書·卓茂傳論》建武之初,雄豪方擾,虓呼者連響,嬰城者相望,斯固倥傯不暇給之日。
2.出自《北山移文》敲撲喧囂犯其慮,牒訴倥傯裝其懷。
3.出自《清波雜志》凡有行役,雖數日程,道路倥傯之際,亦有日記。
4.出自《周亮工小傳》戎馬倥匆,不廢講詠。
5.出自《書信集·致臺靜農》五月初之信及照相,早已收到,倥傯之際,遂未奉聞也。
3.
見“倥傯”。指匆忙。
1.出自《唐摭言·以德報怨》﹝賈泳﹞倥傯而退,贄(竇贄)頗銜之。
2.出自《守一齋筆記·十三閣老》忽見一婦人,長八尺許,衣麻衣,倥傯而來。
3.出自《香雪海·小浪花》因為行色倥傯,我沒有機會問陳鶴皋獻身紅氍毹上的經過。
1.謂一向通奸。
1.悉心研究。
1.惡貫滿盈的敵人。
1.猶積罪。
1.猶釀禍。
1.成熟的計謀。
1.美好細膩。
1.豐年。
1.艷美貌。
1.美色;美貌。
1.猶豐收。
1.猶熟悉。
2.成熟。
1.猶稔年。豐年。
1.謂年歲豐登﹐天下太平。
1.釀成奸邪。
1.猶素聞。
1.猶熟悉。
1.釀成爭端。
1.猶素知。
1.食物名。
1.即刀具。切削工具的統稱。參見"刀具"。
1.猶鋒利。
1.古代突厥等游牧民族的一種風俗。有人死,親屬以刀割面,表示內心悲痛。
1.刀劍之類的兵器。
1.形容通達流暢。
1.猶作保。
1.保證書。
1.辨認。
1.承認錯誤。
1.承認﹑理睬。
1.謂承認(錯誤過失)。
1.同"認賊作父"。
1.指可供辨認之處﹐特征。
1.承認錯誤。
2.誤認。
1.愿意挨打。
1.能夠確定某一人或事物是這個人或事物而不是別的。
2.記得。
1.方言。看得開。
1.到手。
2.下手;著手。
3.開始;起頭。
1.睡著。
1.指入朝解說經書。
1.形容冒著生命危險。
1.入宮值宿。
1.謂納粟于官府,用以買官或贖罪。
2.指交納一定數額的金錢捐取功名。
1.落入圈套。
1.方言∠適;妥貼。
1.北齊許惇辦事干練,有決斷,時人稱為"入鐵主簿"。
1.猶入門。
2.謂入圈套。
1.埋進土中。
2.埋入墳墓,安葬。
1.指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指送幼兒入托兒所委托育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