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詢問。
2.
動詞
問,特指法庭中的審問。
3.
名詞
消息;信息。
1.
亦作“訙”。
2.
責讓;詰問。
1.出自《國語·吳語》吳王還自伐齊,乃訊申胥。
2.出自《人物志·八觀》術士樂計笨之謀,辨士樂陵訊之辭。
3.出自《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一愚人訊之曰:“請問‘良知’這件東西,還是白的,還是黑的?”
3.
審問。
1.出自《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刑聽萬民之獄訟。附于刑,用情訊之。
2.出自《后漢書·方術傳下·華佗》操大怒,使人廉之,知妻詐疾,乃收付獄訊,考驗首服。
3.出自《士囚嘆》詩借問訊何盜,云是庠序人。
4.
施以訊杖。
1.出自《齊東野語·洪端明入冥》亟問黃四,無異辭,乃訊二十而去。
5.
指被俘的敵囚。
1.出自《詩·小雅·出車》執訊獲丑,薄言還歸。
6.
訪問。
1.出自《桃花人面》目斷天涯,薄幸劉生,再不向溪頭重訊。
2.出自《豫章攬秀樓賦》望杏花兮輕弱,訊泠風兮陌阡。
7.
問候。參見“訊尺”、“訊修”。
1.出自《文選·謝瞻〈于安城答靈運〉詩》綢繆結風徽,煙熨吐芳訊。
2.出自《寄張甌江司丞》謹修短楮,奉訊旦夕。
8.
告訴。
1.出自《詩·小雅·雨無正》凡百君子,莫肯用訊。
2.出自《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仰訊高云,俯托輕波。
9.
音訊;消息。
1.出自《贈馮文羆》詩愧無雜佩贈,良訊代兼金。
2.出自《答閩撫涂任齋書》海賊挾倭奴為患閩中之訊,欲牽我師,仗公雄略,咸就殲夷。
10.
古代辭賦末尾總括要旨的一段。也稱“亂”。
1.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獨堙郁兮其誰語?
2.出自《義府·“亂、訊、誶”》樂之卒章為亂,即繁音促節之意。《楚辭》亂曰,猶存古名。賈誼《吊屈原賦》,《史》作“訊曰”、《漢書》作“誶曰”……則訊或亦亂之別名。
11.
通“信”。信使;通音問的人。
1.出自《廣〈喪朋友議〉》大歷七年,余寓滁,而公理寓楚,適有來訊,示余以所著《喪朋友議》。
12.
通“迅”。振奮。
1.出自《詩·豳風·七月》莎雞振羽。
13.
詢問。
1.出自召彼故老,訊之占夢。
2.出自《客傲》雖然,將袪子之惑,訊以未悟,其可乎?
3.出自《續高僧傳序》或博咨先達,或取訊行人。
4.出自《送宮恕堂北上》詩諸公倘若訊衰翁,為說蓬門正窮餓。
14.
通“信”。書信。
1.出自《答孔毅夫書》忽辱乎書及子由家訊,窮途一笑,豈易得哉。
2.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二》其乃郎以家訊寄來,過衡陽,為盜劫去。
15.
通“信”。相信;證實。
1.出自《文選·王僧達〈和瑯邪王依古詩〉》少年好馳俠,旅宦游關源。既踐終古跡,聊訊興亡言。
16.
通“迅”。迅疾。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猋駭云訊,奮以方攘。
2.出自《諫曹仁師出軍書》臣伏見詔書發懷遠軍,令郎將曹仁師訊勒以征匈丑。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