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舊時指做官。
2.
名詞
(Shì)姓。
1.
為官;任職。
1.出自《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2.出自《呂氏春秋·慎小》吳起自見而出,仕之長大夫。
3.出自《送石處士序》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飯一盂,蔬一盤。人與之錢,則辭;請與出游,未嘗以事辭;勸之仕,不應。
4.出自《初戀》自從她的父親遠仕他鄉之后,她的母親時常教她寫信去。
2.
審察。
1.出自《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弗問弗仕,勿罔君子。
3.
通“事”。謂從事于某種工作或事業。
1.出自《詩·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寧莫我有。
2.出自《詩·大雅·文王有聲》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3.出自《論衡·非韓》加冠於首而立於朝,受無益之服,增無益之仕,言與服相違,行與術相反,吾是以非其言而不用其法也。
4.
通“士”。古代四民之一。指以道藝、武勇謀求仕進的人。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下》有仕於此,而子悅之,不告於王,而私與之吾子之祿爵。
2.出自《隸釋·郎中馬江碑》□失貞干,仕喪儀宗,於是盟軌遼丑,縞素來赴,慘痛號咷者,不可勝數矣。
3.出自《舊唐書·崔融傳》仕農工商,四人有業。學以居位曰仕,辟土殖榖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貨曰商。
5.
引申為職位。
1.出自《西征賦》或著顯績而嬰時戮,或有大才而無貴仕,皆揚清風於上烈,垂令聞而不已。
2.出自《辯命論》然則高才而無貴仕,饕餮而居大位,自古所嘆,焉獨公明而已哉。
1.猶家臣。
1.謂家庭內部相爭;內訌。降,通"哄"『揚雄《百官箴.宗正》"昔在夏時,太康不恭,有仍二女,五子家降。"一說,謂太康失邦,五子皆降而為家。見《古文苑》章樵注。
家長對子弟進行的關于道德、禮節的教育有~ㄧ沒~。
1.對人稱自己的姐夫為家姐夫。
1.猶家訓。
家庭的經濟狀況~貧寒 ㄧ~優裕。
1.對人稱自己的舅父。
1.甘菊的別名。
家庭用具,主要指床、柜、桌、椅等。也作傢具。
1.春秋時代卿大夫封地的基層官員。
2.《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后因稱己父為家君。
3.用稱人父,但多需在前面加適當的稱對方的敬詞如"賢"﹑"足下"之類。
1.謂持家之道。
家里人;家中人口~不多ㄧ養活~。
1.奴仆對人稱說自己的男主人。
1.謂家中極富財產。
1.亦作"家絫千金,坐不垂堂"。
2.謂家財富有的人常自珍愛,不自蹈險地。
1.大夫之家的禮儀。
1.對妻的俗稱。
2.對人稱說自己的丈夫。
1.皇朝的歷數。
1.皇后或太子的官屬。
2.魏晉以前郡守自委的屬官。
1.自家的園林。泛指家鄉。
1.謂臣下勢力強大。《韓非子.八經》"大臣兩重提衡而不踦曰卷禍,其患家隆劫殺之難作。"一說,隆讀為"哄",家隆即"家哄",亦謂私家構兵爭斗。見清孫詒讓《札迻.韓非子》。
1.見"家巷"。
1.謂家族及鄰里。
①家庭住所的大門,借指家工作單位離~不遠,上班方便 ㄧ新媳婦娶進了~。②〈書〉稱自己的家族辱沒~。③〈方〉本家他是我的~堂兄弟。④指個人的家世、經歷、家庭成員及經濟狀況等自報~。
1.眷屬;家屬。
2.專指妻子。
1.家中自釀的酒。
1.古代卿大夫的家臣。
1.家里窮得一無所有。形容家貧之極。
1.家庭破產,家人死散。
1.春秋時卿大夫的家臣。
2.私家的奴仆。
家族記載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
1.家庭日常用具。
人類為了經濟或其他目的而馴養的鳥類,如雞、鴨、鵝等。
1.指家中的喜慶之事。
2."拜家慶"的省稱。古時指久別歸家拜見親長。
3.父母生日亦稱為家慶。
1.見"家丘"。
1.麻雀的俗名。
1.指一般家庭中的父子。
2.猶言一家人。
1.指家中妻子老小。
1.同"家破人亡"。
1.對人稱自己的嫂子。
1.謂故鄉。
1.家中的膳食。
1.驅除瘟疫的神。又名"儺神"。
2.喻在家內搗鬼的人。
1.亦作"家?"。
2.方言。泛指用具﹑器物。
1.舊時稱奴仆的女兒為婢者。
1.見"家生婢"。
1.舊時稱奴婢所生子女仍為奴者。
1.見"家生孩兒"。
1.舊時稱奴婢所生子女仍為奴者。
1.亦作"家中哨"。亦作"家生肖"。
2.詈詞。猶言家盜內賊。哨即"哨子",義同騙子。多見于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