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田間東西方向的小路。泛指道路。
2.
名詞
街道;道路。
3.
見“陌生”。生疏,不熟悉。
4.
名詞
(Mò)姓。
1.
田間東西或南北小路。亦泛指田間小路。
1.出自《史記·秦本紀》為田開阡陌,東地渡洛。
2.出自《借田賦》遐阡繩直,邇陌如矢。
3.出自《唐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志銘》愈又曰:古之老于鄉者,將自佚,非自苦,閭井田宅具在,親戚之不仕,與倦而歸者,不在東阡在北陌,可杖屨來往也。
2.
道路。
1.出自《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2.出自《文選·沈約〈學省愁臥〉》詩秋風吹廣陌,蕭瑟入南闈。
3.出自《小滄浪筆談》歷山為岱之北麓,余屢登此,勒銘山石云:登彼翠微,堂基戴石。岱麓分陰,媯田啟陌。雷雨坐生,峰巒競碧。
3.
街道。
1.出自《后漢書·蔡邕傳》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余兩,填塞街陌。
2.出自《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3.出自《物妖志·獸·狐》天寶九年,夏六月,崟與鄭子偕行于長安陌中。
4.出自《論學雜著·蘄春語》市間大道,亦謂之陌;《樂府》有南陌,洛陽有銅駝陌,是也。
4.
猛然;突然。
1.出自《劉知遠諸宮調·知遠走慕家莊沙佗村入舍》劉知遠試與觀窺,陌驚疑。元來卻是務中昨日要酒吃,我曾與了一頓死拳踢。
2.出自《三國志平話》飯熟,欲請元帥吃飯。眾官未吃,陌聞一聲響亮若雷。
5.
猶向。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一陌兒來直恁地難偎傍,冤家無分同羅幌也啰。
6.
通“帕”。參見“陌頭”。古代男子束發的頭巾。
1.出自《太平御覽》太康中,天下以氈為陌頭及帶身袴口。
7.
量詞。通“佰”。為計算錢數的單位,錢一百為“陌”。
1.出自《梁書·武帝紀下》頃聞外間多用九陌錢,陌減則物貴,陌足則物賤,非物有貴賤,是心有顛倒。至于遠方,日更滋甚。豈直國有異政,乃至家有殊俗,徒亂王制,無益民財。自今可通用足陌錢。
2.出自《夢溪筆談·辯證二》今之數錢,百錢謂之陌者,借陌字用之,其實只是佰字,如什與伍耳。唐自皇甫镈為墊錢法,至昭宗末,乃定八十為陌。漢隱帝時,三司使王章每出官錢,又減三錢,以七十七為陌;輸官仍用八十。至今輸官錢有用八十陌者。
3.出自《蠖齋詩話·錢陌》三分天下猶嫌少,一陌黃錢值幾文?
8.
量詞。祭奠所燒的紙錢,約相當于“疊”。
1.出自《西廂記》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紙錢相報。
2.出自《兒女英雄傳》也有拿陌紙錢來的;也有糊個紙包袱,裝些錁錠來的。
1.謂寡母。
1.猶偏頗;不公平。
2.猶偏僻地區。
1.不公正。
2.偏頗隱晦。
1.才行特出的人。
2.見聞孤陋的人。
1.副職。
2.片面信任。
1.封建時代指偏據一方,不屬正統的王朝。
1.謂偏向﹑袒護某方。
1.整體中失去一部分。
2.喪失配偶,失去丈夫。
3.雙親中失去一方。
1.僧尼的一種服裝。開脊接領,斜披在左肩上,象袈裟之類的法衣。
1.謂局部完善。
1.特長。
1.不同一般的賞賜。
1.方言。偏偏。表示實況同所希望的正相反。
2.格外;更加。
1.見"偏生"。
1.謂一方超越另一方;失去平衡。
2.指某一方面有過人之處。
全軍中除主力部隊以外的部分軍隊彼以偏師綴我,而全軍趨金陵|偏師借重黃公略。
1.謂施恩不均。
1.日偏食和月偏食的統稱。詳"偏食"。
1.日偏食和月偏食的統稱。在朔日,如果地面上某一部分落在月球的半影之內,當地的人便會看見太陽的一部分被月球掩蔽,稱為"日偏食"。在望日,如果月球的一部分落在地影之內,地面的人便會看見月球的一部分被地影掩蔽,稱為"月偏食"。參見"日食"﹑"月食"。
2.只愛吃某幾種食物的不良習慣,如只愛吃魚﹑肉,而不愛吃蔬菜。
3.喻特殊優遇。
1.謂雙親一方去世,一方尚在。
1.謂特別看重。
1.正屋旁的房子。
2.指妾。
1.謂專賴一方面。
1.嗜好;特殊的愛好。
1.外快。指正當收入之外的收入。
1.部分軍隊的統帥或一方守將。
2.副將。
1.偏頗﹑片面的言論。
2.偏偏說。
1.袒護私情,不公正。
1.偏枯,半身不遂。
1.猶偏袒。
1.偏頗猥瑣。
1.中風,半身不遂。身體一側發生癱瘓。多由腦內出血引起。
①解開衣袖,裸露一臂。多表示立志、發誓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陳涉)偏袒大呼,天下從風。②漢代呂后死后,太尉周勃傳令擁護呂氏的右袒,擁護劉氏王朝的左袒。結果大家均左袒。周勃便率軍誅滅呂氏余黨◇用偏袒”指偏護一方。見《漢書·高后紀》。
1.木名。
1.孤獨。
1.特別疼愛。
1.酒壺。
1.冷僻的考題。
1.偏袒,謂解衣袒露一臂。
1.只聽信一方面的話。
1.又稱偏頭風。陣發性的一側頭痛,由頭部血管舒縮障礙所引起。常反復發作,亦有經久不愈而目失明者。
1.缺少某一方面。
1.據一方之地稱王。
1.偏曲冤枉。
1.謂君權移于臣下。
1.猶偏袒。
1.特殊照顧。
1.春秋戰國時車戰編制單位。以二十五乘為偏,步兵五人為伍。參閱《左傳.桓公五年》"先偏后伍"杜預注引《司馬法》◇亦泛指軍隊編制。
1.片面而狹隘。
1.猶孤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