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因憂悶或悲哀而呼出長氣并發出聲音。
2.
動詞
〈書〉吟哦。
3.
動詞
因贊美而發出聲音。
4.
動詞
因憂悶悲痛而呼出長氣。
1.
嘆息;嘆氣。
1.出自《詩·王風·中谷有蓷》有女仳離,慨其嘆矣!
2.出自《詩·邶風·泉水》我思肥泉,茲之永嘆。
3.出自《〈九嘆〉序》嘆者,傷也,息也。
4.出自《上海的早晨》娘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感到很吃力,草棚棚里頓時沉寂起來了。
2.
吟。參見“嘆誦”。吟誦。
1.出自《四子講德論》有二人焉,乘輅而歌,倚??而聽之,詠嘆中雅,轉運中律。
3.
贊嘆;贊美。
1.出自《禮記·郊特牲》賓入大門而奏《肆夏》……卒爵而樂闕。孔子屢嘆之。
2.出自《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3.出自《論盛孝章書》孝章要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稱嘆。
4.出自《寄郎侍郎》詩兩朝人物嘆賢豪,凜凜清風晚見褒。
5.出自《〈少室山房筆叢〉序》顏子嘆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6.出自《淞隱漫錄·閔玉叔》生正欲覓女,而女適至,謂生曰:“……余自經喪亂,視金銀如糞土,但求果腹,不作他想。”生因嘆其賢。
7.出自《后漢書·孔融傳》文舉盛嘆鴻豫名實相副。
4.
和唱。
1.出自《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唱而三嘆也。
2.出自《詩·綱領》嘆,即和聲也。
5.
樂府詩體名。
1.出自《文選·潘岳〈笙賦〉》荊王喟其長吟,楚妃嘆而增悲。
2.出自《滄浪詩話·詩體》﹝詩體﹞又有以“嘆”名者。
6.
吟哦,歌詠。
1.出自《四子講德論》有二人焉,乘軛而歌,倚轅而聽之,詠嘆中雅,轉運中律。
2.出自《雜詩》弦超子野,嘆過綿駒。
3.出自《文選·曹植〈與吳季重書〉》足下鷹揚其體,鳳嘆虎視。
7.
憂傷。
1.出自《楚辭·九嘆》嘆者,傷也。
1.即弓衣。
1.以彈弓發射彈丸的一種游戲。
1.即弓衣。
1.弓工。
1.四川的一種轎子。
1.盛弓箭的器具。
1.制弓的人。
1.形容舊時婦女的小腳纏后彎曲如弓。亦指婦女的小腳。
2.借指女子。
1.指唐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顯慶初,薛仁貴領兵擊九姓突厥于天山。時九姓有眾十余萬,令驍健數十人逆來挑戰,仁貴連發三矢,射殺三人,九姓氣懾遂降。軍中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見《新唐書·薛仁貴傳》◇因以"弓掛天山"指安撫邊疆。
1.弓。
1.弓。引申為射箭之術。
1.有"弓"字銘文的酒器。
2.裝弓的袋。
1.語本《禮記.學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孔穎達疏"善為弓之家,使干角撓屈調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業,仍學取柳和軟撓之成箕]。"后以"弓箕"比喻父子世代相傳的事業。
1.弓與劍。
2.指武藝或用武。
3.傳說黃帝騎龍仙去,群臣攀附欲上,致墜帝弓。又黃帝葬橋山,山崩,棺空,唯劍存。見《史記·封禪書》﹑漢劉向《列仙傳·黃帝》◇因以"弓劍"為對已故帝王寄托哀思之詞。
1.北宋邊境人民的自衛武裝組織。
1.即弓手。
2.操弓箭的士卒。
雕塑。法國布爾德爾作于1909年≌拉克勒斯系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作品以激烈的動感和獨特的構圖,賦予赫拉克勒斯以現實中的人的精神。他粗壯的雙手拉著彎弓,兩腿叉開,全身肌肉隆起,顯示出一種超人的力量。
1.制弓的人。
1.制弓六材之一。用以黏合弓干。
1.舊時婦女經裹纏后成弓形的小腳。
2.古時幞頭的兩垂腳稍曲成弓形,謂之弓腳。宋代輦官多戴雙弓腳幞頭。
1.弓和箭。繳,系著生絲繩的箭。
1.附在弓干外面的筋條。制弓用筋,能使箭深入。
1.弓和旌。古代征聘之禮,用弓招士,用旌招大夫。《左傳·昭公二十年》"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孟子·萬章下》"敢問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后遂以"弓旌"泛指招聘賢者的信物。
2.借指延聘。
1.元官署名,屬武備寺。
1.方言。步弓兩足間的跨度。引申指土地面積。
1.見"弓鞋"。
1.復姓『有弓里戍。見《后漢書.獨行傳.溫序》。
1.挽弓的力量。
2.弓的發射力。
1.神名。
1.即弓鞋。
1.騎射。亦泛指武事。
1.弓和弩。亦指射術。
2.使用弓弩,謂習射。
1.宋官署名。
1.蛇蛻的別名。
1.騎馬射箭。
1.正弓的工具。
2.喻規矩﹑規范。
1.謂父子世代相傳的事業。
1.制弓的人。
1.亦作"弓梢"。
2.弓的兩端末梢。
3.借指弓。
1.見"弓弰"。
1.漢應劭的祖父應郴為汲令,以夏至日詣見主簿杜宣,賜酒,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惡之,酒后便胸腹痛切,多方醫治不愈。郴知其事,于故處設酒,杯中復有蛇。謂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即愈。事見漢應劭《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因以"弓蛇"指人對事物的錯覺。
1.弓術,射技。
1.謂彎下身體。多形容恭敬之狀。
1.弓箭。
2.借指武藝。
1.似弓之形。
2.弓的威力。
1.裝弓的袋。
1.宋代吏役名目的一種。又稱弓箭手。宋初多差富戶充當,為縣尉所屬武負責巡邏﹑緝捕之事。神宗時由差役改為雇役,空際已成募兵。元明因之。
2.古時丈量地畝持步弓的人。
1.弓衣。
1.向后彎腰及地如弓形。
2.指舊時婦女裹纏如弓形的腳。
1.指舊時婦女裹纏后形似弓狀的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