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貨幣。錢幣,交換各種商品的媒介。
1.
亦作“幤”。
2.
泛指祭品。
1.出自《吳船錄》卷上相傳下有淵水,神龍所居,凡七十二洞,歲旱則禱于第三洞,初投香幣不應,則投死彘及婦人弊履之類。
3.
泛指車馬皮帛玉器等禮物。
1.出自《儀禮·士相見禮》凡執幣者不趨,容彌蹙以為儀。
2.出自《國語·魯語上》哀姜至,公使大夫、宗婦覿用幣。
4.
貨幣。
1.出自《管子·國蓄》先王為其途之遠,其至之難,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
2.出自《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濞倍德反義,誘受天下亡命罪人,亂天下幣。
3.出自《漢書·食貨志下》于是乎量資幣,權輕重,以救民。
5.
贈送。
1.出自《莊子·說劍》聞夫子明圣,謹奉千金以幣從者。
2.出自《史記·趙世家》今以城市邑十七幣吾國,此大利也。
6.
通“敝”。
1.出自《國語·魯語上》不腆先君之幣器,敢告滯積,以紓執事;以救弊邑,使能供職。
7.
繒帛。古代常用作祭祀或饋贈的禮品。
1.出自《書·召誥》我非敢勤,惟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2.出自《儀禮·聘禮》幣美則沒禮。
3.出自《宋史·理宗紀五》賈似道賜金器千兩,幣千匹。
4.出自《輟耕錄·瘞鶴銘》廼裹以玄黃之幣,藏茲山之下。
1.猶宿愿。
1.吉祥的月份。
2.以良月作為十月的代稱。
1.猶美酒,佳釀。
2.明代官署名。屬光祿寺。
1.優秀的膳宰。膳宰,掌宰割牲畜及膳食之事的官員。
2.賢能的官員。
1.大棗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大棗》。
1.春秋晉王良和西周造父的并稱。二人皆以善御馬著名。
1.猶賢哲。
1.吉卦。
1.亦作"良箴"。
2.療效好的針砭。比喻有益的勸誡。
1.見"良針"。
1.善良正直。
我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家指人類不學而知的、不學而能的、先天具有的判斷是非善惡的本能。
1.良友。
1.賢良正直。
1.質地優良的器物,指琴。
2.指優秀的作品。
1.寶珠。
1.賢能的輔佐。
1.見"涼陰"。
把涼的食品加調料拌和~菜ㄧ~粉皮 ㄧ黃瓜可以~著吃。
1.亦作"涼飆"。亦作"涼飆"。
2.秋風。
1.涼拌的面食。
1.月光。
2.水面。
1.淺薄蕪雜。
1.亦作"涼薄"。
2.微薄,淺薄。
3.指淡薄。
4.不富足。
1.即狼尾草。
1.秋蟬。
1.指秋月。
1.一種拌糖吃的炒面粉。
1.亦作"涼床"。
2.供納涼用的床。多用竹子制成。
1.涼風。
1.薄德,缺少仁義。
2.后世多用為王侯的自謙之詞。
1.可以取涼的殿堂。
2.即清涼殿。唐代宮殿名。在洛陽城南。
1.涼席。
(~兒)盛在碟子或小盤子里的涼菜。
1.猶副貳。特指太子。涼,通"亮"。輔佐。
1.才德微薄。
1.秋霧。
1.秋天清涼的霧氣。
2.借指秋季。
1.亦作"涼風"。
2.秋風。
3.涼爽的風。
4.西南風。
5.古代傳說中的仙山名。在昆侖山上。
1.亦作"涼糕"。
2.夏季的食品。
1.供納涼的樓閣。
1.宋時臨安樓觀名。
1.一種用柳木制成的汲水用具。
1.月光。
1.秋夜的銀河。
1.涼爽。
1.薄與厚。
1.秋花。
1.亦作"涼貨"。
2.方言。指夏季出售的涼席﹑扇子之類的用品及清涼飲料和食物等。
1.冷菜湯。
2.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