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懲罰。
1.出自《詩·魯頌·??宮》戎狄是膺,荊舒是懲。
2.出自《荀子·王制》故奸言、奸說、奸事、奸能、遁逃反側之民,職而教之,須而待之,勉之以慶賞,懲之以刑罰,安職則畜,不安職則棄。
3.出自《漢書·董仲舒傳》殷人執五刑以督奸,傷肌膚以懲惡。
4.出自《岔路口》違者嚴懲不貸。
2.
克制;制止。參見“懲忿窒欲”。
1.出自《詩·小雅·沔水》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2.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懲違改忿兮,抑心而自強。
3.出自《讀書雜志·史記五》懲,止也;違,恨也。言止其恨,改其忿,抑其心,而自強勉也。
3.
鑒戒。
1.出自《詩·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后患。
2.出自《韓非子·難二》不誅過,則民不懲而易為非,此亂之本也。
3.出自《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臣愿陛下鑒漢、唐、五代之所以亂亡,懲晉武茍且因循之禍,明詔大臣,思所以陶成天下之才。
4.出自《洪波曲》但這一次的陳誠,懲于前一次擴大宣傳周的過火,卻不肯多出錢。
4.
苦于。
1.出自《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
5.
恐懼。
1.出自《漢書·楚元王劉交傳》太夫人與竇太后有親,懲山東之寇,求留京師,詔許之。
2.出自《董伯懿示裴晉公平淮右題名碑詩用其韻和酬》德宗末年懲戰禍,一矢不試塵蒙靫。
6.
告誡。
1.出自《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初,處士將嫁其女,懲曰:“吾以齟齬窮,一女憐之,必嫁官人,不以與凡子。”
7.
升騰。
1.出自《文選·張衡〈思玄賦〉》屬箕伯以函風兮,懲淟涊而為清。
1.姓名與官銜。
1.有名的宰相。
2.佛教語。耳可聞者曰名,眼可見者曰相。
1.名物制度;名稱物象。
1.求功名之心。
1.名聲與信譽。
1.名聲與品行。
1.即姓名。
2.有名望的姓氏。即舊族。
1.顯赫的業績。
1.著名的學者。
2.邏輯學的舊稱。
1.稱說;描述。
2.著名的言論或話語。
1.名人才士。
1.著名的業績。
2.功名與事業。
1.著名的醫生。
實際工資”的對稱。以貨幣數量表示的工資。在市場物價不變的情況下,名義工資愈高,換取的生活資料就愈多;反之就愈少。不能完全反映職工的實際收入水平。
1.見"名勢"。
1.封建時代因先世功名而使子孫受庇蔭得官爵。
1.謂隱于朝市。亦謂不求名而隱居山林。
1.刻有私人姓名的印章。
1.名門的后代。
1.舊時稱著名的演員。
1.海棠的別名。
1.大魚。
1.名言。
學位的一種。根據學術成就或對國家和社會所作出的貢獻而授予的榮譽學位。不進行考試和論文答辯。中國授予名譽博士的條件是國內外卓越的學者或著名的社會活動家,經學位授予單位提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
1.著名的園囿。
1.大的原野。
1.有名的美女。亦指名門閨秀。
1.名稱的界說。
1.名相。
1.名聲傳揚于一個時期。
1.謂在一個時期名氣很大。
1.謂名義正當,合乎道理。
名義正當,道理上也講得通。指做事理由正當,道理充分朝廷命下,則將軍名正言順矣。
1.猶名片。
1.禰衡初至潁川,懷刺求謁,而久無所投,至于刺字漫滅。見《后漢書.禰衡傳》。"名紙毛生"原謂名片受磨起毛致字跡漫滅◇以喻長時間求謁而不得見。
1.名稱制度。
1.刑名之治,法治。
1.名次。
2.名位官階。
1.名貴的品種。
1.名聲顯赫。
1.名門的后代。
1.名酒。
1.名分明確。
2.有名的著作。
1.名稱與形狀。
2.形容,描述。
1.指名僧。緇,黑色僧衣。
1.有名望的人。
1.人的名與字。
2.指姓名。
3.名稱;名號。
4.命名;稱其名。
5.猶名譽;名聲。 6.即名詞。
1.有名望的宗族。
1.猶名姓。
2.名門望族。
1.著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