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不包含什么;里面沒有東西或沒有內容;不切實際的。
2.
名詞
天空;空間。
3.
副詞
無著落,無成效,無結果。
4.
名詞
(Kōng)姓。
5.
形容詞
沒有。
1.
空虛,中無所有。
1.出自《管子·五輔》公法行而私曲止,倉廩實而囹圄空。
2.出自《后漢書·孔融傳》座中客恒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3.出自《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2.
罄盡;空其所有。
1.出自《詩·小雅·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
2.出自《論衡·薄葬》世俗輕愚信禍福者,畏死不懼義,重死不顧生,竭財以事神,空家以送終。
3.出自《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群邪?
4.出自《和范待制秋興》身如病驥惟思臥,誰許能空萬馬群?
3.
廣闊;空曠。
1.出自《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2.出自《文選·左思〈詠史〉之四》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
3.出自《送張道士序》天空日月高,下照理不遺。
4.
空間;天空。
1.出自《列子·黃帝》乘空如履實,寢虛若處床。
2.出自《贈韋記室黯別》詩無因生羽翰,千里暫排空。
3.出自《瑞鷓鴣·詠落梅》詞梁溪西畔小橋東,落葉紛紛水映空。
4.出自《菩薩蠻·大柏地》詞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5.
岑寂;幽靜。參見“空峽”。
1.出自《贈厲玄侍御》詩關分河漢秋鐘絕,露滴獼猴夜岳空。
2.出自《搗練子·秋閨》詞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
6.
使明凈無掛礙。
1.出自《題破山寺后禪院》詩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7.
穿通;破。參見“鑿空”。
1.出自《漢書·鮑宣傳》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飲食。
8.
謬妄;虛假。
1.出自《論衡·語增》世聞“德將毋醉”之言,見圣人有多德之效,則虛增文王以為千鐘,空益孔子以百觚矣。
2.出自《文選·潘岳〈關中詩〉》當乃明實,否則證空。
3.出自《秋》我想來想去,覺得什么都是空的。人生好像就是空的。
9.
副詞。徒然;白白地。
1.出自《戰國策·趙策四》春平侯者,趙王之所甚愛也,而郎中甚妒之……今君留之,是空絕趙,而郎中之計中也。
2.出自《漢書·匈奴傳下》雖空行空反,尚誅兩將軍。
3.出自《古從軍行》年年戰骨埋荒草,空見蒲桃入漢家。
4.出自《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詞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
5.出自《舊夢》詩耶和華真不中用,空降了一場洪水,依然洗不凈地面。
10.
道家謂虛靜之性。
1.出自《文選·賈誼〈??鳥賦〉》澹乎若深泉之靜,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寶兮,養空而浮。
11.
佛教語。謂萬物從因緣生,沒有固定,虛幻不實。
1.出自《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
2.出自《游天臺山賦》泯色空以合跡,忽即有而得玄。
3.出自《劍壑》詩未諳空后性,請證夢中天。
12.
引申為空虛處,空檔。
1.出自《兒女英雄傳》那和尚一見,舉棍便向他頂門打來。女子把身子只一閃,閃在一旁,那棍早打了個空。
13.
引申為沒有。
1.出自《從駕閭山詠馬》桂香塵處減,練影月前空。
14.
引申為虛構。
1.出自《文心雕龍·神思》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也。
15.
副詞。只;僅。
1.出自《齊民要術·作魚鲊》淡則更以鹽和糝,咸則空下糝。
2.出自《江上吟》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3.出自《西廂記》似神仙歸洞天,空余下楊柳煙,只聞得鳥雀喧。
16.
佛教語。特指天臺宗所立“空、假、中”三諦中的真諦。
1.出自《釋二門三點同異》二門三點,有二種釋,先釋二門,止、觀是,乃釋三點,空、假、中是。
17.
佛教語。指佛門。
1.出自《送妓人出家》詩從今艷色歸空后,湘浦應無解佩人。
1.羈旅者的心情。
1.旅人身上的塵土。
1.客死者的靈柩。
2.謂暫寄靈柩。
1.一一獻呈。
1.旅行的路程。
2.喻人生歷程。
1.羈旅者的愁悶心情。
1.亦作"旅酬"。
2.謂祭禮完畢后眾親賓一起宴飲﹐相互敬酒。
旅途中暫住的地方旅次不容榻。
1.貶逐流放。
沙俄強迫清政府訂立的關于租借旅順、大連的條約。1898年簽訂。主要內容為沙俄租借旅順口、大連灣,租期二十五年,經雙方同意可延長;沙俄獲得修筑中東鐵路支線的特權◇又簽訂《續訂旅大租地條約》,進一步確定沙俄的獨占權。中國東北成為沙俄的勢力范圍。
1.猶旅館。
1.猶旅館。
1.航船之帆。
2.借指航船。
1.猶漂蕩﹐飄零。
1.旅行或旅居所需的費用。
1.謂客死他鄉者之墳。
1.行裝;旅途中穿的服裝。
1.磨礪,鍛煉。
1.磨光銼平。多比喻磨煉意志。
1.謂事前做好充分準備,不但不會影響工作,而且可以加快進程。
1.語出《木蘭詩》"磨刀霍霍向豬羊。"霍霍,磨刀聲。今多用以形容敵人加緊活動,用武力威脅。
2.指武裝起來。
1.舊指農歷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
1.即磨刀水。
1.說話嘮叨。
1.磨坊里牲口推磨時的走道。
1.磨練砥礪。形容刻苦鉆研。
1.揮動;搖動。
1.見"磨兜堅"。
1.亦作"磨兜韐"。
2.誡人慎言的意思。
1.亦作"磨莣腐"。
2.以石磨研豆使碎而制豆腐。
3.喻糾纏不止。
1.查驗核對。
2.勘問;審訊。
1.糾纏。
1.北周宇文護對其母的昵稱。
1.見"磨盾鼻"。
2.猶磨練。
1.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濟傳》◇因以稱在軍隊里做文書工作為"磨盾鼻"。
1.磨礪頑鈍。
1.謂極堅之物,磨也磨不薄;極白之物,染也染不黑。比喻不受環境影響,經得起考驗。語出《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湼而不緇。"朱熹集注"磷,薄也。湼,染皁物。言人之不善,不能浼己。"
1.方言。埋怨;責怪。
1.方言。拖延。
2.方言。糾纏。
1.磨面粉等的作坊。
1.即磨坊。
1.拂拭。
1.磨難。
1.亦作"磨古"。拖延;糾纏。
2.麻煩。
1.見"磨菇"。
1.比喻殘酷折磨,極言為害之烈。
1.磨光刮除。比喻排除。
1.折磨傷害。
1.因摩擦而受損。
1.亦作"磨合羅"。
2.梵語mahoraga的音譯。原為佛教八部眾神之一的摩瞭羅神。唐宋時借其名制作為一種土木偶人,于七夕供養。唐時也叫"化生"。謂供養以祝禱生育男孩,故成為送姻親家的禮物◇成為兒童玩具。
3.比喻喜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