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拴馬樁。
1.
拴馬樁。
1.出自《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枊,棄官亡命。
2.出自《驛柳詩和蔣立庵》可憐老剩空腔在,徒與騶人作馬昂。
2.
斗栱。
1.出自《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飛枊鳥踴,雙轅是荷。
2.出自《造塔記》綿基細枊,白虎游南。
1.謂開通漕運河道。
1.木通。
2.即通脫木。
1.用通草(通脫木)制作的花。
1.見"通鄽"。
1.指四通八達的市集。
1.淹通深遠。
2.總長。
3.方言。全部。
1.即通腸米。
2.使腸胃通暢。
1.謂僅能稍通腸胃的極難得到的米。
1.平常,普通。
①通行無阻道路通暢|呼吸通暢。②文字、思路等順暢流利文章立意新,句子也通暢。
1.謂同棲于一個窩巢。
1.潮水流通。
1.有車往來。
2.鐵路或公路等修通,開始行車。
1.合計;總共。
2.平均。
1.亦作"通澈"。
2.通曉;明白。
3.通侯。
1.見"通徹"。
1.禱告,禱祝。
1.猶報曉。
1.通常的稱呼。
2.一般的說法。
1.方言。全部,整個。
1.通報呈遞。
2.掌管賓客往來聯絡事務的人。
1.表達誠意。
2.猶通陳。
1.賭博時莊家贏了其他各家。
1.護城河。
1.猶通行。
1.猶通紅。
1.猶通令,把同一命令發往各地。
1.全面籌劃。
1.交際往來。
1.見"通脫"。
1.流通的河川。
1.通報傳達。
1.豁達寬厚。
1.傳話。
2.指譯員。
1.呈遞書面意見。
2.傳達話語。
1.出示名片以求延見。刺,名片。
2.通報傳遞來訪者的姓名或名片。
1.亦作"通麤"。
2.謂通順與粗疏。
1.見"通粗"。
1.謂升任高一級的副職。
①通行到達前山與后山互相不能通達。②洞明;通曉人情世故無不通達|老先生乃是通達之人。
1.一種中間相通,可以放錢物的腰帶。
1.猶言通宵達旦。
1.聯絡引導。
①傳輸信息的數據通路。②計算機系統中傳送信息和數據的裝置。主要有主存儲器讀寫通道和輸入、輸出通道。能接收中央處理機的命令,獨立執行通道程序,協助中央處理機控制與管理外部設備。③來往的路或供上下的樓梯。
1.共同遵循的道德。
1.東漢時為表彰鄭玄之德在其故鄉所造之門。故址在今山東省高密縣西北。
1.勾結敵人。
1.傳達遞送。
書名。中國現存最早的記載歷代典章制度沿革的史書。唐代杜佑著。二百卷。上起傳說中的唐虞,下迄唐肅宗、代宗時。分為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八門。內容以唐代最為詳盡。
1.有電流通過。
2.把宣布政治上某種主張的電報拍給有關方面,同時公開發表。
3.公開發表的宣布政治上某種主張的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