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摩擦,挨上后來回移動。
2.
動詞
摸;撫摩。
3.
動詞
探求;研究。
4.
動詞
接觸;接近。
5.
量詞
摩爾的簡稱。當分子、原子或其他粒子等的個數約為6.02×1023時,就是1摩。
6.
名詞
(Mó)姓。
1.
亦作“擵”。
2.
摩擦;挨擠。
1.出自《易·系辭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
2.出自《八月十六日玩月》詩風摩露洗非常潔,地闊天高是處宜。
3.出自《死水微瀾》比如在大城里,任憑你走往哪條街,沒有不碰見行人的,如在幾條熱鬧街中,那更是肩臂相摩了。
3.
迫近,接近。
1.出自《淮南子·人間訓》背負青天,膺摩赤霄,翱翔乎忽荒之上,析惕乎虹霓之間。
2.出自《寄題江外草堂》詩蛟龍無定窟,黃鵠摩蒼天。
3.出自《上道君太不皇帝封事》設使犬羊之眾,猬結蟻聚,侵邊徼而摩封疆,將何以御之。
4.出自《花城》山勢形成一個巨大的柱狀體,像出水芙蓉,拔地而起,直摩云天。
4.
磨損;磨滅。
1.出自《韓非子·八說》規有摩,而水有波,我欲更之,無奈之何!
2.出自《淮南子·精神訓》故形有摩而神未嘗化者,以不化應化。
3.出自《送王協亭西征序》誘令革其舊俗,浸淫漸摩,歲月益異。
5.
把物體磨平滑;整土使平。
1.出自《周禮·考工記·輪人》既摩,革色青白,謂之轂之善。
2.出自《齊民要術·耕田》春,地氣通,可耕堅硬強地黑壚土,輒平摩其塊,以生草。
6.
指摩田器。
1.出自《齊民要術·耕田》春耕尋手勞
7.
砥礪。
1.出自《漢書·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節民以禮。
2.出自《揮麈三錄》天下之士翹首跂踵,冀閣下日以忠言摩上。
8.
切磋;研究。
1.出自《禮記·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
2.出自《日本國志·鄰交志一》藝術以相摩而善。
9.
撫摸。
1.出自《陳書·徐陵傳》寶志手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
2.出自《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帝(宋徽宗)豁然而寤,覺滿面清涼,以手摩之,瘡遂愈矣。
3.出自《家》他伸手在覺慧的頭上摩了一下。
10.
按摩。
1.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摩之浴之。
11.
摸擬,仿效。
1.出自《文史通義·文理》今舍己之所求,而摩古人之形似,是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西家偕老之婦亦學其悲號。
12.
隱,倚仗。
1.出自《周禮·考工記·弓人》夫目也者必強,強者在內而摩其筋。
1.猶剪滅。
1.形容山勢峻峭。
2.佛教謂斬斷物欲。
1.削平。
1.鏟除。
1.削弱;壓制。
1.《尚書大傳》卷二"湯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卜曰'當以人為禱。'湯乃剪發斷爪,自以為牲,而禱于桑林之社,而雨大至,方數千里。"后遂以"翦爪"為祈雨之典實。
1.剪紙的一種。
1.梵語campaka音譯。又譯作瞻卜伽﹑旃波迦﹑瞻波等。義譯為郁金花。
1.植物名。
1.亦作"謇憆"。
2.猶驕傲。
1.性格剛直﹐學識廣博。
1.見"謇傲"。
1.見"謇吃"。
1.亦作"謇鄂"。亦作"謇愕"。
2.正直敢言。
1.見"謇諤"。
1.見"謇諤"。
1.正直敢言而觸犯別人。
1.出言遲鈍緩慢。
1.忠貞﹔正直。
2.直言貌。
3.正直之言。
1.直言諫諍。
1.剛直。
1.不善言辭。
1.嚴正率直。
1.正直貌。
1.見"謇澀"。
1.忠貞正直。
1.正直。
1.滯塞;不通暢。
1.高傲;傲慢。
1.《易.蹇》"蹇,難也。"又《剝》"剝,不利有攸往。"后因以"蹇剝"謂時運不濟。
1.駑鈍淺薄。
2.命運不好。
1.跛足。
1.謂步履艱難。
1.拙劣的才能。
1.謂行步艱難。
1.亦作"蹇浐"。亦作"蹇嵼"。亦作"蹇?"。
2.指思緒郁結,不順暢。
3.形容高而盤曲。
4.艱難困頓。
1.見"蹇產"。
1.見"蹇產"。
1.口吃;言語不順利。蹇,通"謇"。
1.謂命運困厄乖舛。
1.忠直之言。蹇,通"謇"。
1.凝集急聚貌。
1.猶跛瘸。
1.駑劣的公羊。比喻卑劣之徒。
1.遲鈍;滯澀。
1.困厄;困頓。
1.困厄;不順利。
1.見"蹇諤"。
1.亦作"蹇咢"。亦作"蹇愕"。亦作"蹇鄂"。
2.忠直敢言貌;正直貌。蹇,通"謇"。
1.見"蹇蹇匪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