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澆漓”。(風俗等)不樸素敦厚。
2.
名詞
漓江,水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
3.
見“淋漓”。①形容濕透或濕得往下滴。②形容酣暢、盡情。
1.
澆薄;淺薄。
1.出自《讒書·伊尹有言》唐虞氏以傳授得天下,而猶用和仲、稷??,以醞釀風俗。堙洪水,服四罪,然后垂衣裳而已,百姓飲食而已,亦時之未漓,非天獨生唐虞之能理也。
2.出自《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漓,澆漓,薄也。
3.出自《青衫淚》中間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等,尤以做詩做文,誤卻政事,若不加譴責,則士風日漓矣。
4.出自《明史·孝宗紀贊》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
5.出自《淇仙毛君墓志銘》后之為詩者,寫情則偏於賦,詠物則偏於比,玩景則偏於興,而詩之味亦漓矣。
2.
沾濕或滲滴貌。
1.出自《河東賦》云霏霏而來迎兮,澤滲漓而下降。
2.出自《江鄰幾雜志》煮鹽用蓮子為候,十蓮者,官鹽也。五蓮以下,鹵水漓,為私鹽也。
3.
同“醨”。薄酒。
1.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眾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漓?
2.出自《超然臺記》??糟啜漓,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
4.
用同“離”。背離;喪失。
1.出自《散曲叢刊·曲諧·花影集小令》吾每謂宋自南都,去北地遠,慢詞攤衍至二百余字,而詞之原真乃盡漓。
2.出自《文史通義·答客問下》所征故實,多非本文,而好易字句,漓其本質,以致學者甯習原書,怠窺新錄。
3.出自《〈謝亦囂詩集〉序》六朝至陳隋之間,創為宮體,詩教為之一變,率皆浮靡之詞,華而不實,與性情相漓。
5.
見“漓淋”。充盛貌。
1.出自《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元人唱口,元氣漓淋,直與唐詩宋詞爭衡。
6.
水滲流貌。
1.出自《戰國策·東周策》夫鼎者,非效?壺醬甀耳,可懷挾提挈以至齊者;非效鳥集烏飛,兔興馬逝,漓然止於齊者。
7.
下落貌。
1.出自《京師春盡夕大雨書懷曉起柬比鄰李太守吳舍人》詩山桃海棠落皆半,東皇漓然下春霰。
8.
下垂貌。參見“灕虖”。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蠖略蕤綏,漓虖???。
9.
見“灕灕”。水波連綿貌。
1.出自《府試水始冰》詩薄薄流澌聚,漓漓翠瀲平。
2.出自《樂神》詩青山歷歷神欲歸,湘水漓漓日腳西。
10.
水名。漓水。今稱漓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一·山川險要》。
11.
見“灕灕”。形容文辭滔滔不絕。
1.出自《西郊落花歌》西方浄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
12.
水名。在今甘肅省境內,通稱大夏河。
1.出自《水經注·河水二》河水又東,與漓水合。
13.
水名。即漓江。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
1.出自《水經注·漓水》漓水與湘水,出一山而分源也。
2.出自《自柳至平樂道中書事》詩遠觸蒼梧瘴,初乘漓水槎。
1.金錢財物。
1.指成串的銅錢。
1.穿銅錢的繩子。
2.比喻過分看重金錢的。
3.節肢動物。又名錢龍。身長一寸到二寸﹐由許多環節構成﹐每個環節有一對細長的腳﹐觸角很長﹐生活在墻角﹑石縫等潮濕的地方﹐吃小蟲。
1.銅錢的邊緣。
1.錢幣﹔金錢。刀﹐古代一種刀形錢幣。
1.專營兌換業務的小錢莊。
1.指成串的紙錢。
1.錢幣制度。
1.即錁袋。舊時迷信的人燒給鬼神用的內裝錫箔﹑紙錠等的包封紙袋。
1.指銀錢收入情況。
1.錢幣﹑谷物。常借指賦稅。
2.指錢糧的會計﹐財政的管理。
1.太平天國所設掌管財政的機構。
1.猶小錢﹑銅板。
1.謂錢少不敷流通。
1.金錢。
1.謂租屋取利者。
1.造幣局。鑄造錢幣的機構。
1.形容金錢魔力極大﹐可買通一切。語出唐張固《幽閑鼓吹》﹕"相國張延賞將判度支。知有一大獄﹐頗有寃濫﹐每甚扼腕。及判﹐使即召獄史嚴誡之﹐且曰﹕'此獄已久﹐旬日須了。'明旦視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錢三萬貫﹐乞不問此獄。'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帖子復來曰﹕'錢五萬貫。'公益怒﹐命兩日須畢。明日復見帖子曰﹕'錢十萬貫。'公曰﹕'錢至十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吾懼及禍﹐不得不止。'"
1.唐代詩人錢起﹑郎士元的并稱。
1.錢財和糧食。
2.指田賦。舊時田賦﹐或征收粟帛﹐或折征銀錢﹐或二者并征﹐因稱。
3.泛指租稅。
4.指薪水。
5.迷信用品。指冥錢。
1.發放薪金﹑口糧的帳目。
1.謂積錢成堵。極言錢財之多。
1.謂金錢多如流水。
1.形容理財得法﹐錢財充羨。語出《新唐書.劉晏傳》﹕"諸道巡院﹐皆募駛足﹐置驛相望﹐四方貨殖低昂及它利害﹐雖甚遠﹐不數日即知﹐是能權萬貨重輕﹐使天下無甚貴賤而物常平﹐自言如見錢流地上。"
1.傳說中的一種龍。
2.指結成龍形的錢串。參見"錢龍宴"。
3.財神。
1.本為一百文的錢串◇成為錢的計量單位﹐名為一陌而實不足百文。
1.猶守財奴。
1.舊時一種用以代替并可兌換錢幣的紙幣。
2.泛指鈔票。
1.錢的質地﹑形制。
1.即庫平。古時部庫征收租稅﹑出納銀兩所用的衡量標準。
唐代詩人。字仲文,吳興(今屬浙江湖州)人。天寶年間進士。曾任考功郎中。為大歷十才子”之一。《省試湘靈鼓瑟》等詩,為人傳誦。有《錢考功集》。
明末清初文學家。字受之,號牧齋、蒙叟、東澗遺老,常熟(今屬江蘇)人。明萬歷年間進士。崇禎時官至禮部侍郎。南明弘光時任禮部尚書◇降清,任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但仍秘密參加抗清活動。家有絳云樓,藏書豐富。編有《列朝詩集》,著有《錢注杜詩》、《初學集》、《有學集》。
1.指紙幣。
物理學家。浙江吳興(今湖州)人。清華大學畢業。法國國家博士。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原子能研究所所長、院士、副院長。主要從事原子能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與約里奧居里合作發現鈾、釷裂變后形成同樣的產物;與何澤慧共同發現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并作出解釋。
1.猶言有錢的少爺。舍﹐舍人。
1.謂金錢之力﹐如同神物。晉元康之后﹐綱紀大壞。魯褒著《錢神論》一文﹐刺世風之貪鄙。見《晉書.隱逸傳.魯褒》。唐白居易《江南謫居十韻》﹕"憂方知酒圣﹐貧始覺錢神。"后常貶稱萬能的金錢。
2.銅錢表面常附著銅綠﹐因喻指綠色。
1.見"錢塘"。
1.見"錢塘江"。
1.見"錢塘江"。
2.亦作"錢唐"。古縣名。地在今浙江省。古詩文中常指今杭州市。
詩篇名。唐代白居易作。當時作者任杭州刺史,詩寫早春游覽西湖時所見景象,表現了作者陶醉于春色的歡愉心情。名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頗為后人傳誦。
1.錢票。一種民間發行的代用貨幣。
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江蘇無錫人。清華大學畢業,多倫多大學博士。歷任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噴氣推進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提出板殼理論的非線性微分方程組(錢偉長方程),首次用系統攝動法處理卞大撓度問題中的非線性方程的工作。著有《我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等,有論文一百多篇。
1.指錢幣。
2.錢面上的文字。
1.錢財貨物。
1.錢谷師爺。明清地方官署所聘佐助人員之一。
1.還錢的期限。
1.占有金錢的欲望。
即阿英”(262頁)。
應用力學家,系統工程科學家。上海人。交通大學畢業,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和馬薩諸塞理工學院教授。回國后任力學研究所所長、國防科委副主任,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力學的許多領域進行開創性研究,與馮·卡門合作,取得一系列成就,為空氣動力學奠定理論基礎。最先提出核火箭的設想。組織和推動系統工程的研究;開創物理力學的學科,最先提出稀薄氣體動力學。著有《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講義》、《論系統工程》等。
1.銅錢中央的方孔﹐供穿錢緡用。
2.指形如錢眼之物。
3.指代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