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計謀;計劃;策略;謀略。
1.
亦作“謩”。亦作“譕”。
2.
計謀;謀略。
1.出自《書·君牙》嗚呼,丕顯哉,文王謨。
2.出自《陳書·高祖紀上》公英謨雄筭,電掃風行,馳御樓船,直跨滄海。
3.出自《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除鐵道問題系一種開國遠謨未敢置論外,其最可注意之處,則孫君之推讓第一次正式總統及力任調和黨派二事。
3.
謀劃;謀慮。
1.出自《莊子·庚桑楚》知者,接也;知者,謨也。
2.出自《后漢書·左雄傳》伏見議郎左雄,數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難厄以為警戒,實有王臣蹇蹇之節,周公謨成王之風。
3.出自《蔣神靈應》撥天關動靜全殊,應天心逆順難謨。
4.
記述君臣謀議國事的一種文體。
1.出自《尚書序》舉其宏綱,撮其機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2.出自《周書·王褒庾信傳論》若乃墳、索所紀,莫得而云,典、謨以降,遺風可述。
3.出自《珊瑚鉤詩話》道其常而作彝憲者謂之典,陳其謀而成嘉猷者謂之謨。
4.出自《漢文學史綱要》書之體例有六:曰典,曰謨,曰訓,曰誥,曰誓,曰命,是稱六體。
5.
無,沒有。
1.出自《南唐書·黨與傳·查文徽》越人謨信,未可速進。
1.猶剝削。
2.謂消瘦。
1.凋敝貌。
2.淡薄貌。
3.瀟瀟。微雨貌。
4.猶言受得了。
1.不慌不忙;安穩平靜。
1.悠閑自在﹑不慌不忙貌。
1.亦作"消疏"。
2.寂寞;冷落。
3.謂困乏,衰微,不景氣。
4.稀少;減少。
1.消失;止歇。
1.消散宣泄。
1.肥熊。
1.猶消遣。
1.磺胺類藥片的統稱。用于消除體內和體表的炎癥。
1.逍遙。悠閑自得貌。消,通"逍"。
1.同"消搖"。
2.悠閑自在貌。消,通"逍"。
1.消遣夜間時光。
2.夜宵。夜里吃的點心。
3.吃夜宵。
1.夜間食用的點心。
1.古代的一種博戲用具。
1.融解,消融。
1.消除;消亡。
又稱消聲器”。允許氣流通過,并能使氣流噪音得到某種程度降低的一種器具。利用在排氣管內裝設吸音材料或突然擴大器身橫截面積等方法,使噪音能量迅速損耗或發生反射來限制噪音傳播。廣泛用于內燃機(尤其是汽車內燃機)、噴氣發動機、通風系統等易產生高噪音的機器設備。
1.消失;隱去。
1.消解愁悶。
1.消除﹑防御。
1.猶消散。
1.消失隕滅。
1.消除災禍。
1.消釋,融化。
1.消長,增減。
1.銷帳。勾銷欠賬。
1.即消腸酒。
1.因使用或受損失﹑受挫折而逐漸減少下來。多指財物﹑精神﹑兵馬等的消耗。
1.即消渴病。
1.病名。即消渴。
1.沮喪。
2.消釋;消失。
1.指作書畫用的絹和紙。
1.飾以刺繡的薄絹。
1.指神話中的龍宮。
1.泛指輕紗之類的絲織品。
1.輕紗帷幔。
1.薄絲頭巾。
1.潔白的薄紗。
1.薄紗簾帳。
1.薄絹巾帕。
1.泛指有花紋的輕薄絲織物。
1.作書畫用的白色薄絹。
1.古代束發的頭巾。
1.泛指輕薄的絲織物。
1.輕紗帳。
1.強暴。
1.虎嘯。借以形容勇猛強悍者的吼聲。
1.形容勇猛強悍。
1.咆哮怒吼的虎。多用來比喻勇士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