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升起的一邊(跟“西”相對)。
2.
名詞
主人(古時主位在東,客位在西)。
3.
名詞
東道。
4.
名詞
(Dōng)姓。
5.
見“東鄉族”。我國少數民族。
6.
名詞
向東。
1.
方位詞。日出的方向。與“西”相對。
1.出自《詩·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2.出自《漢紀·宣帝紀二》初,田延年為河東太守,召見故吏五六十人,令有文者東,有武者西。
3.出自《秋興》詩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4.出自《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2.
向東;東去。
1.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秦師遂東。
2.出自《大江歌罷掉頭東》詩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3.
特指東西向。與南北向相對。參見“東畝”。
1.出自《詩·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東其畝。
2.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晉文公〕伐衛,東其畝,取五鹿。
4.
東家;主人。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孟沂道:“欲問夫人高門姓氏,與敝東何親?”美人道:“寒家姓平,成都舊族也……與郎君賢東乃鄉鄰姻婭。”
2.出自《兒女英雄傳》在那里,敝東回來自然有個地主之情。
3.出自《暴風驟雨》咱們一東一伙,這么些年頭,還能不照顧?
5.
指春天。參見“東作”。
1.出自《魏書·世祖紀上》去春小旱,東作不茂。
2.出自《樅川對雪有懷》詩農家東作有豐兆,客子西歸無好音。
6.
指廁所。參見“東圊”。
1.出自《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荊公見屋傍有個坑廁,討一張手紙,走去登東。
2.出自《巧團圓·全節》[副凈]我肚里疼痛不過,又要登東去了。
7.
象聲詞。參見“東東”。
1.出自《子夜》一聲響——東!阿萱呆呆地望著那一池的皺水,心疼他那寶貝。
8.
姓。舜友有東不訾。見《漢書·古今人表》。
1.出自《謁周公廟》詩祠田還割魯,氏系獨傳東。
9.
指請客宴會的東道主。
1.出自《桃花扇·訪翠》[小旦]酒已備下,玉京主會,不得下樓奉陪,賤妾代東罷。
2.出自《速寫三篇·“新生”》本是應該由我來做個小小的東,然而家里沒有預備。
10.
指使向東;使往東。
1.出自《左傳·襄公十九年》〔齊侯〕遂東大子光;使高厚傅牙,以為大子。
2.出自《戰國策·魏策一》〔蘇厲說魏王曰〕齊秦合而涇陽君有宋地,則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復東蘇秦,秦必疑齊而不聽也。
3.出自《論衡·說日》使地不高西方,則水亦不東流。
4.出自《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
1.見"百廢俱舉"。
也作百廢具舉”。具也作俱”,全都。許多被廢置的事情都興辦起來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1.同"百廢俱興"。
1.同"百廢俱興"。
1.丑陋粗俗。
1.丑惡的面目﹑姿態。
1.種種丑相都表現了出來。
1.叛逆之徒。
1.即丑地。
1.關于丑事的傳聞。
1.丑惡的名聲。
1.丑惡污穢。
1.誹謗誣陷。
1.丑惡險詐。
1.不堪入目的褻狎。
1.丑惡污穢。
1.丑惡的行為。
1.指丑穢戲謔的行為。
1.惡語,難聽的話。
1.丑陋的外貌。
1.猶儕輩。古稱年輩相同﹑學行相類的人。
2.古代對外國人的鄙稱。
1.丑陋怪異。
1.古代對少數民族或其所居地區的蔑稱。
1.猶惡聲。
1.惡語,難聽的話。
1.眾多雜亂。
1.詈詞。畜生,壞蛋。
1.謂以誣罔不信為恥。
1.謂嫉害正直的人。
1.丑陋的身形。
1.指形貌丑陋。
2.指丑惡的行為。
1.丑陋笨拙。
1.猶丑類。指壞人﹑惡人。
1.十二生肖丑屬牛,唐牛僧儒為相,李逢吉因戲呼之為丑座。
1.亦作"偢倸"。亦作"偢采"。亦作"偢睬"。
2.理睬。
1.見"偢采"。
1.見"偢采"。
1.關心過問。
1.固定的物候。
1.見"瞅睬"。
1.亦作"瞅采"。
2.看顧;理睬。
1.看見。
1.亦作"瞅緊"。
2.凝視;盯著。
1.伺機;乘隙。
1.理睬;過問。
1.亦作"矁粘"。
2.凝視。
1.看準確;看中。
1.重釀而成的酒。
1.氣味敗壞。
2.指敗壞。
1.發酵后有臭味的豆腐。可以佐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