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做買賣或集中做買賣的地方。
2.
動詞
〈書〉買賣貨物。
3.
名詞
名行政區(qū)劃單位,分直轄市和省轄市等。設(shè)市的地方都是工商業(yè)集中處或政治、文化的中心。
4.
名詞
屬于我國度量衡市用制的。
5.
名詞
城市。
1.
臨時或定期集中一地進行的貿(mào)易活動。
1.出自《易·系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2.出自《周禮·地官·司市》大市,日昃而市,百族為主;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為主;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
3.出自《故金紫光祿大夫贈太傅董公行狀》回紇之人來曰:“唐之復(fù)土疆,取回紇力焉。”約我為市。
2.
泛指城中店鋪較多的街道或臨街的地方。
1.出自《西游記》若到鬧市叢中,也不知諕殺多少人哩!
2.出自《西游記》你可見那市上賣的是什么東西?
3.
集鎮(zhèn);城鎮(zhèn)。
1.出自《后漢書·方術(shù)傳上·廖扶》常居先人冢側(cè),未曾入城市。
2.出自《途中偶作》詩雞犬夕陽喧縣市,鳧鹥秋水曝城壕。
3.出自《夢粱錄·兩赤縣市鎮(zhèn)》赤縣所管鎮(zhèn)市者一十有五,且如嘉會門外名浙江市,北關(guān)門外名北郭市、江漲東市、湖州市。
4.出自《圣武記》其(洋泉鎮(zhèn))地為入山水口,有溪通舟,市長數(shù)里,垣墻堅厚。
4.
比喻人或物類會聚而成的場面。
1.出自《尊師是桃源黃先生傳法弟子今重賦此詩兼寄題黃先生舊館》后學(xué)方成市,吾師又上賓。
2.出自《八月十九日試院夢沖卿》詩喧喧人語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間。
3.出自《埤雅·釋蟲》蠅成市於朝,蚊成市於暮。
5.
做買賣,貿(mào)易。
1.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
2.出自《荀子·修身》故良農(nóng)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
3.出自《〈見賣玉器者詩〉序》見賣玉器者,或人欲買,疑其是珉,不肯成市。
6.
購買。
1.出自《國語·齊語》以其所有,易其所無,市賤鬻貴。
2.出自《周書·王悅傳》將戰(zhàn)之夕,悅罄其行資,市牛饗戰(zhàn)士。
3.出自《戒庵老人漫筆·異物不可食》嘗聞有三人行路者,渴甚,入瓜園市一極大瓜,共食之,登時俱死。
4.出自《浙案紀略》因攜銀數(shù)百版往布店市黑布。
7.
勾結(jié);引誘。
1.出自《新唐書·藩鎮(zhèn)傳·王承宗》昭義節(jié)度使盧從史市承宗,外自固,內(nèi)實與之。
2.出自《何子·敵中》以聲者,下我也;以利者,市我也。
8.
賣;賣出。
1.出自《亳州圣水狀》其水斗價三千,而取者益之他水,沿路轉(zhuǎn)以市人,老病飲之,多至危篤。
2.出自《巧團圓·懸標》先將私語囑招牌,好去街頭市老骸。
3.出自《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zhì)略論》初有清商某以自行采掘請,奉天將軍諾之,既而聞其陰市于俄也,欲毀其約,俄人劇怒,大肆要求。
9.
官名。即司市。參見“司市”。
1.出自《禮記·王制》冢宰齊戒受質(zhì),大樂正、大司寇、市三官以其成,從質(zhì)於天子。
10.
通“持”。握著。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乙本《老子·德經(jīng)》我恒有三??,市而??之。
11.
指城市中劃定的貿(mào)易之所或商業(yè)區(qū)。
1.出自《文選·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隧分。
2.出自《望海潮》詞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3.出自《西湖老人繁勝錄》諸行市:川廣生藥市、象牙玳瑁市、金銀市……木行、竹行、菓行、筍行。京都有四百十四行。
12.
現(xiàn)代行政區(qū)劃單位。如:上海市;杭州市;銀川市。
13.
泛指城市。如:市容;都市。
1.出自《呂氏春秋?仲夏紀》門閭無閉,關(guān)市無索。
14.
指聚集。
1.出自《埤雅·釋蟲》傳曰:“聚蚊成雷。”謂其市之時也。
15.
引申指為某種目的而進行交易。
1.出自《韓非子·難一》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君臣之際,非父子之親也,計數(shù)之所出也。
2.出自《史記·楚世家》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曰:“予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將與三國共立之。”
16.
為換取。
1.出自《老子》美言可以市尊。
2.出自《圣武記》商君千金徙木以市信,田單神師走卒以悚眾。
17.
市制。度量衡制之一。如:市尺;市升;市斤。
18.
姓。戰(zhàn)國時燕國有市被。見《戰(zhàn)國策·燕策一》。
1.出自《姓觿?紙韻》市,《千家姓》云,燕郡族。《史記》有燕將軍市被。
1.拘捕并治罪。
1.即札子。
1.記錄并上奏。
1.下垂貌。
1.用竹子等物編成的箱子。
1.奔忙貌。
1.鷺鷥。
1.《魏書.官氏志》"以伺察者為候官,謂之白鷺,取其延頸遠望。"后因以"鷺堠"指做伺察工作的人。
1.謂與鷺﹑鷗為友。比喻隱居生活。
1.植物名。通稱忍冬﹑金銀花。其花長瓣垂須,黃白相半,而藤左纏。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忍冬》。
1.漢枚乘《七發(fā)》"衍溢漂疾,波涌而濤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后因以"鷺濤"指波濤。
2.比喻人的才情。
1.指朝官的班次。
1.白鷺群飛有序,因用以比喻朝官的班次。
1.見"鷺序鴛行"。
1.即廈門。廈門別稱鷺門島。
1.白鷺的羽毛。古人用以制成舞具。
2.借指白鷺。
1.亦作"鷺鹓"。
2.二鳥群飛有序,因用以比喻班列整肅有序的朝官。
1.見"鷺鴛"。
1.謂與鷺﹑鷗相約結(jié)盟。比喻隱居者的生活。
1.野鵝。
1.山腳下的樹林。
1.猶歷歷﹐謂一一可數(shù)。
1.山麓和澤藪。
1.亦作"鎐硐"。
2.鑿?fù)ㄖ窆?jié)。
1.嵌金飾的車轅端橫木。
1.放在驢背上供騎坐的器具。
1.驢拉的車。
1.古時一種刑具。有釘?shù)哪炯埽瑒幮虝r,將犯人釘在架上處死。
1.比喻答非所問或事物兩下不相合。
1.馬銜鐵。借指乘騎。
1.對不公平的事表示憤慨并發(fā)表公正的意見。
1.行進中的船。
1.寒蟬;秋蟬。
1.雞鳴報曉。指清晨。
1.即鷂鷹。借指鴟吻。
1.鵪鶉。
2.指南方朱鳥七宿。
1.謂雄鳥用鳴聲招引雌鳥。
1.指弦樂器。如琴瑟琵琶之類。
1.指首飾。金玉所制,晃擊有聲,故稱。
1.猶言雞鳴狗盜◇用以比喻卑微技能。
響箭攬弓捷鳴鏑|正西風(fēng)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1.笛聲。
1.鳴叫。
1.指春秋晉賢大夫竇鳴犢。孔子欲赴晉,聞其已被趙簡子所殺,乃止。亦泛指賢臣。
1.風(fēng)鈴。
1.鵽鳩。今名沙雞。
1.發(fā)出槍彈﹑炮彈。因發(fā)彈時伴有很大的響聲,故稱。
2.指人民群眾對問題公開發(fā)表意見。
1.(雞犬等)鳴叫。
2.比喻騷動﹑叛亂。
3.謂獻媚討好。
4.謂雞鳴狗吠之薄技。
1.具有薄技的人。
1.漢上林苑中異樹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