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監督管理。
2.
名詞
董事。
3.
名詞
(Dǒng)姓。
4.
動詞
匡正。
1.
亦作“蕫”。
2.
統率。
1.出自《魏書·南安王楨傳》今王董彼三軍,朕無憂矣。
2.出自《舊唐書·昭宗紀》卿宜便董貔貅,徑臨豳鳳,蕩平妖穴,以拯阽危,是所望也。
3.出自《草木子·克謹》汝寧余寇尚熾,丞相脫脫命其弟中臺御史大夫野先不花董師三十萬討之。
3.
主持;主管。參見“董成”。
1.出自《宋史·律歷志十四》愿詔得一改造新歷,委官專董其事。
2.出自《鐘孝女傳》浙中凡有濟民之事,必儒珍董之。
3.出自《廣州新軍起義》二十九年冬,北京設練兵處,以滿清奕劻總之,而袁世凱實董其事。
4.
守正。參見“董道”。
1.出自《楚辭·九章·涉江》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5.
深藏。
1.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脈法曰: 年二十脈氣當趨,年三十當疾步,年四十當安坐,年五十當安臥,年六十已上氣當大董。
6.
董事的省稱。參見“董事”。
1.出自《丁跛公》他兼了兩個糧會的糧董,每到下糧的時候,他就沒有工夫想心思了。
7.
古地名。春秋時晉地。在今山西省萬榮縣境。
1.出自《左傳·文公六年》陽處父至自溫,改搜于董。
8.
象聲詞。
1.出自《夷堅丁志·句容人》可二里許,正逢一缺溝,駛躍而過,后者不能越,墜于溝中,其聲董然。
9.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董氏,己姓,或言姬姓。黃帝之裔孫有??叔安,生董父,其后遂為董氏。
10.
辨別是非,判定正誤。
1.出自《風俗通·皇霸序》乃欲審其事而建其論,董其是非而綜其詳矣,言也實為難哉!
11.
糾正;修正。
1.出自《復莊衛生書》舉凡典章制度、名物象數無一非道之所寄,即無不可著之于文,有能理而董之,闡而明之,探其奧跡,發其精英,斯謂之佳文。
12.
通“征”。征伐。參見“董齊”。
1.出自《三國志·魏志·王凌傳》凌至項,飲藥死
13.
督察;監督。
1.出自《書·大禹謨》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2.出自《后漢書·方術傳上·謝夷吾》昔為陪隸,與臣從事,奮忠毅之操,躬史魚之節,董臣嚴綱,勖臣懦弱,得以免戾,實賴厥勛。
3.出自《堅瓠秘集·狡僧》李高其行,命住持某寺,董修殿之役。
1.神鳥的羽翼。
1.與神靈的緣分。
1.與神靈結合的婚姻。
1.仙樂。
2.猶梵音。頌經聲。
3.指道教經籍。
4.靈物的聲音。
5.美妙的詩歌。
1.山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一名武林﹐又名靈苑﹐又稱仙居。《太平寰宇記》謂許由﹑葛洪曾隱于此。山最高處曰北高峰﹐與南高峰號"雙峰插云"﹐為西湖十景之一。山東南有飛來峰﹐山麓有靈隱寺。
2.指靈隱寺。
1.在杭州西湖西北之北高峰下。晉咸和元年印度僧人慧理創建﹐慧理以為"佛在世日﹐多為仙靈之所隱",因建寺名"靈隱"。唐會昌年間曾毀﹐五代時吳越國王錢俶命高僧王延壽主持擴建﹐規年大﹐盛極一時。元至正十九年毀于兵事◇歷經明清六次毀﹑建﹐清康熙時曾改名云林寺﹐現存大殿是清代遺物。解放后又經兩次大修。該寺為我國禪宗十剎之一。寺前有飛來峰﹑冷泉亭等勝景﹐為西湖游覽勝地。
1.靈驗。
1.死者的身影。
1.神妙的作用。
1.神靈﹐魂靈。
1.猶仙侶。
1.周文王苑囿名。
2.泛指帝王畜養動物的園林。
3.對苑囿的美稱。
4.指仙界的苑囿。
5.比喻精粹匯集之所。
1.亦作"靈辺"。
2.神靈乘坐的車駕。
3.天子乘坐的革車。
4.即靈車。
1.神鳥。
1.好雨。
2.喻君王的恩澤。
1.《后漢書.蛛傳》"遷淮陽太守"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后漢書》﹕"弘消息繇賦﹐政不煩苛。行春天旱﹐隨車致雨。"后以"靈雨隨車"為頌揚地方官吏政績之典。
1.神仙的總稱。《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靈圉燕于閑觀﹐偓佺之倫暴于南榮。"司馬貞索隱引張揖曰﹕"眾仙號。"一說﹐仙人名。裴髎集解引郭璞曰﹕"靈圉﹐淳圉﹐仙人名也。"
1.墓地。
2.神仙居住之地。
3.指圣潔或風景優美之地。
1.深淵。
1.道家稱脾神為"靈元"。
2.七竅之元神。
3.神靈。
1.對水源的美稱。
2.喻帝緒﹐帝業。
3.指隱者所居﹑遠離塵世之地。
4.指心靈。
1.載運靈柩的車子。
2.神靈的車駕。
1.亦作"靈岳"。
2.靈秀的山岳。
3.特指泰山。
1.即靈橐。
1.對古越地之美稱。
1.指三國魏文帝所愛美人薛靈蕓。靈蕓容貌絕世﹐被選入宮。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見晉王嘉《拾遺記.魏》◇用以為典。
1.天命﹔時運。
1.《宋書.謝靈運傳》﹕"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后齒。"因稱這種特制的木屐為"靈運屐"。
1.猶靈感。
1.猶仙棗。
2.棗的一種。形大而甜美。
1.滋潤萬物的雨水。亦喻君王的恩德。
1.隱士或修道者的住所。
2.兆域﹐墓地。
1.指道教的經典﹑符箓。
1.即仙人掌。華山峰名。借指華山。
1.出殯的儀仗。
1.靈堂內設置的帳幕。
1.明白﹐清楚。
1.《詩.大雅.靈臺》﹕"王在靈沼﹐于牣魚躍。"毛傳﹕"靈沼﹐言靈道行于沼也。"后喻指帝王的恩澤所及之處。
2.池沼的美稱。
1.對占卦的敬稱。
2.吉祥的先兆。
1.猶明察。
2.《景德傳燈錄.襄州居士龐蘊》載﹕"居士(龐藴﹐洞達禪宗)將入滅﹐令女靈照出視日早晩﹐及午以報。女遽報曰﹕'日已中矣﹐而有蝕也。'居士出戶觀次﹐靈照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居士笑曰﹕'我女鋒捷矣!'"后以"靈照"泛指善解父意之幼女。
3.謂神靈光輝照耀。
1.《左傳.宣公二年》載﹕靈輒饑困于翳桑時﹐受食于趙盾﹐盾并以簞食與肉遺其母◇輒為晉靈公甲士﹐靈公伏甲欲殺盾﹐輒倒戈相救。盾問其故﹐曰﹕"翳桑之餓人也。"遂自逃去◇遂成為有恩不忘報的文學典型。
1.道教指修真得道。
2.指得道的真人。
1.神仙的車駕。
1.祥瑞的征兆。
又稱木靈芝”。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多孔菌目。菌蓋半圓形或腎形,蓋面紅褐或紫褐色,有漆狀光澤。菌柄紫紅褐色,有光澤。生于山地枯樹根上,或立木、倒木上,也可人工培養。供藥用,可治神經衰弱、慢性支氣管炎、消化不良等。
1.謂名門的后嗣。
1.猶靈覺。指眾生本具的靈明覺悟之性。
2.猶良知。
1.即五靈脂。為寒號蟲的糞便﹐其色漆黑﹐故用以喻墨色。
1.豆神名。
1.對壇基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