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物的前端或末尾。
2.
名詞
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對)。
3.
名詞
最后,終了,跟“始”相對。
4.
名詞
(~兒)碎屑;粉末。
5.
名詞
(Mò)姓。
6.
名詞
傳統(tǒng)戲曲中的角色行當,主要扮演中老年男子。京劇歸入生行,不再區(qū)分。但有些劇種如漢劇仍作為一個主要的行當。
1.
樹梢。
1.出自《易·系辭下》其初易知,其上難知,本末也。
2.出自《楚辭·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3.出自《江上居寄山中客》詩殘云收樹末,返照落江源。
4.出自《試院唱酬》晨暉轉(zhuǎn)簾影,微風響松末。
2.
指其他植物的梢端。
1.出自《風賦》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
2.出自《檄吳將校部曲文》忽朝陽之安,甘折苕之末,日忘一日,以至覆沒。
3.出自《古今注·魚蟲》結(jié)草蟲一名結(jié)葦,好於草末折曲草葉以為巢窟。
3.
泛指物的端、尾。
1.出自《周禮·考工記·弓人》角欲青白而豐末。
2.出自《禮記·曲禮上》獻杖者執(zhí)末。
3.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4.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5.出自《和段校書冬夕寄題廬山》細徑縈巖末,高窗見海涯。
6.出自《廣陽雜記》﹝閻爾梅﹞《棧道詩》:“峰末有峰青漢插,地根無地黑江流。”
4.
指人體的某些部分或某一部分。肢。
1.出自《管子·內(nèi)業(yè)》飽不疾動,氣不通於四末。
5.
指末座。
1.出自《儀禮·公食大夫禮》賓坐席末。
2.出自《劇談錄·郭??見窮鬼》因召同列者命酒開筵,為歡頗甚。時張生預其末。
6.
泛指末位,后列。多用作謙詞。
1.出自《馬汧督誄》天子既已策而贈之,微臣托乎舊史之末,敢闕其文哉!
2.出自《答王商彥》忝親戚之末,未嘗修問左右。
7.
下部;下面。
1.出自《宋孝武宣貴妃誄》銷神躬于壤末,散靈魄於天潯。
2.出自《泰山賦》飛仙飄兮遨游,挹日月而遂樂……御絕頂之長風,眇天地於目末。
8.
邊際。
1.出自《禮記·曲禮上》以脯修置者,右朐右末。
2.出自《東京賦》左瞰旸谷,右睨玄圃。眇天末以遠期,規(guī)萬世而大摹。
3.出自《朝中措》詞黃昏樓閣亂棲鴉,天末淡微霞。
9.
遠,偏遠。
1.出自《后漢書·黨錮傳序》從祖兄弟別居異財,恩義已輕,服屬疏末。
10.
終;最后。
1.出自《書·立政》我則末惟成德之彥。
2.出自《文心雕龍·祝盟》誄首而哀末,頌體而祝儀。
3.出自《辛卯年雪》詩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圍。
4.出自《向著二十一世紀》轉(zhuǎn)眼將是本世紀末,剎那又到新世紀初。
11.
借指事情的后果、終局。
1.出自《莊子·庚桑楚》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后。
2.出自《韓非子·說林上》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
3.出自《朱子語類》又有始間不好,到末好者。
12.
衰,衰敗。參見“末世”。
1.出自《后漢書·黨錮傳序》叔末澆訛,王道陵缺,而猶假仁以效己,憑義以濟功。
13.
指老年,晩年。
1.出自《禮記·中庸》武王末受命。
2.出自《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孝成皇帝自知繼嗣不以時立,念雖末有皇子,萬歲之后未能持國。
3.出自《后漢書·鄭玄傳》末所憤憤者,徒以亡親墳壟未成,所好群書率皆腐敝,不得於禮堂寫定;傳與其人。
14.
非根本的、次要的事。多與“本”對言。
1.出自《論語·子張》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
2.出自《淮南子·泰族訓》治之所以為本者,仁義也;所以為末者,法度也。
3.出自《上封事書》今天下未必治於上古,而事務(wù)日倍於前,誠以不正其本而設(shè)巧於末。
4.出自《宋史·陳俊卿傳》陛下憂勤恭儉,清靜寡欲,前代英主所不能免者皆屏絕,顧於騎射之末猶未能忘。
15.
古代指工商業(yè)。與為“本”的農(nóng)業(yè)相對。
1.出自《商君書·壹言》治國能摶民力而壹民務(wù)者,強;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2.出自《鹽鐵論·通有》百工居肆以致其事,農(nóng)商交易以利本末。
3.出自《民政策上》粒米狼戾而不為斂,藜藿不繼而不為發(fā)。故為之法曰:賤而官為糴之以無傷農(nóng),貴而官為發(fā)之以無傷末。
4.出自《明夷待訪錄·財計三》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於途者,蓋皆本也。
5.出自《中國通史》商鞅抑末政策,意在防止商賈高利貸者兼并土地……同時,國君獨占工商業(yè),也可以增強國家的富力。
16.
細微;卑微。
1.出自《易·咸》《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2.出自《南史·文學傳·鐘嶸》嶸雖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
3.出自《閑情偶寄·詞曲上·結(jié)構(gòu)》元有天下,非特政、刑、禮、樂一無可宗,即語言、文字之末,圖書、翰墨之微,亦少概見。
17.
淺;膚淺。
1.出自《后漢書·陳元傳》時議欲立《左氏傳》博士,范升奏以為《左氏》淺末,不宜立。
2.出自《上責躬應詔詩表》謹拜表并獻詩三篇,詞旨淺末,不足采覽。
3.出自《皇朝經(jīng)世文編敘》精極蜎蠖不為奧,博周倫物不為末。
18.
碎屑,粉末。
1.出自《晉書·石崇傳》豆至難煮,豫作熟末,客來,但作白粥以投之耳。
2.出自《藝術(shù)傳·鳩摩羅什》乃以五色絲作繩結(jié)之,燒為灰末,投水中。
3.出自《酬張司馬贈墨》詩上黨碧松煙,夷陵丹砂末。
4.出自《和永叔嘗新茶雜言》晴明開軒碾雪末,眾客共賞皆稱嘉。
5.出自《三峽之秋》當她說完了,輕輕地拍拍手上的粉筆末,走回自己的位置時,樣子卻像一個老練的教師。
19.
謂研成粉末。
1.出自《齊東野語·小兒瘡痘》后得老醫(yī)一方,用蛇蛻一具,凈洗,焙令燥,又天花粉等分,細末之……用米泔水熟煮,切食之。
20.
遺留;剩余。參見“末風”“末緒”“末勢”。
1.出自《后漢書·崔骃傳》庶明哲之末風兮,懼《大雅》之所譏。
2.出自《宋書·隱逸傳·王弘之》弘之四年卒,時年六十三。顏延之欲為作誄,書與弘之子曇生曰:“君家高世之節(jié),有識歸重,豫染豪翰,所應載述。況仆托慕末風,竊以敘德為事,但恨短筆不足書美。”
3.出自《贈弟士龍》詩昔予翼考,惟斯伊撫。今予小子,繆尋末緒。
4.出自《吊魏武帝文》接皇漢之末緒,值王途之多違。
5.出自《代人祭李白文》又如長河,浩浩奔放。萬里一瀉,末勢猶壯。
6.出自《九井》詩余聲投林欲風雨,末勢卷土猶溪坑。
21.
減輕;抹除。參見“末減”、“末殺”。
1.出自《新唐書·吐蕃傳下》澤(樊澤)與結(jié)贊約盟清水,以牛、馬為牲。鎰(張鎰)欲末其禮,乃紿結(jié)贊曰:“唐非牛不田,蕃非馬不戰(zhàn),請用犬、豕、羊。”
22.
追逐,追求。參見“末貨”。
1.出自《商君書·農(nóng)戰(zhàn)》下賣權(quán),非忠臣也,而為之者,以末貨也。
23.
抹,涂抹。
1.出自《新唐書·儀衛(wèi)志上》又二人持?槊,皆佩橫刀,?槊以黃金涂末。
24.
傳統(tǒng)戲劇角色行當。一般扮演中年或中年以上男子。宋雜劇中已有末出現(xiàn)。元雜劇中的“正末”是與“正旦”并重的兩個重要角色。明清戲曲中都有“末”,表演上基本與“生”“外”相同。參見“末泥”“末腳”。
1.出自《夢粱錄·妓樂》雜劇中末泥為長,每一場四人或五人……末泥色主張,引戲色分付,副凈色發(fā)喬,副末色打諢,或添一人,名曰裝孤。
2.出自《香囊怨》自家姓劉,是這汴梁樂人院里一個出名的末泥。
3.出自《西河詞話》每入場以四折為度,謂之雜劇,其有連數(shù)雜劇……但唱者祇二人,末泥主男唱,旦兒主女唱。
4.出自《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雜劇則情節(jié)較復雜,通常有五個角色,即末泥、引戲、副凈、副末、裝孤。
5.出自《儒林外史》一個穿花衣的末腳,拿著一本戲目走上來。
25.
車軾上的覆蓋物。
1.出自《荀子·禮論》絲末、彌龍,所以養(yǎng)威也。
26.
代詞。表示沒有什么。
1.出自《論語·陽貨》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2.出自《法言·吾子》舍舟航而濟乎瀆者,末矣;舍“五經(jīng)”而濟乎道者,末矣。
3.出自《黨籍碑》小人誤國猶可解救,若君子而誤國,則末之何矣。
27.
語氣詞。用于句首。
1.出自《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末不亦樂乎堯舜之知君子也。
28.
副詞。表示禁戒。相當于“不要”。
1.出自《禮記·文王世子》食下,問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
29.
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疑問。
1.出自《黃花峪》兀那賣酒的,有酒末?
30.
語氣詞。用在句中,表示停頓,有點出下面話題的作用。
1.出自《故鄉(xiāng)雜記》上海北頭,橫直是燒光末,要打就在北頭打!
2.出自《包氏父子》不作興過年末,這是新派,這是……。
31.
語氣詞。用作歌曲中的襯字。
1.出自《寨兒令·閨思》曲噤末聲離繡床,躡著腳步回廊。
2.出自《第二歌(勞工的歌)》人家說磨豆腐朋友苦連天,我豆腐末也勤勤懇懇磨過十來年。
32.
語氣詞。用作詞的后綴。
1.出自《霍光鬼諫》問甚末子父情腸,險失了君臣體面。
2.出自《山水》他們猜想那塊石頭的來源……為幾千萬年的山水所沖洗,于是變得這末滑,這末圓,又這末好看。
3.出自《草青青》那末,這是開大會、分組會,或者早飯或晚飯的時候到了。
33.
副詞。表示否定。相當于“未”、“沒有”、“不”。
1.出自《禮記·檀弓下》其變而之吉祭也,比至於祔,必於是日接,不忍一日末有所歸也。
2.出自《公羊傳·隱公六年》吾與鄭人則曷為末有成?
3.出自《墨子·公孟》魯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長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與我葬,當為子沽酒。”……已葬,而責酒於其四弟。四弟曰:“吾末予子酒矣。”
34.
指人體的某些部分或某一部分。頭。
1.出自《逸周書·武順》元首曰末。
35.
指人體的某些部分或某一部分。耳與目。參見“末衡”。
1.出自《管子·宙合》讂充末衡,易政利民……讂充言心也,心欲忠;末衡言耳目也,耳目欲端。
36.
指人體的某些部分或某一部分。脊背。參見“末僂”。參閱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釋跟》。
1.出自《莊子·外物》有人於彼,修上而趨下,末僂而后耳。
2.出自《淮南子·墬形訓》其人面末僂,修頸卬行,竅通於鼻。
3.出自《呂文光哀詞》甲戌君來,余病而伏。腘然末僂,性命危篤。
1.盡情地看。
1.盡量喝。
1.指尾生。亦用作守信男子的代稱。"飽醋"為"抱柱"之音訛。
1.飽受恩德。語出《詩.大雅.既醉序》"《既醉》,太平也。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
2.謂充滿高尚品德。
1.充分閱讀。
1.飽嗝。
1.吃飽。
1.比喻欲望得到滿足即離去,不能長久歸心。
1.吃飽肚子。
1.吃飽后的呃逆。
吃飽后打的嗝兒。
1.飽嗝。
1.充分經(jīng)歷。
1.形容口袋﹑包裹等填塞得飽滿凸起的樣子。
充滿眼里~著熱淚ㄧ胸中~著對大好河山的熱愛。
比喻處境好的人,不能理解處于困境中的人的痛苦和難處。
①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溶液所含溶質(zhì)的量達到最大限度,不能再溶解。②泛指事物在某個范圍內(nèi)達到最高限度目前市場上洗衣機的銷售已接近~。
1.化學上指溶液中所含溶質(zhì)的量的極限或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極限。
2.泛指事情的最高限度。
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zhì)的溶液(即已達到該溶質(zhì)的溶解度的溶液)。如果在同一溫度下,某種溶質(zhì)還能繼續(xù)溶解的溶液(即尚未達到該溶質(zhì)的溶解度的溶液),稱不飽和溶液”。如果溶質(zhì)是氣體,還要指明氣體的壓強。
分子中只含單鍵的碳氫化合物。分開鏈烴和閉鏈烴兩類。前者如甲烷(ch4)、乙炔(c2h6)等,后者如環(huán)丙烷(﹉2cヽh2h2c)、環(huán)己烷()等。
與同種物質(zhì)的液態(tài)處于動態(tài)平衡的蒸氣。液體蒸發(fā)時,液體內(nèi)部平均動能較大的分子不斷逸出液面成為蒸氣,但同時蒸氣中也有分子回到液體內(nèi)。當在同一時間內(nèi),逸出液面的分子數(shù)和回入液體的分子數(shù)相等時,液面上方的蒸氣密度不再增大,此時的蒸氣即為飽和蒸氣。固體升華時,與同種物質(zhì)的固態(tài)處于動態(tài)平衡的蒸氣,也稱飽和蒸氣。
飽和蒸氣的壓強。在同一溫度下,不同物質(zhì)的飽和蒸氣壓也不同。同種物質(zhì)的飽和蒸氣壓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但不遵循查理定律。
1.猶生計。
形容經(jīng)歷過很多世事變遷。
1.同"飽經(jīng)風霜"。
1.謂經(jīng)歷了許多人世變故。
1.謂閱歷多,積累了豐富的處世經(jīng)驗。
1.同"飽經(jīng)風霜"。
1.謂經(jīng)歷了許多困苦患難。
1.盡量看。
1.同"飽諳世故"。
1.見"超群出眾"。
1.見"超類絶倫"。
1.遠貌;高貌。
2.高超出眾。
3.謂離塵脫俗。
4.高出;脫出。
5.豁然。迅速貌。 6.猶悵然。
1.超出于塵世之外。
2.引申為置身事外的意思。
1.猶言超然物外。
①超過一般人記憶超人|超人的毅力。②指想像中的超脫世俗、超然物外的人哪有不食人間煙火的超人。③指具有非凡力量,能夠完成凡人所做不到的事的人。尼采認為,超人決定了歷史的發(fā)展,凡人只是超人的工具,超人有權(quán)奴役凡人。是一種極端唯心主義的理論。④短篇小說。冰心作。1921年發(fā)表。青年何彬憎惡世上一切,后因資助一個小孩醫(yī)藥費,收到小孩的一籃花和一封信后,思想感情發(fā)生了轉(zhuǎn)變,覺得世上還存在著愛。小說針對當時青年中出現(xiàn)的精神危機”,提出了生之愛”的人生觀念。
1.亦作"超升"。
2.越級提升。
3.道教語。謂得道成仙,上升天界。
4.佛教語。謂人死后經(jīng)佛法超度,靈魂可往生極樂世界。
5.謂從困境中解脫。
1.殊勝,特別美好。
2.謂得道成仙,上升天界。
1.謂超距投石。古代的一種習武游戲。
1.謂杰出不凡﹑異乎尋常。
2.猶出世,出塵。
1.謂杰出不凡,勝過一般。
1.超出于世俗之外。
1.見"超手游廊"。
1.回廊的一種式樣。因其如兩手在胸前交互插在袖筒里,四面相通,故稱。
1.升遷。亦指越等授官。
1.猶迵異。
2.卓越特異。
1.騰躍貌。
1.避開世俗;脫離塵世。
2.出眾;超越凡俗。
1.高超特出。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