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不包含什么;里面沒有東西或沒有內容;不切實際的。
2.
名詞
天空;空間。
3.
副詞
無著落,無成效,無結果。
4.
名詞
(Kōng)姓。
5.
形容詞
沒有。
1.
空虛,中無所有。
1.出自《管子·五輔》公法行而私曲止,倉廩實而囹圄空。
2.出自《后漢書·孔融傳》座中客恒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3.出自《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2.
罄盡;空其所有。
1.出自《詩·小雅·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
2.出自《論衡·薄葬》世俗輕愚信禍福者,畏死不懼義,重死不顧生,竭財以事神,空家以送終。
3.出自《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群邪?
4.出自《和范待制秋興》身如病驥惟思臥,誰許能空萬馬群?
3.
廣闊;空曠。
1.出自《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2.出自《文選·左思〈詠史〉之四》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
3.出自《送張道士序》天空日月高,下照理不遺。
4.
空間;天空。
1.出自《列子·黃帝》乘空如履實,寢虛若處床。
2.出自《贈韋記室黯別》詩無因生羽翰,千里暫排空。
3.出自《瑞鷓鴣·詠落梅》詞梁溪西畔小橋東,落葉紛紛水映空。
4.出自《菩薩蠻·大柏地》詞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5.
岑寂;幽靜。參見“空峽”。
1.出自《贈厲玄侍御》詩關分河漢秋鐘絕,露滴獼猴夜岳空。
2.出自《搗練子·秋閨》詞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
6.
使明凈無掛礙。
1.出自《題破山寺后禪院》詩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7.
穿通;破。參見“鑿空”。
1.出自《漢書·鮑宣傳》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飲食。
8.
謬妄;虛假。
1.出自《論衡·語增》世聞“德將毋醉”之言,見圣人有多德之效,則虛增文王以為千鐘,空益孔子以百觚矣。
2.出自《文選·潘岳〈關中詩〉》當乃明實,否則證空。
3.出自《秋》我想來想去,覺得什么都是空的。人生好像就是空的。
9.
副詞。徒然;白白地。
1.出自《戰國策·趙策四》春平侯者,趙王之所甚愛也,而郎中甚妒之……今君留之,是空絕趙,而郎中之計中也。
2.出自《漢書·匈奴傳下》雖空行空反,尚誅兩將軍。
3.出自《古從軍行》年年戰骨埋荒草,空見蒲桃入漢家。
4.出自《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詞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
5.出自《舊夢》詩耶和華真不中用,空降了一場洪水,依然洗不凈地面。
10.
道家謂虛靜之性。
1.出自《文選·賈誼〈??鳥賦〉》澹乎若深泉之靜,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寶兮,養空而浮。
11.
佛教語。謂萬物從因緣生,沒有固定,虛幻不實。
1.出自《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
2.出自《游天臺山賦》泯色空以合跡,忽即有而得玄。
3.出自《劍壑》詩未諳空后性,請證夢中天。
12.
引申為空虛處,空檔。
1.出自《兒女英雄傳》那和尚一見,舉棍便向他頂門打來。女子把身子只一閃,閃在一旁,那棍早打了個空。
13.
引申為沒有。
1.出自《從駕閭山詠馬》桂香塵處減,練影月前空。
14.
引申為虛構。
1.出自《文心雕龍·神思》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也。
15.
副詞。只;僅。
1.出自《齊民要術·作魚鲊》淡則更以鹽和糝,咸則空下糝。
2.出自《江上吟》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3.出自《西廂記》似神仙歸洞天,空余下楊柳煙,只聞得鳥雀喧。
16.
佛教語。特指天臺宗所立“空、假、中”三諦中的真諦。
1.出自《釋二門三點同異》二門三點,有二種釋,先釋二門,止、觀是,乃釋三點,空、假、中是。
17.
佛教語。指佛門。
1.出自《送妓人出家》詩從今艷色歸空后,湘浦應無解佩人。
1.染坊。
1.染成大紅色。
1.染成大紅色。蒨,即茜草,可作大紅色染料。
1.血染戈矛。表示誓師殺敵。
1.一種青色。
2.染上青色。
1.沾染;牽扯。
1.《周禮》官名。掌染絲帛等事。
2.泛指從事染布帛的工匠。
1.染筆潤紙。指作詩﹑寫字﹑繪畫等。
1.用染料使物著色。
2.顯微和超顯微制片技術步驟之一。為了便于在顯微鏡下觀察,利用各種染色劑化學性質的不同,使組織切片內部的不同結構分別著色。
細胞中最重要的遺傳結構。細胞核中由脫氧核糖核酸、蛋白質和少量核糖核酸組成,容易被堿性染料著色的絲狀或棒狀小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時由兩條染色單體結合而成。各種生物的染色體有一定的大小、形狀和數目。
1.濡染崇尚。
1.參與,涉足。
1.猶銘心刻骨。謂感受深切。
1.謂思想受到迷惑擾亂。
1.染色的事務。
1.插手,參與。
1.古代掌管染事的官署。
1.形容變白。
1.將絲染色。喻受人熏陶感化。
1.《墨子.所染》"﹝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后因以"染絲之變"比喻本來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環境影響而變得不同。
1.指著過色的生絹。
1.用牲畜血﹑桐油﹑樹脂﹑化學藥劑等浸染漁網。處理后的網衣具有一定的抗腐性能﹑顏色和硬度等,可延長使用期限,并能提高捕獲量。
1.見"染污"。
1.指印染的織物。
1.冉溪的別名。柳宗元改為愚溪。在湖南零陵縣西南。
1.習染。
2.熏染而成的風氣。
1.染五色。
1.謂潤色刪改。
2.指服緇衣﹑削發,出家為僧。
1.渲染描繪。
1.染須發,鑲假牙。以之掩飾衰老。
1.中國畫技法的名稱。用水墨或淡彩烘染畫面。
1.沾染香氣。
1.僧人穿著黑色染的緇衣,因以"染衣"指出家為僧。
1.涂漆彩繪之車。
1.將羽毛染彩。古代用以飾旌旗及王后之車。
1.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公以享諸大夫,其子子公欲食,不與,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去。事見《左傳·宣公四年》◇因以"染黿"喻指非分的奢望。
1.古代宮內掌染事的官署。
1.染過色的帛。
1.謂印刷。
《左傳·宣公四年》載鄭靈公請大家吃甲魚,卻故意不給宋子公吃。宋子公就用手指伸到鍋里蘸點湯嘗嘗味◇用染指”比喻分得不該得到的利益。
1.形容急欲攫取,十分貪饞。垂涎,流口水。
1.鳳仙花的別名。因其花和葉可染紅指甲,故稱。
1.用手指蘸墨寫的字。
1.亦作"染著"。
2.佛教語。謂愛欲之心浸染處物,執著不離。
3.謂滯泥。
1.傳染;沾染。
1.珠光閃耀。
1.梵語。印度古代神話中國王名,即轉輪王。也寫作"禳佉"﹑"衛佉"。
1.亦作"儴徉"。
2.游蕩貌。
1.見"儴佯"。
1.助理。勷,通"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