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澆漓”。(風俗等)不樸素敦厚。
2.
名詞
漓江,水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
3.
見“淋漓”。①形容濕透或濕得往下滴。②形容酣暢、盡情。
1.
澆薄;淺薄。
1.出自《讒書·伊尹有言》唐虞氏以傳授得天下,而猶用和仲、稷??,以醞釀風俗。堙洪水,服四罪,然后垂衣裳而已,百姓飲食而已,亦時之未漓,非天獨生唐虞之能理也。
2.出自《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漓,澆漓,薄也。
3.出自《青衫淚》中間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等,尤以做詩做文,誤卻政事,若不加譴責,則士風日漓矣。
4.出自《明史·孝宗紀贊》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
5.出自《淇仙毛君墓志銘》后之為詩者,寫情則偏於賦,詠物則偏於比,玩景則偏於興,而詩之味亦漓矣。
2.
沾濕或滲滴貌。
1.出自《河東賦》云霏霏而來迎兮,澤滲漓而下降。
2.出自《江鄰幾雜志》煮鹽用蓮子為候,十蓮者,官鹽也。五蓮以下,鹵水漓,為私鹽也。
3.
同“醨”。薄酒。
1.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眾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漓?
2.出自《超然臺記》??糟啜漓,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
4.
用同“離”。背離;喪失。
1.出自《散曲叢刊·曲諧·花影集小令》吾每謂宋自南都,去北地遠,慢詞攤衍至二百余字,而詞之原真乃盡漓。
2.出自《文史通義·答客問下》所征故實,多非本文,而好易字句,漓其本質,以致學者甯習原書,怠窺新錄。
3.出自《〈謝亦囂詩集〉序》六朝至陳隋之間,創為宮體,詩教為之一變,率皆浮靡之詞,華而不實,與性情相漓。
5.
見“漓淋”。充盛貌。
1.出自《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元人唱口,元氣漓淋,直與唐詩宋詞爭衡。
6.
水滲流貌。
1.出自《戰國策·東周策》夫鼎者,非效?壺醬甀耳,可懷挾提挈以至齊者;非效鳥集烏飛,兔興馬逝,漓然止於齊者。
7.
下落貌。
1.出自《京師春盡夕大雨書懷曉起柬比鄰李太守吳舍人》詩山桃海棠落皆半,東皇漓然下春霰。
8.
下垂貌。參見“灕虖”。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蠖略蕤綏,漓虖???。
9.
見“灕灕”。水波連綿貌。
1.出自《府試水始冰》詩薄薄流澌聚,漓漓翠瀲平。
2.出自《樂神》詩青山歷歷神欲歸,湘水漓漓日腳西。
10.
水名。漓水。今稱漓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一·山川險要》。
11.
見“灕灕”。形容文辭滔滔不絕。
1.出自《西郊落花歌》西方浄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
12.
水名。在今甘肅省境內,通稱大夏河。
1.出自《水經注·河水二》河水又東,與漓水合。
13.
水名。即漓江。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
1.出自《水經注·漓水》漓水與湘水,出一山而分源也。
2.出自《自柳至平樂道中書事》詩遠觸蒼梧瘴,初乘漓水槎。
1.顫動;抖動。
1.見"戰篤速"。
①敵對雙方兵團、部隊、分隊、飛機、艦艇間進行的武裝沖突。是實現戰爭目的的主要手段。是戰役的組成部分。有進攻和防御兩種基本類型。②泛指斗爭。
又稱半fd326販轉”。一種特技飛行動作。飛機在垂直面內躍升,同時繞橫軸仰翻成倒飛狀態,到達頂點時又繞縱軸滾轉180°轉入平飛。
即殲擊機”(814頁)。
話劇劇本→可、胡朋等集體創作,胡可改編(1950年)。惡霸地主楊有德強占趙鐵柱家的土地,趙父被逼自盡。趙鐵柱放火燒了地主的房子,參加了八路軍。其妻遠走他鄉,乞討為生。十年后,兒子石頭也參加了八路軍。家鄉解放后,同在一個部隊里的父子才彼此相認,全家團聚。
1.軍隊的作戰能力。
1.直接參加戰斗的士兵。
又稱急上升轉彎”。飛機改變飛行方向同時迅速增加飛行高度的特技飛行動作??諔鹬袨閵Z取高度優勢和占據有利位置以攻擊敵機,常采用這種特技飛行動作。
1.顫抖。
1.因恐懼或發怒而發抖貌。
1.猶戰篤速。因驚恐而發抖。
1.亦作"戰都速"。亦作"戰篤索"。
2.形容因驚恐或寒冷而顫抖。
1.見"戰篤速"。
1.猶戰釁。
1.戰功。語本《周禮.夏官.司勛》"戰功曰多。"
1.戰功。
1.作戰的方法。指戰爭的策略和技能。
1.戰船。
全稱戰爭罪犯”。犯有戰爭罪行的人。
1.兵士,戰士。
在戰爭或武裝沖突中被敵對方俘獲的軍事人員。包括軍人、民兵、志愿軍人、游擊隊員等戰斗和非戰斗人員。根據1949年通過的《日內瓦公約》,對戰俘應給予人道待遇和保護,戰俘人格應得到尊重,要給戰俘提供醫療保障,不得占有戰俘的個人財產,不得強迫戰俘從事危險的工作,戰爭結束后戰俘應予以釋放或遣返等。戰犯不享受戰俘待遇。
1.鼓舞士氣的歌曲。
1.即戰柵。防御障礙物。
2.戰斗。
1.作戰和耕種。
1.戰爭中所立的功勞。
1.戰死者的骸骨。
1.戰死者的鬼魂。
時代名。因各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而得名。西漢劉向編《戰國策》始作為時代名稱。一般指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這個時期。
書名。戰國時游說之士策謀和言論的匯編。三十三篇,始于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止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繼位。北宋時有散佚,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帛書中,有失傳已久的部分內容。
戰國時的七個強國,即魏、趙、韓、齊、秦、楚、燕。
1.戰斗中獲得的勝利成果。亦比喻工作中取得的成績﹑收獲。
1.戰斗正激烈的時候。
供作戰用的壕溝。包括沿陣地正面挖掘供散兵戰斗用的塹壕,以及供人員隱蔽與連接工事的交通壕等。
1.惶恐感激。
1.戰斗。
1.恐懼不安。
1.戰事;戰爭。
1.俘虜。
1.戰爭的禍害。
1.戰斗搏擊。
2.打顫碰撞。
1.用兵作戰的謀略。
2.泛指戰爭。
3.作戰的有利時機。
1.戰爭中取得的成績。
2.比喻其他工作戰果。
1.功勞簿。
1.惶恐發抖。
1.大型戰船。今海軍艦艇統稱戰艦。
蘇聯故事片。中央照相電影企業公司一廠1925年攝制。阿卡疆諾娃、愛森斯坦編劇,愛森斯坦導演,安東諾夫主演。俄國戰艦波將金號水兵,在瓦庫林楚克的率領下舉行起義。奉命前來鎮壓的艦艇拒絕開炮,歡呼波將金號駛向大海。
1.善戰的將領。
1.軍隊的號角。多借指戰爭的號角聲。
1.戰斗的叫喊。