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政治昏暗的國家。
賣弄口舌,多指花言巧語鼓其如簧之舌丨搖唇~。
1.掉動舌頭,掀動樂器中的簧片。謂用動人的言辭蠱惑人。
1.轉動舌頭,張開嘴唇。形容開口說唱。
1.同"鼓唇搖舌"。
1.鼓吹盛世。
戲曲樂隊中敲擊板鼓的人。
1.謂鼓風煽火,冶煉礦石。
1.《周禮.地官.敘官》"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后以"鼓史"指掌鼓的官吏。
中耳的一部分,位于鼓膜和內耳之間,是一個不規則的含氣空腔。
樂隊中打鼓的人。
大鼓(曲藝的一種)。
1.瞎說,亂說。
1.宋代官署名。掌臣民章奏。
1.鼓舞肅敬。
1.拍擊波浪。
1.鼓吹﹐宣揚。
1.搖著有柄小鼓。
1.凸起。
1.奔騰的急流。
1.謂擊鼓退軍。
1.亦作"鼓柂"。
2.搖動船舵。謂泛舟。
1.鼓動風箱。
1.擊柝。柝,巡夜報更的木梆。
2.鼓聲和柝聲。
1.舞動手腕。
1.戲曲演出中的最后一出戲。
1.掀動嘴唇。形容大發議論。
1.猶言張牙舞爪。
1.鼓弄唇舌。
①使振作起來,增強信心或勇氣~人心丨~士氣。②興奮;振作令人~丨歡欣~。
1.同"歡欣鼓舞"。
1.同"歡欣鼓舞"。
1.舞樂名。
1.樂曲名。
1.《易.系辭上》"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韓康伯注"萬物由之以化,故曰鼓萬物也。"后以"鼓物"指使萬物生長。
1.古代軍中戮人之處。
1.乘敵兵處險地時,鳴鼓進攻。
1.鼓聲。
1.鼓和簫。泛指樂曲。
1.見"鼓脅"。
1.鼓風冶煉和澆鑄。
1.亦作"鼓鰭"。
2.擺動魚鰭。
1.擊鼓行軍。
2.引申為大張聲勢地前去。
3.盛行;風行。
1.謂蠱惑欺騙。
1.兩個傳說中的人物。相傳為炎帝之孫伯陵的兒子。
1.擂出急促的鼓聲。
1.眼睛張大﹑凸起的樣子。謂使眼色。
1.古謂發出怪聲的不祥之兆。
1.鼓火冶煉。引申為陶冶﹑培育。
1.見"鼓柁"。
1.謂為正義的事情而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