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挖深;疏通(水道)。
1.
疏浚;深挖。
1.出自《春秋·莊公九年》冬浚洙。
2.出自《公羊傳·莊公九年》洙者何?水也。浚之者何?深之也。
3.出自《漢書·溝洫志》隨山浚川,任土作貢。
4.出自《舊唐書·李晟傳》乃浚城隍,繕兵甲,以圖收復。
5.出自《吹網錄·龍城柳石刻》康熙五十三年桂林東郊外郭氏治舍旁地,浚井得劍一枚。
2.
攫取;榨取。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
2.出自《國語·晉語九》浚民之膏澤以實之,又因而殺之,其誰與我?
3.出自《秦中吟·重賦》浚我以求寵,斂索無冬春。
4.出自《轉對札子》所謂封樁何為者?不過浚所入之贏,以入封樁,又浚封樁之贏,以入內帑而已。
3.
深。指從上到下距離大。
1.出自《詩·小雅·小弁》莫高匪山,莫浚匪泉。
2.出自《故太尉喬公廟碑》如淵之浚,如山之嵩。
4.
治理。參見“浚明”。
1.出自《書·皋陶謨》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祗敬六德,亮采有邦。
2.出自《沂宿太守問候》行郵闊略,曠馳款啟之音;大府重深,徒仰浚明之德。
3.出自《續資治通鑒·宋仁宗至和二年》至於命令之下,以及詔除之行,論議所移,綱條益紊,爰申戒告,以厲浚明。
5.
通“駿”。疾速。
1.出自《太平廣記》其龍門水浚箭涌,下流七里,深三里。
2.出自《競渡》詩龍門浚如瀉,淙射不可援。
6.
古邑名。春秋衛地,在今河南省濮陽縣南。
1.出自《詩·鄘風·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7.
即葰。今名芫荽。
1.出自《鹽鐵論·散不足》浚茈蓼蘇。
8.
指開掘;開發。
1.出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白話為維新之本》今用白話,不恃熟讀而恃精思,腦力愈浚愈靈,奇異之才將必迭出為天下用。
9.
深。多。
1.出自《贈南雄判俞君序》重其身以求,而求勿浚也;修其事以見,而見勿皎也。
1.謂天庭。
1.指品德低下的人。宋理宗時,梁成大為御史,諂媚事史彌遠,欲去魏了翁﹑真德秀,謂"真德秀乃真小人,魏了翁乃偽君子"。事見《宋季三朝政要》卷一。
1.純潔善良的心。
2.誠心實意。
3.佛教用語。謂真實無妄之心。
1.事物的跡象﹑先兆。眹,通"朕"。
1.見"賑廩"。
1.亦作"賑錫"。
2.賑救賜與。
1.救濟。
1.見"賑贍"。
1.救濟施與。
1.救濟保護。
1.賑濟遭荒災民,救荒。
1.救濟的恩惠。
1.見"賑饑"。
1.賑濟災民的登錄簿記。
1.以財物救濟。
1.見"賑救"。
1.清末因國用不足,許人出錢捐官,其中用于賑災所開的捐例,稱為"賑捐"。
2.泛指捐助以賑災。
1.用于救濟的款項。
1.謂發放救濟糧。
1.亦作"賑稟"。
2.謂以糧食賑救貧民。稟,通"廩"。
1.救濟窮人。
1.救濟窮苦的人。
1.謂以財物周濟。
1.救濟布施。
1.謂發放救濟糧。
1.舊時備作賑濟用的田地。
1.售米賑救。
1.賑濟的事務。
1.賑濟的物品。
1.見"賑賜"。
1.救助;饋贈。
1.見"賑恤"。
1.救助。
1.謂設粥廠以賑濟。鬻,同"粥"。
1.見"賑災"。
1.舊時為災民或貧民施粥。
1.救助。
1.安定。
1.見"鎮捍"。
1.猶重器。指帝位。
1.清代由總兵統轄的綠營兵稱"鎮標"。
1.經常﹔常。
1.經常。
1.鎮守地方的官員。
1.負責城防的軍事長官。
1.用金屬或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以壓書或紙。
1.猶壯膽。
1.方言。集鎮。
1.古時朝廷新年朝會時立于殿角的武裝侍衛。選身軀高大者擔任。
穩定;不慌亂臨事鎮定|鎮定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